一、建立学业质量检测体系
(一)落实好课堂教学的“堂堂清”。 实施“学习目标”课堂监控机制,做到课始用1分钟时间呈现学习目标,课中围绕目标组织学习活动,课末留有5-10分钟达标测试,并引导学生对照目标回顾反思。
(二)做到“单元清”。 教导处对单元测试卷实行统一管理,督促各学科建立起单元集体备课、教学、复习、测试、阅卷分析和矫正补偿等工作的统一机制,发挥单元教学协同制的集体智慧,保证单元教学按进度进行,重视环节落实到位,保证教学质量。要特别做好单元质量分析会,做好教情学情的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
(三)做好学科实践能力检测。学校建立月份学科能力测试配档表,推进面对面情景化测试,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期末组织一次全面的学科能力质量评价活动。
(四)做好期中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工作。以级部学科为单位统一组织实施,检测目的旨在发现问题,研究改进问题的措施和渠道,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建立好检测各种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依靠数据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详实的质量分析,为后面的教学改进做好充分的准备。
(五)做好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工作。认真规划,周密布置,落实责任,组织好语文、数学和英语考试学科质量评价工作,公正公平公开地评价师生的教学质量。加强对其它考查学科质量评价工作,评价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内容,探索面对面情景化测试模式。认真组织教师完成学科质量分析会,通过个人备写、集体研讨方式把握教学情,提高质量分析能力。新学期初学校召开全面性的质量分析报告会。
二、做好学生评价工作。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学校要建立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每学期评价一次。
(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项目。
(三)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完善学生成长动态档案系统,及时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 认真组织评卷。参加阅卷的教师,要认真熟悉阅卷标准,对存争议的问题要协商解决,遵守阅卷纪律。
四、做好质量评价分析。
(一)课堂教学“堂堂清”。重在及时反馈、及时矫正,使所有的学生当堂达标。课后教师再做好反思和改进工作。
(二)“单元清”。单元结束后,教师再对单元测试内容进行分析,统计出正误率,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单元质量分析报告。
(三)学科实践能力抽测。每月抽测结束后,要计算出成绩,分析存在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形成简单的分析报告。
(四)期中、期末质量监测,阶段性质量监测,毕业检测等所有大型质量监测,都要进行监测分析,分析结果存档。
(五)教学质量分析由业务校长主持,教导处具体实施,并向校长和教师反馈。质量分析会按学科教研组组织召开,校领导、教导主任和全体任课老师参加,对检测质量做出科学准确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六)教学质量分析要求
1.命题质量标准评定
(1)质量分析首先要指出命题范围内容.分析内容是否符合课标要求,是否紧扣教材与结合实际。
(2)要分析试题的难度值,提出对试题梯度,层次的看法。
(3)分析试题的效度。试题的效度是考试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标明是否正确测出学生实际能力的程度 。
2.学生答卷问题分析
(1)学生对所考查内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对所考查内容答题规范程度。
(3)学生对所考查内容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学生试卷中典型错误范例,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