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焦虑的人常有“无法停止的担心”,比如“我考不好怎么办?”“我犯了错怎么办?”“我复阳了怎么办?”
然而对于“怎么办”这个问题,过度焦虑的人通常都没有继续去思考解决办法,有可能发生的坏事已然令他们陷入到了一种惊恐之中,手足无措,无心思考解决方法。
这些“无休止的担心”不仅对于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任何帮助,反倒削弱了人们抗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念(mindfulness)是一种贴近自然的体验,无需借助任何外在工具,随时随地,随心而行,合理利用正念可以非常有效的应对“无休止的担心”。
接下来通过一个焦虑患者的案例深入了解一下正念。
一个来访者说:“我每晚都在担心我与同学的关系,可能仅仅只是因为课间的几句拌嘴。”
我问他:“你会担心多长时间?”
他说:“恨不得一整夜,大多要一两点才能睡着。”
我问:“那你是几点开始睡觉啊?”
他说:“一般十点半,但我无法直接入睡,总是会去回忆白天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的事。”
我问:“你能具体说说脑子里一直想的关于同学的事情都包括什么呢?”
他说:“就是我今天和同学时说话的语气啊,同学会不会很生气,会不会孤立我。我能联想起之前与同学产生矛盾时他生气的样子,还有他联合别的同学孤立我的场景。”
我说:“所以你脑海中一直在想过去的事情。你非常害怕自己被孤立。”
他说:“是的,我觉得他有想孤立我的想法。”
我问:“你白天上课时会想你可能被同学们孤立吗?”
他说:“会啊。一想到这些,我的心情就很差,特别容易烦躁,而且无心学习。”
我说:“那岂不是使你人际关系恶化的同时,也可能导致成绩下滑?”
他说:“是啊。我也知道这种担心没有意义,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停下来不担心。”
我问他:“假如真的与那个同学闹掰了怎么办呢?”
他说:“只好再重新寻找朋友了。”
我:“找什么样的朋友呢?”
他:“我也有点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朋友适合我,志趣相投的吧。”
我说:“听起来你对现在的同学间相处不大胜任是吗?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这样呢?”
他说:“因为我总是担心我们的关系变坏,和同学交流时,我会想他是否愿意和我一起说话,他会不会瞧不起我,以致于我没法集中注意力。”
我回应道:“也就是说,如果你不能改变注意力被担忧分散这个问题的话,那与下一个同学相处也可能还是如此。是吗?”
他说:“对对对。我很担心出现这样恶性循环。”
与来访的对话到这里,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他十分无助,因为他不知道注意力总被担忧分散掉究竟该怎么办,他的问题解决能力陷入了瘫痪状态。
我说:“假如你与这个同学闹掰了,你会寻找另外的同学做你的朋友。如果你可以提高在与人交往时的专注力,减少担忧带来的分神,你觉得你的人际关系能力会提高到被同学们认可的程度吗?”
他说:“应该可以吧。我觉得我还是有一些能力的。”
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用“正念”的方法,训练他把注意力从“无休止的担心”转移到他正在做的事情上。
在心理治疗室里,我们训练的是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之上。让来访者找到最舒服的坐姿,紧闭双眼自然地呼吸,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的呼吸之上,放松身体。他很快就睁开眼睛,沮丧地说他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我问他:“你感受到了是什么使你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他:“我在呼吸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不断地走神”。
我说:“走神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走神。但是重要的是,当你意识到你在走神时,能不能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不去批判你的走神,只要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就可以。”
他说:“我试试”。
这一次他练习的时间长了很多。等了5分钟以后,他说这一次感觉好了一些,他还是有一些杂念,但他努力尝试不去管这些念头,注意到自己走神后,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上,至此他所关注的“无用的担心”会在其呼吸间不经意的带走。
当这位来访下一次到来时,他讲到很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自己的注意力。
案例至此结束,简单总结一下:
其实正念的练习,做到了能意识到杂念,然后将注意力带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而沮丧的情绪和思维,其实就已经属于“分心的内容”,会更加影响我们将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之上。
我们在进行正念冥想时,不需要要求自己百分之百地专注,只要在意识到走神时将注意力拉回来即可。
“无休止的担心”对于问题解决而言毫无益处,应使用“正念”的方法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无休止的担心”上转移回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该睡觉时就专心睡觉,该学习时专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