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龙口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

日期:2023-09-18     

字号:

一、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有关要求,依托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平台,继续开展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根据监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精准干预,强化全市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二、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范围和监测对象

(一)监测范围及学校选择

监测学校为诸由小学、诸由中学、兰高小学、兰高中学、龙口一中东校、诸由晓丽幼儿园、东江街道中心幼儿园和新嘉街道中心幼儿园。

(二)监测学生选择

在被选取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各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及以上班级,被抽取班级全体学生参加监测,确保每个年级至少80人。幼儿园抽取大班5岁半至6岁半学生80人。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学校卫生工作基本情况监测

1.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对象为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等。查阅日常工作文件和统计报表,填报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疾控中心和教育部门学校卫生机构设置、专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部门协作和信息化建设情况,以及学生主要健康问题和疾病防控情况等。由卫生健康部门和教育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填写。

2.中小学校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对象为参加学生常见病监测的中小学校。内容包括学校卫生工作经费投入、医务室和校医配备、学生体检与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学生常见病防控、体育活动、食品营养管理、学校教学生活环境监测和学习用品相关标准执行情况等。由中小学校相关人员填写。

3.中小学校教学生活环境卫生监测。对象为参加学生常见病监测的中小学校。内容包括生活环境卫生状况和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其中,生活环境卫生状况采用实地调查方法,了解学校饮用水、食堂、厕所、宿舍等环境中的卫生设施配备情况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教学环境卫生要求每所监测学校随机选择6间有代表性的班级教室,对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方面开展现场检测,评估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对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由疾控中心学校卫生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和现场检测后填写。

(二)学生常见病监测

由专业技术人员对监测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视力不良、近视、超重肥胖、营养不足、龋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监测。具体内容见附表1。其中,幼儿园大班学生开展视力不良和近视监测,每所幼儿园至少抽取80名5岁半至6岁半儿童。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所有年级开展视力不良、近视、超重肥胖、营养不足、龋病和脊柱弯曲异常监测,各年级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每所小学至少抽取400名学生,每所初中至少抽取320名学生,每所普通高中至少抽取240名学生。监测学生数量不足部分由附近同等类型学校和幼儿园补充。

(三)影响学生健康的行为等相关影响因素监测

1.健康危险行为专项调查。对象为小学四至五年级、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综合性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各年级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因病缺课和休学情况,饮食和营养摄入行为,体力活动相关行为,易导致交通伤害和溺水等非故意伤害行为,打架、欺凌等故意伤害行为,烟草、酒精、毒品等物质滥用行为,不良用耳行为,日常卫生行为习惯,以及网络成瘾、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2.中小学生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相关影响因素专项调查。对象为小学四年级至五年级、初中和普通高中学生,各年级以整班为单位,每个年级至少抽取80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视屏时间、近距离用眼习惯、课间休息习惯、读写及站立姿势、课外补习时长和内容、睡眠时间、户外活动时间等个人行为因素,以及课桌椅调试、学校和家庭用眼环境、校内眼保健操频次、配镜等眼视光服务等环境因素。

四、学生常见病防控干预

(一)干预对象

干预范围覆盖所有学校,以监测学校为重点,针对监测中发现的主要健康问题,对学生、学校、家庭和社区持续开展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口腔卫生、心理健康等学生常见病干预工作。

(二)干预内容和方法

结合《2023年烟台市学生常见病健康干预工作方案》(烟卫函〔2023〕69号),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耳日、全国爱牙日、学生营养日等健康主题宣传日为契机,根据《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防控技术指南》《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等,针对当地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专家进校园、学校卫生标准普及、中小学生健康月、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健康父母、重点人群关爱行动等6大行动,进一步推动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保障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

1.专家进校园行动。组织专家定期组织专家到学校对学生常见病防控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开展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传染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宣讲,倡导儿童青少年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引导学生形成自主自律的健康生活方式。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健康教育人员、体育教师、后勤和餐饮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

2.学校卫生标准普及行动。对教育行政领导、学校校长、学校校医、教师、后勤管理和采买人员进行学校卫生标准的宣贯和普及,继续对《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等学校卫生标准进行宣贯、督导和检查,将学校卫生标准融合到学校卫生管理制度中,指导学校落实。

3.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每学期开展中小学生健康月活动,把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控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儿童青少年掌握手卫生习惯、咳嗽礼仪、正确佩戴口罩、科学用眼、合理作息、科学足量运动、保持良好姿势、均衡膳食、口腔保健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健康意识和行为。

4.学校教学生活环境改善行动。督促学校改善教学环境卫生和生活环境卫生状况,落实学校卫生各项制度,改善学校视觉环境,正确选择教辅材料,提高课桌椅分配符合率,指导学校科学配餐,降低学生常见病的发生风险。

5.健康父母行动。引导家长重视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掌握近视、肥胖、龋病、脊柱弯曲异常、传染病和心理健康问题等学生常见病防控的知识和技能,尽早发现健康问题,及时科学就医。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保证足量体力活动时间,养成终身锻炼习惯。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应对压力、缓解情绪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6.重点人群关爱行动。针对监测中发现的患有近视、肥胖、龋病、脊柱弯曲异常和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人群,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和干预措施,加强个性化管理和指导,降低危害。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儿童青少年健康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要始终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卫生健康和教育部门要密切配合,联合制定辖区监测和干预工作方案,科学选择监测地区、设置监测学校、确定监测对象,合理安排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监测任务。要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将监测发现的主要学生健康问题及建议,及时报告市政府。

(二)明确职责分工。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做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项目组织实施,加强与教育、财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统筹安排2023年中央转移支付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协调相关体检机构,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教育部门要协调监测点配合做好监测与干预工作,联合卫生健康部门逐条对照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评议考核要求。市疾控中心在市卫健局的领导下负责开展本级工作方案和干预工作方案的制定、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工作;组织实施本辖区现场调查和质量控制,负责收集、汇总、分析、上报本辖区监测数据;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工作方案要求,联合或指导教育部门和学校,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等相关人员学生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配合教育部门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评议考核要求。体检机构负责学生体检部分数据录入与质控。监测学校负责组织协调监测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和学生问卷部分数据网络系统的录入与质控。

(三)加强学校卫生队伍建设。要把学校卫生作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市疾控中心学校卫生队伍建设,加强培训,配齐设备,提升学校卫生服务能力。同时,疾控机构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加强对学校校医、保健老师等相关人员的常见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落实干预措施。要建立技术指导、检查评估等机制,逐条对照《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2023年烟台市学生常见病健康干预工作方案》相关评议考核要求,确保监测和干预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全面提升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

(五)严格质量控制。要规范学生常见病监测数据采集、管理、应用,适时进行干预评估,确保检测质量和干预的有效实施,使用符合要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开展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干预方案开展干预活动。市卫生健康部门对入校专业机构进行审核,与教育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学生常见病监测,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并选取5%的学生进行现场复核,确保监测质量与干预的有效实施。市疾控中心将对各地监测和干预人员进行培训并考核,加强检查指导。

(六)规范数据报送。市疾控中心负责监测数据的审核及汇总,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完成监测结果分析,形成监测工作报告和干预工作报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