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加快我校的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定适合学校校情的三年发展规划,以指导学校工作。
一、办学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实施以人为本,管理兴校,科研兴校,育人成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为首,以培养学生懂感恩、会学习为重点,以提高育人质量为根本,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注重用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理念及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文明学校,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平安校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的理念,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二、学校概况
学校创建于1926年,经过90多年的发展历程,学校占地103亩,校舍建筑面积22606平方米,绿化面积11351平方米,学校现有藏书96156余册,仪器、电教、音体美等各种器材配备达到省规范化学校一类标准。
学校目前共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教职工222人,其中专任教师175人。学校教师队伍结构良好,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研究生学历3人,本科学历167人,专科学历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高级教师25人,中级教师86人,二级教师64(含未定级13)人。教师中100%以上的教师具有计算机中、高级合格证书。近3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64篇,科研成果89篇。学校现有省市级骨干教师23人。
办学90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获得良好的办学效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语会初中语文“双轨教学”实验基地、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差异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实验点校、山东省优秀交通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人民防空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烟台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烟台市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先进单位、烟台市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普通话示范学校、烟台市语言文字示范校、烟台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发展目标
学校发展目标:学校秉承“创建阳光学校,奠基幸福人生”为办学宗旨,全方位培养志向高远、诚信笃行、思想活跃、言行规范的阳光学生。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层级管理模式,力争三年内把郝斌中学办成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烟台市一流学校。
学生发展目标:坚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担当,具有创新意识的“五会”阳光学生。
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打造一支有高尚师德、有健康身心、有扎实学识、有综合能力、有创新精神,充满活力的“五有”阳光教师团队。
四、发展策略
围绕“创建阳光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全校上下,群策群力,努力实现“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的工作目标,即以“阳光教育”为中心,推进“阳光德育创新工程,队伍素质提升工程,课程体系构建工程、学校管理强化工程、校园建设改造扩建工程”等五个工程建设力度。
(一)推进阳光德育创新建设,形成良好的三风。
1.加强教育,增强教育书人、爱岗敬业精神。
(1)切实加强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及时有效地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教司《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
(2)切实加强教师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自觉性。
(3)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再创业”系列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形象,加强教师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践行“团结勤奋,务实创新”的校风、“爱严相济,勤教挚导”的教风以及“勤学多思,主动发展”的学风。
(4)重新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评学校、评教师,学生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氛围。努力创设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校工作的局面。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与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新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以“八荣八耻”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科学发展观。
(1)充分发挥校本资源的作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红色教育、校本教育、乡情教育、地方文化等教育资源为载体,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民族精神为目标,广泛进行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2)深入贯彻《中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郝斌中学学生在校生活一日常规》为重点,通过“阳光班级”“阳光少年”、“阳光班干部”评比,通过推普周、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校外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与语言文明习惯。
(3)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德育工作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阶段性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实践与体验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劳动思想与技能,增强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性,培养良好的学风。
(4)建立健全并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大手拉小手、读书征文、演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学生军训”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爱祖国的思想,培养学习探究与体验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从事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5)认真抓好学生的法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法治、安全和防范意识。以《社会治安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应急逃生演练活动、反恐防暴活动为基本,以食品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根据季节特点,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确保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
(6)加强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积极通过三级家长委员会宣传学校工作,积极取得家长与社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理解,共创学校佳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改善教师办公条件,完善办学设施,班级中配备配齐“班班通”,打造“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育人氛围”的学校环境,以“和谐包容、文明优美、情趣盎然、生机勃勃”的阳光校园为目标,树立“人人创造阳光校园,个个享受阳光生活”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项工程,打造六大文化亮点:“阳光教室、阳光文化长廊、阳光文化甬道、阳光广播、阳光网络、阳光宣传栏”,将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最终做到“书香校园、数字校园、绿色校园”于一体,从而优化育人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提升队伍素质,确保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树立适合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重建“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建立“课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体验课程”,是被师生实在体验到的、感受到的、领悟到的、思考到的课程,教学是课程的创设与开发过程,而不是课程的执行者;转变教师角色,认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建立相互尊重、相互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构建“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落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关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完善小组捆绑评价机制,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把握教育方向,教育思想;更新与掌握教育观念,技能与方法,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理论与业务水平。
2.加强名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
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加大“青蓝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升骨干教师的内涵。每年拿出教育经费的5%,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学习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压担子的形式,鼓励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级研究课题,力争在三年内,培养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谢彩芹名师工作室的辐射效应,带动一批,进而影响全校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素质。
3.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文化、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教育教学培训,定期下发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写好心得;鼓励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提升、总结、发表;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研究生学历的学习,不断提升个人文化素质和学历层次。通过这些措施,在三年内,实现本科学历100%,研究生学历人数达到10人,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100%,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与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认真策划活动、认真组织单元达标检测。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和立标课、观摩课的引领作用,扩大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研能力。
5.不断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实现教师队伍老中青相结合的组合,力争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布局合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6.加强学校的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管理水平。建立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学校依法自主管理、教职工依法民主参与的校本管理机制,做好民主治校,班子成员明确各自职责,强化“四风”建设,不断推进学校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学校民主法制化建设以及以人为本的和谐阳光校园建设。不断加强学校班子的思想政治、爱岗敬业思想教育,使之具有较高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7.通过学科带头人评选,实行全员聘任制,职称评聘分开、竞聘上岗等政策,引入教育教学与竞聘上岗机制,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促进青年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三)强化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完整全面的课程体系
1.进一步组织学习新一轮课改的理论,加强课改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新课改目的、意义、要求与实施办法,把教师的思想统一到新一轮“课改”的认识上来。
2.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专题片、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实践与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确保课改年段的延伸。
3.加大课改项目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充分挖掘校内外校本资源,开发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认真研究、上好综合实践课,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与实践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获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加强评价制度的改革力度,不断探索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实现多维度、多层面,关注过程与方法、价值与情感的评价体系的形成。
(四)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新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将在未来的几年里,通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1)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注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不断创新),教师角色的转变(研究者),每位教师要研究教学过程与方法,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
(2)建立民主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教代会,校务会等形式,广泛建立民主的、科学的、和谐的,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4)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建立“关注全体、师生平等交往、师生与生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课堂教学结构的评价。
(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差异、关注过程与方法、态度与情感,平时与终结、自评与互评、家长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学生评价体系。
(6)加强考试制度的改革,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改革。
(四)推进校园改造扩建,完善学校基础设施。
我校目前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科技教育设备、校园网络建设比较齐备,需要在工作中进行维修与维护。我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添置各种仪器设备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学校将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设法筹集资金,在三年内,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争取资金,建成学校电子阅览室、校园电视台、能容纳800人的报告厅。
2.争取资金,建成教学语音室,更新更换教师办公用电脑设施。
3.加强学校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召集有关人员编纂、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不断加强音乐、体育、美术室、技术教室、学校广播站等专用教室建设。继续添置充实生物、物理、化学、探究实验室、数字地理室等教室的仪器设备。
5.强化校舍校产的维修与保养,绿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