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思路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坚持“科学研究、专业引领、精制管理、实效评价”总体思路,落实课程统整、课程重构、课题精研的“三课联动”基本策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课堂建设、学科德育、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领导力和教学改革牵引力。优化教研作风,狠抓常规管理,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德育模式,推动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健康发展;开展学科联盟,实现区域合作,促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谋求学校特色发展,加强学校品牌建设,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全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初中教育。
二、主要任务
(一)落实教学常规,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遵循规范办学、强化落实、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建立健全学校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优化常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推动课堂建设向内涵发展。
1、规范常规管理,优化管理方式
一方面,要以常规管理为本,认真落实《山东省初中教学工作规范》,研究《烟台市普通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规范教学计划、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单元测试、评价的内容与实施,注重常规检查的计划性、周期性、实效性,做到适时总结,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坚持“两条线”管理,突出“两条线”管理优势,注重检查过程的实效性与坚持结果的有效性,科学部署学科检查与级部检查的内容、方式与方法,统一布置,定期总结,确保常规检查不走形式。
2、加强中(会)考研究,抓好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
一是要做好中(会)考研究。开学初做好学情调研,制定优生培养计划,突破薄弱学科,做到学科平衡,整体发展。要科学安排、调整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组织好学科研讨,加强中考复习策略研究。学科组要做好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指导好毕业年级的教学工作。组织好每次质量检测,要认真研究薄弱知识条块、薄弱学科形成的原因,利用班教导会等形式,从学生、教师、家庭、学校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切实发挥教学质量检测的诊断功能。基础年级加强会考研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科基本能力;研究会考学科相关信息,优化指导策略,提高学习质量。
3.关注分层教学,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级部、班级、教师制定四级“优生”培养和“学困生”帮扶的实施方案,制定切实的活动安排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各级部、各班级落实好培优补差的“优生”培养和“学困生”帮扶对象,召开级部、班级、备课组教导会和教研会,落实目标,强化责任。进一步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作用,重视对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作业的设计与管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强化分层作业的优势,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4.落实课程设置,推进校本课程研究
坚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位一体”的多元化课程实施格局。严格执行国家课程,依据《山东省义务教育五四分段课程设置方案》(试行),规范国家课程开设的科目、周节次以及总课程数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开齐开足音体美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据实际,开展好学校校本课程研究。在上学期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地理环境、人文资源等优势条件创设学校课程,实现知识迁移,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计划、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推进校本课程实践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完善校本课程。各年级要落实好课程实施水平评价,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实行)》,严格按照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认真查找并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价中涉及的一些薄弱问题,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逐步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5.落实集体备课,强化教学研讨活动
采取“定时定向定问题”的教学研究策略,组织学科组、备课组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各学科组、备课组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配当要求,认真落实每周教研活动制度,开好每周教学研讨会。要按时完成学科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基本要求,教材教法,留好教研活动记录。
(二)推进“学本”课堂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教学核心地位不动摇,把追求教学质量高品质发展作为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推广运用“学本”课堂研究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落实“培优补差,小组合作,少讲多练,生生互补”的理念,深化课堂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有效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学本”课堂建设意见》,继续以“学科联盟共享域”为抓手,加强“学生自导型”课堂研究,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构建课堂新体系,实现课堂建设高效率。
1.整合课程资源,增加课堂建设新动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资源的整合与研究。各级部、各学科遵循“同学科的课程整合---跨学科的课程整合---‘全课程’统整”的进程,立足实际学情,制定相应的活动计划,强化落实,为课堂建设提供新动力,更好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课程整合应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体现学科思想、跨界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相关要求。抓好统编教材(新教材)的培训,语文、品德、历史学科要组织好集中培训和分散学习活动,留写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科整合教学研讨会。各学科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新课程标准学习研讨会,加强对新课标的研究、理解和运用。
2.开展学科德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把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根植于学科的核心素养,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拓宽德育渠道,提高德育实效。各级部、各学科要制定好学科德育计划,组织好学科德育教学示范课、公开课等活动。
3.探索“互联网+”,服务学科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学科教学,熟练运用课堂教学一体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学校将组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分管处室要积极开发现有软件的使用功能,建立学校的学科教学资源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要强化英语口语教学,进一步推动提升学生口语能力。
4.组建合作学校联盟,发挥学科共享域优势
学校将秉承“同质促进,异质互补,文化融合”的合作原则,积极整合联盟学校资源,优化教研活动策略,进一步发挥“学科联盟共享域”的研究优势,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本学年,拟与中英文学校、新元学校、发城初中、英才学校、凤城初中、盘石初中、里店初中等学校联盟,在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教学、英语问题教学、各学科教学研讨、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合作探讨,开发共享资源。共享域的发展从地区域走向领域,打破单一的合作模式,走向多元发展模式。
5.推进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带动全科资源整合
认真领会《海阳市中小学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实施方案》的基本精神和主体内涵,把阅读工程的开展情况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吧,融入到教学常规管理和评价考核。本学年,学校将组织单元整合阅读工程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以语文学科阅读为主,在探索阶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其他学科延伸。统编教材语文、政治、历史学科也要同时积极做好新编教材的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将新课程理念、新教学策略手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在研究实施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的同时,继续开展常规阅读教学的研究与组织,加强“高效阅读”的研究与教学。
(三)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内涵发展动力
1.优化教研策略,强化专业培训。我校将制定专门的校本培训制度,将教师参与学校各项专业培训活动的情况列入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本学期,我校将组织教研组长培训、新课程标准培训、三字一话活动、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培优补差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单元整合阅读工程培训、学科统编教材培训、互联网+培训(希沃软件培训、教学一体机培训)、课题研究培训活动、优质课教师示范课、学科德育公开课等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校际联盟学习研讨活动等。丰富教师培训模式,搭建多种活动平台;加强交际之间的互动研讨,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促进教师能力提高。
2.加强教师队伍发展专业评价考核。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教师实行整体评价,切实提高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学年度,我校将制定相应的校本培训评价制度,把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情况列入年度考核。
各年级、各学科要认真研究学年度工作计划和各项工作要点,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对优秀的管理经验及时总结,推动我校初中段教学工作的均衡、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