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遵循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和课堂建设,提升教研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素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推动教育内涵发展。重点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效率,力争使教学管理更加完善,教学质量实现新的突破。
二、工作目标
1.以师德建设为根基,以法治教,以德治学,严谨教风、学风。用严格的制度、有效的措施、科学的手段加强常规教学的精细化管理,用特色的先例、突出的政绩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孩子成才。
2.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加强校本培训搞好新课标、新教材的研究与培训,使教师自觉有效地将新理念转化为行为。
3.深化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创建小组合作型课堂。探索出新思路。
4.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综合实践课人员时间到位。
5.初一至初四级部教育教学,加强精细化管理,夯实基础。力争各科成绩进入全市前三名。
6.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的教育教学管理,通过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7.以人为本,精心施教,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一)落实课程方案,推进素质教育
严格落实课程方案,规范课程实施行为。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适度合理地进行课程整合。开齐开足开好地方、学校等各类课程,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
结合十项工程推进重视地方课程的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编制并完善特色校本教材传统文化教育、学法指导、阅读诵读、航模基础、国旗下教育指导等校本教材,巩固剪纸艺术、陶艺制作、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校本课程,加强科技教师的培养,结合实践活动教育,增强学生科技意识,落实科技教育。开展好《胶东红色文化读本》的课程开设工作,并认真挖掘国家课程中的红色元素,传承红色文化。并倡导创造性地使用地方教材。校本地方和综合实践教研组要加强研究,确保工作落实。
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科学规划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和生活,组织开展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属综合实践活动范畴)、劳动教育活动,做好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优秀成果评审推荐工作。
(二)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深化教学研究
继续加强对教研组工作的指导,进一步健全教研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教研组长职责,规范教研组各项工作,推进优秀教研组建设。今年将继续实行对备课组、教研组的教研、集体备课活动进行评价,探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评价办法。
1.各教研组工作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本学期期末前,要求各教研组认真总结本组的有关教学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并打印一份详细的总结材料,以便交流和存档。
2.教研组要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增强集体意识,在备课、检测等方面加强协作和研究,发挥整体优势。教研活动要讲究质量,活动要有计划、有中心、有主题,要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每次活动都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好详细的记录。
3.加强集体备课。每周至少安排半天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要研究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集体备课要做到 “四备”(备学生、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课堂教学要做到准、精、实、活。备课组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
4.加强考试研究。加强对历年考题的研究,积累会考所需的相关资料,各年级之间应通力合作,认真研究复习策略,以双基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采取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交流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学会考辅导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力争会考、中考成绩有新的突破。加强对音、体、美特长生的辅导,为学生升学拓宽渠道。
5.重视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建立和完善资源库。收集整理教师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资料,消化吸收网上下载的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用好学校购买的教学资源库,逐步建立教学资料库。教研组工作的计划、总结、各种活动记录等学期结束都应归档保存。
6.组织好教师理论业务学习。开展形式新颖的业务学习,把业务学习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组织教师学后写教育教学感悟、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通过开展各项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们教育教学水平的发展。做好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的推荐评比工作,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三)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1.组织学校骨干教师评选和培训工作。继续开展三达标活动:即业务知识(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后反思)、课堂教学、教学质量三个方面进行过关达标,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继续完善教师专业素质成长档案。
3.继续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和教育教学故事的撰写
4.继续进行教师读书活动,每个教师规定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个学期摘抄万字读书笔记。开展读书随笔、论文、案例、课件展评。
5.重视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加强新老教师的帮扶工作,对新教师进行入门培养。教研组要定期开展各项活动,如教学示范课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等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6.组织好教师课程标准和教材培训。
(四)扎实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学期教导处将根据各年级工作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各年级教学工作的指导和安排。根据课程标准,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各项细则,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推动课程改革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的检查和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学工作的调控和研究。
1.认真贯彻落实新的教学常规,规范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健全“备、教、批、辅、改、考、思、研”等制度,狠抓过程教学。要求每个教师上课前要备好课,作业要及时批改,批改后要及时辅导,通过平时各环节的落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将组织有关领导、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通过听课、评课,学生座谈会,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抽检等多种形式,检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
2.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向课堂要质量,杜绝拖堂、挤占、布置大量重复性作业等不良现象,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3.加强并扎实推进初一、二、三语文单元主题教学及创新课型研讨活动,严格执行烟台教科院初中语文学科发展规划的要求,今后五年的语文教学主要探索实施单元主题教学的模式,强化“海量阅读”和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我校主要以经典诵读课型为主攻重点开展活动。教学内容为课外传统文化诵读内容,资料见新版课标规定的61篇古诗文、烟台推荐读书目录及师生推荐篇目为主,课型以诵读课、欣赏课、赛读课等为主流进行实施
4.定期举办全校性的以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举办以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能力为主的作文比赛,鼓励学生参与市级知识竞赛等项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在每学期中举行演讲比赛、故事会、朗诵会等活动
5.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提倡教师课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教师设计学生导学案,在初一年级开展学生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倡教师进行“班班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和备课的探讨和研究,为今后班班通教学的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6.进行学生分化研究,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在初三年级探讨学生差异教学,因材施教。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确保优生的基础上,把更多的功夫下在一般学生身上。分层次布置作业,确保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能完成作业,促进每个学生发展。
7.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继续实行推门听课,促进教师超前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求做到备课、批改、上课、辅导进度同步。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导,杜绝不备课就上课,讲完课后不批改、不辅导等不良现象。组织好各学科市、校教学公开课活动,通过示范引领,促进教学水平提高。
(五)健全减负监控机制,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严防学生辍学。
加强教学改革、作业控制和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减轻课外学生负担,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制定作业布置监控方案,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完善控辍制度,层层签订控辍责任书,建立流失学生家访三级管理档案,做好流失学生的说服工作,严格控制学生辍学。
(六)组织好读书活动,拓展学生知识面
本学期,继续分两个层面抓好读书活动,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开展教师读书与专业成长活动。由教科室牵头,各级部、教研组组织落实,每学期介绍一至两本专业书籍进行阅读,提高教师理论和业务能力。学生方面读书活动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为主题。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开展读书知识竞赛、书写读书心得(或读书笔记)和读书文摘卡片、优秀学生读书经验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七)规范实验电教教学管理
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规范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开齐开足实验课,建立健全各项试验档案建设,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加强电教、微机室的管理。加强各种设备的维护,确保微机课的正常开设。加强电教教研活动,培养学生电脑操作能力,积极参与电脑制作活动。开展“班班通”背景下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研究,鼓励教师制作各学科优秀课件,充实教学资源库。教学工作月份重点工作。
(八)加强音体美教学管理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音体美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音体美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习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同时,也要重视特长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