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导向的课堂建设推进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1     

字号:

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导向的课堂建设推进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方案》为理论指导,以“学评教一致性”理念为支撑,坚持“问题导向、理论先行、点面结合、整体运作”的指导原则,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课堂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按照“学——展——研——测”的行动路径,以“研标——立标——学标——达标”为行动策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素养导向课堂建设工作。

二、研究目标

1.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一般学科素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深度学习,能够有思想、有感情、有创造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把握知识的本质,建立知识内部和知识间的联系,不断建构和完善学科知识的结构,形成学科知识体系;依托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反思的学习习惯,形成自主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2.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与课堂教学技能。具体表现在:在主题教研引领下,以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建设为抓手,开展学评教一致性课堂教学策略实践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以单元整体教学为视角进一步开发评价量规,提升教研组集体备课和教研水平,提升教师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教学设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形成核心素养体系网。校级学科研究团队,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基础上,以新课标为理念,进一步深化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理论架构和单元课时实践策略;形成单元整体教学优秀课例,开发出单元作业设计;积极参与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过关课、全市课堂教学大比武、优秀课例评选等活动。

三、研究内容

1.学科单元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与落实。

2.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

3.小组合作中学习习惯的落实。

四、组织机构

为保障聚焦核心素养的“学评教一致性”新课堂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学校成立“新课堂”教学研究领导和工作小组。

组 长:王金德

副组长:耿 平(数学英语)

组 员:姜春庆(道法)  单巾芳(语文) 江澎涛(科学)

五、研究思路

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为提升目标,提高学科育人价值,优化目标设计,将学习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知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发展;以关注“学评教一致性”为主要推进策略,展开“目标、学习、评价”三位一体的研究活动,将课堂评价嵌入课堂教与学之中,运用评价标准驱动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以“优化技术应用”为主要依托,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举行集体备课、课堂教学“讲-观-议”、经验交流等活动,切实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习能力。引导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学习中发展,全面提升教研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实施过程

本学期课堂建设活动共分三个阶段:(9——12月)

阶段一:理论学习阶段(贯穿于整个学期)

本学期,各学科继续组织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新课程标准、学评教一致性相关理论、《海阳市“新课堂”研究行动方案》、烟台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等理论及文件精神进行研读学习,以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及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施落实。重点学习各学科教研员推介的新课标理论学习为主。

成果资料:教师读研写笔记、各学科核心素养、各年级单元主题框架图

阶段二:课堂研究阶段(9月--10月)

本阶段要完成以下研究任务:

1.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计划,学习学评教一致性课例设计

研标:各学科组在学科领导的指导下,确定研究主题、讲课课题、安排磨课时间等,最终完成主题教研计划的制定。完成计划制定后,学科组长带领组员熟悉学评教一致性课例设计模板并学习优秀的学评教一致性课例。在学习课例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学到什么程度

评价任务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以及教学活动的一致性设计

成果资料:研课过程性资料

2.依据课例尝试进行学评教一致性专业化设计并进行集体备课

立标、学标:在学习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教师完成第一次的学评教一致性教学设计,学科组长组织全体成员进行集体备课研讨,教师修改后形成第二稿的学评教一致性教学设计。

成果资料:学评教一致性专业化教学设计(个人第一稿)、集体研讨相关资料(个人在第一稿修改基础上形成第二稿)、过程照片及视频

3.课例研讨

达标:学科组长带领教师按照教研计划,对其它学科老师进行课堂指导。

成果资料:打磨课资料、过程照片

4.资料汇总

学科组长及教师个人整理前期的资料,形成课堂教研档案

成果资料:课堂教研档案

阶段三:深化应用阶段(10月——)

任务型课堂,是指教师站在课标、教材与单元整体的高度,围绕核心知识与关键能力,与学生共同规划设计单元任务;学生依托单元任务,调动所有知识、能力、品质等持续深入地合作探究,通过“学、展、研、测”四个步骤,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课堂。


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合作研习

完成测练

学生

创设情境

组织分享

点拨提升

评价反馈

教师

高处着眼 解读教材

整体设计 制定任务

课堂

基础


(一)规划实施

以任务单为统领,通过任务单的策划与设计,助力单元核心核素的落实。

在任务型课堂背景下,教师备课按照“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按照“从下到上,从点到面”的逻辑。任务单分为:大任务单、小任务单和微任务单。

1.大任务单——形成单元知识网

大任务单是对一个单元核心任务的整体设计,它架构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它是在教师研读课标、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单元学习规划。大任务单一般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呈现。如:

2.小任务单——形成素养全链条

小任务单一般为某一课时的任务,它是对大任务单中“子任务”的深化学习。每个单元都有数个小任务单,虽然训练任务不同,但是它们夯实学生单元素养目标却是相同的。每一份小任务单都是学生素养提升的着力点。这些小任务单犹如颗颗珍珠,在单元主题的串联下成为单元素养学习链。如:

3.微任务单——破译单元重难点

微任务一般针对的是教学任务中的重点巩固和难点突破,它来源于小任务单中反馈出的学生依然没有消化掉的核心知识。教师将这些难点知识通过变化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加以巩固,再次助推学生的思维能力拔节生长。如:

(二)基本操作步骤

任务型课堂的操作模式分四步,即学、展、研、测。整个课堂,以任务单为载体,以素养提升为锚点,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1.学: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本板块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来完成认知领域内的基础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养,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教师将学习目标与任务相对接,创设真实的、任务型的情境,用任务单将学生快速带入学习中,激励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任务。这是一个独立思考、快速思维、强化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不断地巡视,差异性地关照好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个别指导,掌控任务的进程,了解学生当前的学情。

2.展:展示交流,思维碰撞

自主学习后,教师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课堂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话”,在相互碰撞沟通中表达不同的多元化思维。同时,教师要注重适时、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跑偏行为,还要注意倾听习惯的培养,因为倾听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汇总交流展示中的问题,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点、疑惑点,为下一步点拨做好准备。

3.研:合作研习,总结方法

对展示交流中出现的疑难点,教师切勿直接推出正确答案,而应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此时要精讲点拨,引领学生总结出相关的学习方法,避免全面开花,到处点火。

4.测:完成测练,巩固提升

检测练习是任务型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光说不练假把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疑惑点,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练题组,并通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有效训练、当堂检测中巩固自己的所学,找到知识的遗漏点,在矫正、总结中提升素质,尽量实现“堂堂清”。

任务型课堂的构建是对传统统教学样态的创新改革,也是对学科核心素养落地路径的积极尝试。在任务型课堂中,任务单成了主要抓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模糊期一大片,而是清清楚楚-条线,老师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所有的刚需都落实到任务单上。

七、主要措施

1.行政推动。学校成立以杨校长为组长的课堂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业务副校长为组长、各级部主任、学科领导为成员的推门听课实施小组。

2.理论学习。学校将在全校范围内或在教研组范围内组织教师学习聚焦核心素养的“新课堂”改革的理论知识。教研组长要组织本组教师对“新课堂”和观课议课的相关内容进行疏通研讨,教师自身也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时要留下一定的学习笔记。

3.加强主题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集体备课成果的集中展示,它体现的是教研组的凝聚力,要完成这项活动,各教研组一定要利用好每次集体备课的研讨时间,集中全组老师的智慧打造最佳课堂和观课报告,让每位老师在此次活动中都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4.组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测试,以限时空讲为主要测试形式。

5.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权重,注重教师的过程性参与。

八、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总结上学期课堂建设教研工作,制定本学期课堂建设方案,各学科形成学科课堂建设方案。

2.参加相关学科教研会。

3.“双常规”管理月深化与推进。

4.组织各学科教材培训活动。

十月份:

1.“双常规月”评估与总结。

2.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学习。

3.开展学科“研标-立标-学标-达标”活动。

十一月份:

1.组织学科基本能力测评。

2. 组织期中常规评比。

3. “任务型”课堂深化

4. 组织参加全市青年教师课堂大比武活动。

十二月份:

1.教师限时空讲成果展示。

2.组织复习课主题研讨活动。

3.课堂建设工作总结。


海阳市二十里店镇中心小学

2023年9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