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莱州市朱由学校,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6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2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0处。
1.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一课时。学校以课堂(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生产劳动。
2.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共两处,分别是位于校园北端的葫芦园和南端的蔬菜园。
3.经费投入情况
4.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使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5.学校实施方案
莱州市朱由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依据莱州市教体局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二、总体目标
实施劳动教育主要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教育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集体和公益的事情抢着做,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通过劳动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提高劳动素养,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1.知识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工具的使用方法,初步掌握自我服务劳动和一般家务劳动的基本方法。了解植物栽培、动物饲养、工艺品制作、编织技术、裁剪与缝制的简单知识。掌握一些现代化文明生产的基础知识,了解最新科技信息。
2.能力目标
学会自我服务性劳动,能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和工艺品。初步掌握编织、缝制技术,能制作简单的饰品。掌握初步的植物栽培技术,掌握小动物的饲养方法。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3.德育目标
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
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中学生参加家庭劳动、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掌握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崇尚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
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
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融合实施
将学生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时间,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跨领域实施,将劳动教育清单内容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6.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学校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组织机构
为确保劳动教育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实际,特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百刚
副组长:曹炳丽 王振宇
成 员: 宋国军 张瑞 宋平 各班主任
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教导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政教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教导处和各年级组负责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宣传;全校各班主任和相关学科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五、课程设置
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实施“1+X”课时制度,在落实好学校每周1课时必修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和课外校外劳动,作为必修课的补充。每周课外校外劳动和家庭劳动的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六、课程内容
根据劳动教育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打造适合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采用 “必修+选修”日常劳动课程形式,开展个人居家生活劳动、学校劳动、社会劳动。重点围绕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
日常家务劳动通过家校合作开展,要求学生自己洗头、洗澡,保持个人卫生;自己刷鞋,整理衣橱,保持个人衣着整洁;每月洗一次枕巾、床单,整理一次厨房调味品,完成一次洗衣、晾晒、收纳;做一周家庭记账员;每月独立为家人做一次三菜一汤一饭的正餐;每月清理一次洗手间等。
学校劳动教育,包括基本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学习。知识类、方法类和习惯培养类课程在日常的劳动课中开展教学,动手实践类、手工创造类等技能通过与美术、物理、生物等科目结合开展。另外,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卫生清扫劳动机会,抓住打理植物、清扫落叶、扫雪等季节性特殊劳动机会,建立校园内劳动实践课堂,打造全面完善课程体系。
社会劳动,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如社区服务、义工服务、进行农业、工业、商业等职业体验;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七、实施途径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强化教育,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开展劳动主题教育活动,营造劳动光荣的校园文化。此外,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2.制定措施,提高认识
根据我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编制学期学年劳动教育教学计划、劳动周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具体落实劳动教育的各项要求。要建立中学生劳动清单制度,对中小学生的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提出基本任务,定期完成。组织教师学习相关计划和方案,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4.规范实施过程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5.开展校内劳动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建立健全校园劳动值日制度,让学生参与教室清洁、卫生保洁、花卉绿地养护等校内劳动。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活动:像进行手工制作、班务整理、书包整理、教室装饰等实践活动。
6.建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
充分利用我校内现有条件,积极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园地、校内劳动角等,将校内规划绿化面积分片划拨给各班自主经营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种植蔬菜、花卉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7.积极开发社会资源
加强校外合作,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社区服务、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主要到敬老院、社区、组织开展多样职业体验活动。利用寒暑假假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8.密切家校合作
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会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理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共同落实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积极为孩子创造劳动实践机会,督促孩子养成劳动习惯。结合学校劳动教育目标,指导家长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进行劳动,每年学会一至两项生活技能,逐步掌握刷碗、拖地、洗衣服、做饭、炒菜等家务劳动能。
9.高度重视安全保障
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必要的劳动活动安全预案,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切实保证参与劳动教育的师生安全。
八、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既注重过程记录,还注重结果展示。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明确每学年劳动实践类型、次数、时间等考核要求。
1.评价内容
通过建立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家庭劳动以及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的主要情况。通过记录过程档案和收集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参与劳动教育课程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学习能力等维度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
(1)“档案评价”。要求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成长档案,里面包括劳动教育活动记录、劳动教育活动成果等与劳动教育课程有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做为学生评价的主要依据。
(2)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日常观察即时评价要贯穿于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个过程。一方面可以随时随地激励学生,调节课程的实施;另一方面日常观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评价的准确度和有效率。
(3)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期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定期评选劳动榜样,开展劳动专题技能大赛活动,多角度展示学生劳动收获与成果。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4)等级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效果等情况,给予等级认定,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集体建设的考核项目进行考核。
8.教学设计。
插花艺术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知识目标:了解有关插花的知识:花名、花语、插花的工具、 插花方法。
能力目标: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
教学重点:插花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插花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 具:鲜花、人造花、干花、剪刀、花泥、花器等。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言: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特殊的礼物:鲜花。同学们喜欢吗?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 看一看鲜花装点的城市、居室。
欣赏录像:鲜花不但装点了我们的城市,净化了空气,陶冶了人们的情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成为居室一种高雅的礼品。鲜花有这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使鲜花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呢,这就使我们想到了插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插花。
二、新授:
1.插花:就是将花朵、叶片、果实、枝条等植物材料经过构思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在世界上两种插花形式,一种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式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式插花。
2.请大家欣赏插花作品。
大家所看到的是实用性插花,也叫礼仪插花,还有一种是商业插花。
3.花语:人们爱花、赏花,把花人格化,所产生了一种花的语言叫花语。
请同学们回家收集一些常见花的花语,现在请说一说你所你了解的花语。
学生说:玫瑰:纯洁的爱情,在希醋神话中,爱神为了救它的情人急速奔跑,手、腿被玫瑰花的刺划破了,鲜血滴在花辨上,白色变成了红色,红玫瑰成了爱情的象征。
百合:纯洁、庄严、事业顺利,象征吉祥如意。我国取其百合的寓意,意为百年好合。
康乃馨:象征母爱、慈爱、健康、层层叠叠忧如母亲对儿女绵绵不断的爱护和关怀。
向日葵:憧憬、光辉、敬慕。
教师:了解了花语,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4.我们来认识一下插花的工具材料:
利刀、剪刀、花泥等。花泥:是一种化学制品,它吸水性强, 可以保持水分的供给。
按花材的性质分为鲜花、绢花和干花。我们常见的种类是鲜花和绢花。
它们的插花方法:(1)确定花插的形状或大小,也叫打底。
(2)根据造型选用确定插入焦点花材,要选择鲜艳、富有神采形状的花材。我选当前盛开的鲜花。另外要意高低的搭配,要具有合谐性。
(3)添充花插的空间,使线条和焦点和谐融为一体。我选用康乃馨和玫瑰,要注意色彩的搭配。
师:下一步应添入什么呢?
生:一些配草、配叶,除有衬托作用外还可起到遮盖的作用。
师:大家说的很好,最后还要加一些装饰性花材,如满天星等。
你喜欢教师的插花吗?相信大家一定很想试一试。
5.演示插花步骤:
(1)立意构思: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先要确定意图。
并且要确定插花类型:瓶花、手把花或是花篮等。我要做一个盆花,送给我的好朋友,愿我们的友谊更深。
(2)根据需要确定插花的造型:扇形、三角形、圆形或任意形状。我以扇形为例。
6.请同学们自愿分成小组制作插花:3—5人都可以,人数不限。
请各小组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的花想送给谁或想摆放在哪里?你们想选择什么花材?
在大家插花之前,请给作品起出名字,请大家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进行你们的创作吧。
7.作品展评:请大家把作品放到前面。你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请说一下你的创意吧。
三、小结: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插花,不是单纯的花草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它是融艺术、生活与一体的艺术活动。同学们通过花与草的构筑一定会将我们的生活创造的更加美满富有情调。
课后小记:掌握制作插花的操作方法及要领,会自己设计并制作插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增强集体协作精神。
9.学校成果展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成果展实践活动真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劳力上劳心”的教育思想,促进了学生多种好习惯的形成,在劳动基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能深刻感到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更加尊重别人的劳动,珍惜劳动果实。此外,在劳动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生产劳动,学生原有的课间追打,违纪违规等现象没有了,文明礼貌,求知好学,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开始形成。教师也在参与劳动实践基地的活动中收获自己的感悟和进步,在与学生共同劳动和体验中,形成了平等、庄、重、和谐的良好师性关系。基地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和师生的成长促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