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神堂中学开展劳动实践教育工作方案

日期:2023-09-0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全面发展,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评价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挥劳动教育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

二、具体目标

1.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制度,发挥劳动教育必修课的引领指导作用。

2.融合实施途径。将学生的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和社会劳动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课内外、校内外劳动时间,灵活安排劳动必修与选修时长,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跨领域实施,将劳动教育清单内容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3.建立家校协同机制。在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学校的主导作用和社会的支持作用。

4.开拓多样化劳动基地。开发校内基地的同时恰当利用“社会大课堂”活动场馆、研学实践基地等资源,为劳动教育的落实提供条件保障。

5.完善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管理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劳动教育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组织机构

1.为确保劳动教育扎实有效开展,结合我校实际,成立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杜  涛

副组长:李文强  战立国  姜建国

成  员:周  凯  许瑞英  孙维科  周俊兴  徐大鹏  王宁宁 宿伟艳 刘伟杰

2.职责: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教导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政教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团委和各年级组负责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与宣传,全校各班主任和相关学科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四、主要任务

1.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

各年级根据年级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特点,基于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编制学期劳动教育教学计划,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系统加强劳动教育,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2.建立健全校园劳动值日制度

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除高空、危险等不适宜学生完成的劳动项目外,校内劳动要尽可能交给相应年级、班级学生完成,如组织学生做好值日,合作完成班级值周及卫生区的清扫任务,认领绿植的日常养护管理,冬季清扫校园积雪等。另外,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参与 1 次餐厅帮厨,完成洗菜、择菜、制作、分餐等体验劳动,每学期体验一次图书管理、校内文明岗等岗位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3.教育学生完成家务劳动

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洗碗、扫地、洗衣、刷鞋、晾晒、收纳、整理房间、为家庭记账、清理洗手间等。通过以上活动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

4.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劳动

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与义工服务,如慰问老人、环保等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职业体验,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

5.每学年五月设立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

五、保障措施

1.加强宣传引导

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综合实践课、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多渠道,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强化教育,深入理解什么叫“劳动”,怎样做才算是热爱劳动。此外,通过家长会、家访、《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树立劳动教育理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劳动教育活动。

2.建设师资队伍

打造专兼职相结合的“1+N”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即 1 名专任教师,多名兼职教师。组织教师学习相关劳动教育的文件、计划和方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专业化水平。把专兼职教师参与劳动教育活动情况计入课时量,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评优树先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3.加强课程建设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时间。通过劳动教育课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着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我校原有的校本课程,利用当地有利的乡土资源,科学设计劳动课程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4.加强督导评价

(1)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确保每周 1 课时的劳动教育课,每周家务劳动和校外劳动不少于 3 小时。建立劳动教育成果展示交流机制,每学年组织一次劳动教育周活动。

(2)评价内容。包含参加劳动次数、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等等与劳动教育有关的文字、图片、评价表、实物等资料。

(3)评价形式。实行基于成长档案的等级评价,2023 年秋季开始为每位学生建立劳动教育成长档案,将学生每学期的情况真实客观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客观记录学校劳动、社会劳动、家庭劳动以及劳动竞赛的主要情况。评价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集体形式的劳动课、社区服务等可列入班级常规量化中进行考核。

5. 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安全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防控预案和应急与事故处置方案。要强化风险意识,认真研判劳动实践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防患于未然。加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的安全设施建设,按照中小学安全规范标准配备“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劳动安全。

莱州市神堂中学

2023年9月1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