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定义: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血尿酸>420μmol/L(7mg/dl),女性血尿酸>360μmol/L(6mg/dl),即可诊断为痛风。
痛风的风险因素:
1、肥胖。肥胖是痛风的危险因素,肥胖不仅增加痛风发生的风险,而且肥胖患者痛风发病年龄较早。
2、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3、高血压。高血压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不少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利尿剂,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等均可促进血尿酸水平增加。
4、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尿酸生成增加,血尿酸水平升高,而HUA可加重肾脏损伤,使肾脏尿酸排泄减少,进一步加重HUA的发生。但血糖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并非线性相关。
5、富含嘌呤的食物。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豆制品等)可增加HUA/痛风发生风险。 果糖是可升高血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合成,抑制尿酸排泄,故含果糖饮料等的大量摄人可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6、某些药物。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均可促进血尿酸水平增加。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 mg/d)、环孢素、他克莫司和吡嗪酰胺等可促进血尿酸升高,增加痛风的发生风险。
痛风的治疗:
一、痛风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分为两个阶段:
1、急性关节炎发作期:
治疗药物主要是应用抗炎药物,如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常用的有扶他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美洛昔康、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片等,以及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2、痛风缓解期:
治疗药物主要是应用降尿酸的药物,包括排尿酸药,如苯溴马隆、丙磺舒等;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同时可联合应用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二、饮食调整:
痛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动物内脏、牛肉、羊肉等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同时需要多喝水,多吃些谷物如燕麦,糙米等,血糖生成指数低的食物,有利于促进尿酸排泄,可有效缓解痛风症状的发生。
三、手术治疗:
若痛风患者已经形成痛风石,出现关节疼痛肿胀、膝关节活动受限,已经严重影响到功能障碍时,可到医院踢除痛风石,或对残毁关节进行矫形等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应注意清淡饮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促进术后恢复。
建议痛风患者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擅自用药,对自身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