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扎实开展“教学质量提升”活动,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成绩,向教育科研要效益,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显出来”的理想效果,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开创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育教学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根据莱阳市教体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实行“课堂教学改革达标制”,即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最终实现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全员普及。通过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努力推动我校教学工作的更快发展。
三、活动范围:(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初一~ 初四年级)40周岁以下教师
第二阶段:(初一~ 初四年级)40周岁以上教师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第一周9月4日~8日)宣传、发动、制定实施计划。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课堂教学改革的浓厚氛围。
通过教研组长会、级部主任会议等形式,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是我校实现教学质量突破的最重要的手段,势在必行。学校将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分阶段推进课堂教学达标,最终实现全员达标。
2、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确保课改实效性。
开好教研组长会,明确课堂教学达标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本学科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深刻反思过去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积极寻求与新课程、新教材相适应的课堂模式。各备课组要立足科情、师情、学情,立足课堂教学实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达标计划。
(二)第二阶段:启动实施阶段(第三周~ 第七周 9月中旬至10月底),分阶段达标,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达标人员的确定:
第一批:由教研组、年级组、学校层层推荐,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教学理念超前的中青年教师立标。
第二批:年龄40周岁以下教师。
第三批:年龄40周岁以上教师。
2、达标阶段及时间:
本着“人人参与,稳步推进,成熟一个,认定一个”的原则,切实做到达标课“人人必讲,人人必听,听者必评,节节反馈”。
“达标”分三批进行:
第一批:立标课 (第二周9月11日至15日)
9月8日以前各教研组推荐1人立标,并上报到教导处。
第二批:达标课(第三周至第六周9月18日至10月13日)
9月15日以前各教研组长将年龄40周岁以下教师的达标课安排报教导处。
第三批:达标课(第七周10月16日至20日)
10月12日以前各教研组长将年龄40周岁以上教师的达标课安排报教导处。
(三)第三阶段:达标验收阶段(第八周10月23日至10月27日)。
1、级部验收:先由级部对每位任课教师进行验收,验收课为常态课,事先不通知教师,采用推门听课验收的方式进行。
2、学校验收:在级部验收的基础上,学校对各级部验收情况进行抽查,确保“高效课堂”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强化落实,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具体活动实施由教务处负责。
组 长:李秀好
副组长:宋永安
成 员:于勤勇 王瑞胜 级部主任 学科组长
2、加强听评课及课改研讨。
每周一下午第四节分学科举行公开课研讨,由教研组长主持并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说课评课,及时肯定成绩、查找不足、制定补救措施,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转变其观念,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
3、加强集体备课。
集中教研,共同备课,资源共建,智慧共享. 统一备课及课堂教学要求,初步尝试并形成不同课型的授课模式 , 全面提高本学科教学水平。
4、出台课堂评估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成立课堂达标验收小组,负责对达标活动的验收与评估。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灵活运用我校“三示三学”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创造性建立“高效课堂”。具体要求是:
(1)课堂上彰显“三示三学”课改模式。
(2)说课要围绕“这节课的高效在什么地方?(包括知识、能力和技巧。)”,“什么样的过程能取得高效?(指教学步骤)”
(3)备课与上课一致,杜绝无教案上课或上课不按教案上的现象。
(4)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引导巧妙,一巧拨千斤。学生的学习重点要放在“学”和“探”上,小组学习效果显著,形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