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1     

字号: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新征程,莱阳市柏林庄中心初级中学认真贯彻执行《莱阳市初中室2023-2024学年度工作计划》文件精神,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精细管理为抓手,以教研为依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点定位,五育并举,一手抓安全,一手抓教学质量,着眼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努力争当梨乡农村义务教育的排头兵。

二、工作目标

1.总目标:创办师生向往、家长满意、梨乡一流、烟台知名学校。

2.中会考目标:在2024年中会考中,初四中考进入全市前五名,初二、初三会考进入全市前八名。

3.中小学监控目标:中小学监控学科均进入全市前30%行列。

三、存在问题

(一)干部队伍层面

1.领导示范引领不够显著。个别中层领导工作节奏太慢,工作热情不足,示范带动作用欠佳。部分领导教学成绩偏低,教学工作不能走在教师前列,缺乏说服力、公信力和影响力。

2.教学常规管理不够规范精细。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墙不上心,领导监管缺失,落实不到位,执行力欠缺,达不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3.课堂教学督导不够深入细致。校级领导、级部领导深入课堂听评课次数偏少,跟进式指导力度不够,教师课堂效率不高。      

(二)教师层面

4.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一线教师老龄化严重,尤其小学部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观念陈旧,抱残守缺,教师职业倦怠感趋重。

5.教师备课实效性不高。备课缺少个性,缺乏创新,教学反思少,重预设轻生成,当堂检测流于形式,集体备课龙头蛇尾。

6.教师教学理念亟待更新。部分教师参与“三示三学”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大多是“穿新鞋,走老路”,“注重抓时间,轻视提效率”现象普遍存在。

7.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教师在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存在欠缺,参与“信息技术2.0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性不高,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不适应,技术设备应用不熟练,互联网+教学没有有效开展。

8.教师辅导批改不够用心。教师对尖子生的培养,没有采取“一生一策”,对后进生的辅导大多面上泛泛要求,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作业批阅未能全批全改,课堂讲评针对性不强。

9.教师应试倾向普遍严重。重智育轻德育,存在德育虚、体育薄、美育弱、劳育缺、社团少、实践失的现象,教学活动与德育活动相脱节,“全科育人”理念缺失,注重知识传授,忽略立德树人。

10.教师课题研究有名无实。教育科研氛围不浓,课题研究水准不高,存在教、研脱节、“两层皮”现象。

(三)学生层面

11.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学生娇生惯养,养尊处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低,自觉性、自律性差,励志教育、耐挫教育需要加强。

12.学生书写不良、阅读不足。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方法缺乏有效指导与训练;阅读时间、空间不足,学生不爱阅读、不会阅读、阅读效率低的情况日益突出。

13.学生成绩不高、发展不均。初中生培养有山无峰,缺乏尖子生;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尚未养成,学习成绩欠佳,中小学发展不够均衡。

14.家校沟通不畅、合作不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生、学困生数量逐年攀升,家校合力育人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

(四)线上学习层面

15.网络教研不深入。线上集体备课研讨不够,班级进度、内容、方法未能完全统一,学科内、级部内应加强网络教研。

16.平台使用不熟练。个别大龄教师对钉钉平台的使用不熟练,影响线上学习效果。

四、工作措施

(一)打造党建品牌,促进党建教学深度融合。  

1.党建教学两手抓。坚持“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理念,积极构建“党建+教学”等“党建+”模式,开展以党支部“红色堡垒工程”、党员教师“红色先锋工程”、青少年学生“红心向党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校园党旗红”引领行动。(党建办,责任人:李秀好-辛晓利、赵炳慧)

2.幸福帮带促发展。精心打造“1+2+2”幸福帮带党建品牌,每名党员包帮2名教师(觉悟低和成绩低)和2名学生(后进生和贫困生),实现教学相长、幸福共进。(党建办,责任人:辛晓利-赵炳慧)

(二)聚力队伍建设,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步伐。

3.校本研修共提高。聚焦教师专业成长,聚焦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同课异构、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三示三学”观摩课、教师“三示三学”高效课堂大比武、集体备课等教学研讨。建立优秀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压担子、架梯子、搭台子,完善骨干队伍培育机制,增强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实施青蓝工程,一帮一,对对红。(教导处,责任人:于勤勇、王瑞胜、房雪丽、焦振林)

4.学习培训走出去。把培训当作教师最大的福利,千方百计提供教师外出充电的机会,注重递进培训,加强交流反馈,扩大受益面,提高学习实效。加强骨干扶持,积极争取个性化、订单式高端培训,下半年组织班主任和学科组长取经名校,学习班级管理和集体备课先进经验。(教导处、政教处、办公室,责任人:宋永安 、宋卫东、于勤勇、焦振林)

5.专家引领请进来。把握好烟台教科院初中室定点联系学校良机,积极申请市级以上教研活动,主动邀请地市两级教研员对教学把脉会诊、指导讲座。加强区域联合教研和网络教研,畅通以质量分析为主的校际互动交流沟通渠道。(校长室、教导处,责任人:李秀好、邹春、宋永安)

6.关爱行动送温暖。牢固树立教师第一、学生至上的思想,关爱教师身心健康,开展健康查体和心理讲座,举行教师荣退仪式,为全体教师集体庆生,强化教师恪守“教学质量是第一师德”信条,选树师德典型,弘扬尊师风尚,增强教师职业荣誉与尊严。(办公室、工会,责任人:姜学福、刘晔华)

(三)聚焦课堂变革,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7.“三示三学”转方式。借力教科院,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突出合作素养和创新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小组合作,精心设计导学案,强化分层教学,重视情境教学,导示先学,展示助学,揭示检学,建好错题集,用好检测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下半年开展初中生语、数、英、理、化学科竞赛,激励优生脱颖而出。以莱阳市组织学科课堂大比武活动为契机,第一学期组织各学科课堂大比武,选拔出优秀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学校“学科领军人物”。(教导处、教研组,责任人:宋永安-于勤勇、房雪丽、焦振林、级部主任、教研组长)

8.强化监管重督查。在校长和分管教学领导推门听课常态化基础上,推行课上“巡课制”,要求分管教学领导每天推门听评课至少一节,校级领导每天上、下午巡课至少一次,每学期参加包帮级部质量分析会至少一次。适时举行示范课、汇报课,推动课堂变革落地落实。(校长室、教导处,责任人:李秀好、轮值校长、于勤勇、级部主任)

(四)狠抓教学常规,提升学校精细管理水平。

9.规范管理求精细。教学常规要求做到“四精四必”,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辅导、精心组织考试,作业布置有发必有收,有收必有批,有批必有评,有错必有纠。强化集体备课的规范化和实效性,学科组长牵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统一进度、统一内容、统一练习、统一作业、统一检测,促进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形成分工协作、集体研讨、个性完善的集备长效机制。(教导处,责任人:于勤勇、王瑞胜、焦振林)

10.狠抓落实强考核。坚持领导24小时带班和校级领导包级部制度,深入一线加强教学督导。定期检查,随机抽查,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堂巡查,将“一分钟候课制”纳入教师考核,严禁教师带手机进课堂,违者列为教学事故,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教导处,责任人:轮值校长)

(五)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教学研究品质。

11.“小题大做”全参与。“小题”就是研究的问题要“小”:切入点小,范围小,内容单一、具体,研究周期短,教师根据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最实际、最迫切、最突出而又带有较普遍性的问题或困惑,以个人或教研组为单位,通过一学期至一学年的努力,逐一解决本校、本班、本科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大做”就是要以科研的方式进行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研究,把相关或相近的问题“串联”起来,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研究中讲求科学,探索规律,反思提升。在全校中形成一个“全员参与,个个尝试,人人研究”的浓厚科研氛围,通过草根式教研,引领教师不断从教书匠向学者型转变。学校层面着手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师生共读”阅读策略研究、中小学课程整合与学科衔接研究。(教导处、教研组,责任人:于勤勇-房雪丽、级部主任、教研组长)

12.研教结合求实效。在研究中,要求教师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研究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家长,研究一切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特别是突出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坚持课题到课堂中去选,研究到课堂中去做,答案到课堂中去找,成果到课堂中去用。通过理论自修、专家引领、主题研讨、课例研究、课堂观摩等形式,引导教师走出一条“学习——研究——实践——提升——再实践”的专业发展之路。(教导处、教研组,责任人:于勤勇-房雪丽、级部主任、教研组长)

(六)注重读写教学,努力营造校园书香氛围。             

13.诵读经典润心灵。扎实搞好20分钟晨诵,增设阅读课,每周不少于一节,计入语文教师工作量。用好班级图书角,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设立阅读吧、读书月,举办中华诗词大会、经典诵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沙龙,激发师生读书兴趣,提高阅读技能。依托烟台市重点课题——语文阅读课题“师生共读”阅读策略,加强语文单元拓展整合阅读工程。(教导处、级部,责任人:于勤勇、焦振林、级部主任、语文教师)

14.规范书写天天练。重视书写,上好书法课 ,坚持每天中午硬笔书写10分钟,举行书法大赛暨作品展,让优秀作品上墙壁上刊板,引导学生方方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卷面得分率。(教导处、级部,责任人:于勤勇、焦振林-级部主任、语文教师)

(七)优化互联网+教学,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5.引进翼课助听力。争取家长支持,从初一、二级部起始引进翼课网,提高英语听说水平,为两年后的英语中考听力改革奠定基础,让学生“既会听又会说”并能“说好”。(教导处、级部,责任人:于勤勇-房雪丽、张春凤、英语教师)

16.完善网课战疫情。做好疫情突发情形下线上和线下教学切换准备,成立校、级、班、科四级监督责任机制。组织教师提前做好网课备课,搜集整理好网课资源。开好云端主题班会、班级教导会、家长会、教师会、集体教研会、学业质量分析会,举行线上教学优质课评选,强化线上学习的过程性管理,每日督促检查教师备课、指导、答疑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家校合作育人工作机制,公开校长电子邮箱为广大家长提供咨询服务,听取家长意见建议,改进线上教学工作。(教导处、级部,责任人:于勤勇-焦振林、级部主任、教导处领导)

(八)着力中考备考,大力实施培优促尖工程。       

17.科学奖惩重激励。出台初四中考团队目标奖惩细则,定目标,下任务,压担子,每班12名优生、24名指标生为任务基数,奖优罚劣,激励全体教师创优争先。设立艺体生特别奖,成立艺体特长班,实行文化课走班制,争取艺体生升重点高中实现突破。(教导处,责任人:辛晓利、于勤勇)

18.抓弱纠偏补短板。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每名教师承包2名尖子生、3名边际生、4名优生、5名后进生,从学习、生活、思想各方面全程跟踪,全方位指导,强化课标研读,优化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让优生吃得饱,指标生吃得好,边际生吃得了,后进生吃得进,整体提升学生成绩。深化试题研究,转变题海战术,教师跳进题海,学生跳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教导处、级部,责任人:辛晓利、于勤勇、级部主任)

(九)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19.执行课程不打折。坚持健康第一,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确保每天1小时锻炼时间,初四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一律不予发放毕业证书。坚持学生卫生值日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积极开展校外劳动实践、社区志愿服务和研学旅行,拓展学生社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增强美育熏陶,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办公室、政教处、团委,责任人:刘晔华、于勤勇-褚振海、臧伟波、音体美教师)

20.德育课程一体化。坚持“全科育人”理念,充分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内涵,梳理学科蕴含的德育元素,着力建构各学科横向融通、各年级纵向衔接、课内外深度融合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责任人:李秀好-宋永安、宋卫东)

21.“双减”政策落地学校。严格落实教育部“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家长校外培训负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责任人:李秀好-宋永安、宋卫东、姜学福、级部主任、班主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