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3-09-01     

字号:

为贯彻落实烟台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执行莱阳市教育和体育局、莱阳市教科研中心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特制订《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2023-2024学年,莱阳一中教育教学工作将围绕“精细管理提质量,展现形象促发展”这一核心任务,以“规范”、“创新”、“改革”、“发展”为准则,继续做好“五抓”,促成“五进”,扎实开展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机制,努力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整体持续向好。

二、工作目标

1.抓严教学常规,促教师素养晋升。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要求,强化对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用精细化常规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抓实课堂改革,促教学成果进益。对准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依托“新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与运用”实验,构建、完善高效课堂,催生更多教学成果。

3.抓牢团队建设,促创新优势进级。聚集力量,加强备课组长、青年教师、奥赛强基创新团队培养,发挥团队的示范作用,凝聚专业的优势力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持续进级。

4.抓紧教育科研,促学科强势进阶。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树立科研兴教意识,以前瞻视角,打造强势学科基地,力争在烟台市取得优势地位。

5.抓稳成果落实,促学生成绩进步。融合课改、团建、科研成果,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优生重点突进,大面积上线稳步推进,边际生加速跟进。

三、具体措施

(一)抓严教学常规,促教师素养晋升

1.做好“四化”的检查,向教学规范化要效益。“四化”即备课规范化、习题设计精简化、作业批改精准化、课下辅导实效化。无论是学科组大集备还是各备课组日常集备,都要严格遵守学校“三定五统一”、单元超周集体备课制度,做好集备记录,由教务处和各级部分别负责做好学科组大集备和备课组集备检查工作。个人备课、批改每两周检查一次,责任人为各级部教务大主任,责任人要依据《莱阳一中教学常规检查细则》对个人常规项目进行量化评定,将检查结果报送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通报检查结果,并列入年度考核;习题编写主要用于周练习和查漏补缺,题目设计在注重综合性、实效性、探究性的前提下,做到典型错题、配套高考题、拓展题各占三分之一(各级部根据教学需求适当调整比例),由组内安排专人负责系统编写,经级部教务主任审核、签字后方能印刷,将印刷材料报送分管校长存档备查;作业由教师按比例批改,做到每周全覆盖,给出批改意见,并留存记录备查;课下辅导由级部负责督查,负责人每周根据《问题清单》所列项目反馈一次,经教务处核准后,对教师的实施情况予以通报。

2.用好质量检测,及时巩固教学成果。考试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务处要规范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和高三模考,安排各级部做好“一考一报告 八会两观摩”工作;各级部要严密组织周考、月考,监督考后各备课组开展质量分析会和班级教导会工作,推介各学科有益经验,监督落实后进教师的整改措施,做到一考一清;教师要利用网上阅卷平台,做好质量测试的数据分析,做到裨补缺漏、培育优势。

(二)抓实课堂改革,促教学成果进益

1.抓好课堂“四环节”,发挥提质增分主阵地的作用。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必须在严格落实好我校教学目标设计、情景设计、问题设计、习题设计四个步骤的基础上,根据学科课程标准,仔细研读课标、教材,摸清学情,精准确立教学内容,做到精准施教;高效课堂是实现学生增分的关键,各学科要落实好学校高效课堂的引入明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反馈拓展、反思总结六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质的思维模式;课下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延伸,要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的辅导策略,注重课后作业设计的高效性、辅导的针对性和自主学习的实效性,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针对性强、实践性强、开放度高、层次清晰的作业,杜绝低质、无效的作业;评价环节是提高教学评价高效性的保障,要求教师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既要重成果又要重过程;艺体特长生的教学工作既要侧重专业素质培育,也要强化文化课成绩提升。

2.加强课堂建设,促教师专业发展。校级领导和级部主任落实好包班听课制度,对所包班级的教育教学真正起到促动作用;教务处负责开展好校级教学大比武和青年教师汇报创新课活动,落实好赛课、亮课、推门课活动,让科学的教学理念、独到新颖的教学设计、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落实到课堂中去,通过观课议课的交流、切磋、碰撞,进一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各级部在落实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按学校统一部署落实好学科主任观摩课、备课组长立标课、教师达标课。

(三)抓牢团队建设,促专业优势进级

1.备课组长团队建设。备课组长是“领军人”,培养一批在业务、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备课组长,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务处牵头举办备课组长论坛,沙龙等活动,增强备课组长的教科研意识;定期“走出去,请进来”,提升备课组长能力素养;在全校范围组织“五优”评比活动,精选出一批优质课、优质课件、优秀教案、优秀论文、优秀原创成果;每年举办一次“校级优秀备课组长”评选活动,检验各个阶段的备课组工作效果,并对优秀备课组长予以表彰和考核加分。

2.奥赛强基创新团队建设。学校把优化奥赛强基工作作为重点项目,从中青年骨干教师中精选出一批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学校与第三方建立合作关系,按计划对奥赛强基创新团队进行培训,并定期让教练员跟着学生走出去,借助各种方式力求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奥赛强基创新团队。

3.青年教师团队建设。学校以“分类培养、分层评价、分步提高”为指导思想,将入职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大力实施青年教师成长“三大工程”,努力促使青年教师一年合格,三年成熟,五年成骨干,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四)抓紧教育科研,促学科强势进阶

1.抓紧教育科研,促教师专业进展。加大科研力度,以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学校组建科研核心团队,研究高中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拓宽学校科研、教学工作的视野,使教育教学理念具有前瞻性、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各学科组由学科主任牵头,确保每学科每年都有研究课题,保证老师的参与度,优化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切实起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的作用;教科室制定校本培训方案,开设高考阅卷讲座、高考试题研究交流活动,打造、遴选、推送本校优质课程资源和一师一优课,汇集好向教师推介的省市级优质课程资源、一师一优课及其他优质教育资源。

2.抓好学科建设,促学科强势进阶。学校强化学科建设,准确把握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加强对高考题、高考评价体系、教育教学规律、学情教情的研究,开展树优立标活动,打造优秀学科组、优秀教师名片;以我校英语和数学学科基地建设为依照,各学科制定本学科组教研计划,有序扎实开展相关活动;各学科着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深入研究高考题,设计观摩课、立标课、专题课、汇报课、考核课等大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深挖内生动力、聚集外部能量等方式打造本学科核心团队,筹建高等级学科基地并发挥学科主导作用,充分依托优质学术资源和科研力量,发现学科的比较优势,凝练学科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求跨越。

(五)抓稳成果落实,促学生成绩进步

精心设计学生培育方案和实施策略,抓稳课改、团建、科研成果落实,是学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保障。对优生推行三年梯队培养方案,借助考试大数据建立优生一人一档表,实行一生一案,建立、更新优生题库,采用“多对一”结对帮扶模式,集全校优质师资扶持高三优生,与第三方建立合作,强化精准指导和消除弱科,加快优生的成长,力争保一争二,实现清北常态化;对上线学生,除常规培养之外,还要注重优良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向细节和规范要成绩;对边际生,按照统一考试和统一部署确定边际生范围,做到一生一案,实行任课老师承包制,落实“四优先、四跟踪”策略,并对教师针对边际生抓弱补偏的效果进行通报。

各级部在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级部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