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按照上级部门统一工作部署,坚持“健康第一”以及“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促进我校体育教育质量。回顾一学年的学校体育工作,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找出了不足,下面从以下几点进行总结:
一、体育工作组织架构
组 长:张晓琳(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
副组长:刘明(总务主任、体育分管领导):负责学校体育工作中场地规划、器材准备等后勤保障工作。
组 员:张树超(德育副主任)、曲文鹏(体育教研组长)、体育组全体教师
医务组:孙青(校医)负责体育运动中学生身体不适、运动伤害情况的处置、记录及汇报工作。
二、经费保障情况
我校将保障体育经费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公用经费能保障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各项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我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使用体育经费,每年都购买一批体育器材进行补充,以满足教学、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的需要。重视场地器材建设与维护,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配齐体育器材设施,并切实落实体育室器材出借登记管理制度。体育教学条件逐年改善。
三、师资配备情况
在编体育教师7名。分别设计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等多个专业项目。在教学中,各教师从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并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学校抓好业余训练队伍的竞训工作,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等运动队。落实训练时间,科学组织,有效训练。并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四、教学实施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课程标准和上级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三四五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开课率为100%。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了保障。
五、科研引领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特色的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我校非常重视通过教育科研的方式解决特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科研兴教的教学策略,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实践中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反思教学得失。总结教学经验,为提升本教研组和教师个体的教科研水平而努力。
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我校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使100%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要求每位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记录体系,测试成绩记入学生成长记录或学生素质报告书,建立通报制度,每年通报各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通过以下活动推动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
1、极积开展体能大课间活动:充分发挥体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体育和德育功能。
(1)每天上午30分钟大课间内容
A、京韵眼操3分钟
B、跳绳、小步跑、高抬腿、开合跳等交叉练习20分钟
C、拉伸练习5-8分钟
D、跑操(冬季)
(2)每天下午的眼保健操
2、我校在抓好体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具体落实“阳光体育”工程。将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细化到每周的日常安排中,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和参与市、区体育竞赛,我们学校还非常重视通过大型文体活动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的氛围。每年学校都投入经费举办每年一届的体育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面广,给广大师生提供了展示的大舞台。一学期除了运动会外,还安排有年级为单位的国防体育技能大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多种群体性竞赛检阅我校体育活动的开展。师生们在活动中尽情地表现自己,充分享受体育带给自己的快乐。
七、学校体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学校体育工作处于稳步发展中,但其中存在有一些不足如:校队的竞技能不够强、缺少专业教练队伍的辅助、教师参加专业项目的培训少导致原来的知识过于陈旧,无法得到提升,从而影响教学和各个活动。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体育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创造一切条件,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向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总之,我们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给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有力的保障。今后我们还将在这方面工作中不断努力,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莫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