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中国绿色贸易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报告中首次提出了烟台争创“国家绿色贸易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
“在这次调研的基础上,报告首次提出建议烟台争创‘国家绿色贸易示范区’,并提出了设想和思路,主要包括夯实产业基础、提升贸易质量、搭建促进体系、探索创新路径等4大核心工作,为烟台适应绿色贸易趋势,引领绿色贸易发展,构建了系统的组织体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崔卫杰说。
报告提出,中国绿色贸易区域发展格局呈现“一带一轴’特征,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沿海发展带”和围绕长江流域形成的“沿江发展轴”,东部沿海地区绿色贸易规模优势明显,中西部地区绿色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2016-2022年,山东绿色贸易规模增长1.2倍,出口额年均增长15.7%;进口额年均增长11.0%。2022年,山东省绿色贸易额在全国占比5.59%。
报告对国际低碳经贸规则进展做了研判,多边低碳规则进程受阻,《环境产品协定》(EGA)谈判尚未重启,碳定价成为WTO关注的新议题。自由贸易协定中,低碳规则持续拓展,自由贸易协定中环境规则的广度不断拓展,区域贸易协定中环境规则深度日益加强,高标准区域贸易协定对环境规则的示范性增强。部分国际机构积极推进低碳规则。亚太经合组织(APEC)环境产品清单有望扩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国际最低碳价格下限方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建立显性和隐性碳定价包容性框架。欧美等单边低碳规则加快推进。欧盟拟实施全球首个碳边境调节机制。美国提出更具雄心的“碳关税”法案。
报告对中国绿色贸易发展的特点进行了展望,从2013-2022年中国绿色贸易进出口额及增速看,近10年中国绿色贸易年均增长率3.18%,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一般贸易占比显著提高,中国绿色贸易在全球占比12.21%,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多元化发展趋势显著,中国绿色贸易在货物贸易总额中的占比14.27%。报告还对烟台市绿色贸易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2016-2022年,烟台绿色贸易额年均增长率12.67%,空气污染控制设备产品贸易占全省的1/3,2016-2022年出口年均增长率10.87%,进口年均增长率15.23%。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美国是主要贸易伙伴。
在崔卫杰看来,烟台发展绿色贸易的优势明显。首先烟台经济发展基础扎实,2022年GDP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外贸进出口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的13.6%。烟台外贸平台体系完善,拥有5个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并获批国家进出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与此同时,烟台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占烟台总装机量的54.3%,位于山东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