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为中心,以高效课堂构建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以校本研训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小学教研室和学校工作重点,坚持教育创新,推进课程改革,加大教研教改力度,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学质量,强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目标任务: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切实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推进作业改革,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扎实抓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2、加强课程改革力度。以落实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课堂教改为重点,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把学校课程进行进一步开发、深入。
3、抓好公开课、常态课、优质课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扎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改革。
4、加快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培训等形式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完成信息化2.0结题工作。
5、深入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加强对音体美学科管理,提高延时服务质量和学校声誉。
6、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理念。
三、措施与方法:
(一)强化教学基础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做实教学常规工作。
(1)要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的中心意识,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2)要有效落实好教学各项常规制度。一是教学工作月计划周安排日落实;二是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落实;三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每月考评制度;四是听课评课制度;五是每学期进行不少于两次深入细致地常规检查和督促工作;六是学期中组织业务作业评展活动;七是月质量调研制度。
2、加大调研力度,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跟踪指导机制”。重视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益,努力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今后采取教师随机听课的方式,对所听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纳入年终考核。对教师每次听课评课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通报,对存在的问题组织教研组教师共同探讨,提出教学整改措拖,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强化对综合、劳动、科学、道法、信息、艺体学科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规范教学规程,认真制订教学要求、计划、进程,认真抓上课、检测、总结的落实。保证开齐课、上好课、小组活动正常组织。
4、扎实开展好学校教研活动,以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一是以活动为载体,教研组间周组织一次主体教研活动,教研时间及活动地点同上学期;二是组织开展好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三是各教研组切实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四是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5、以作业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积极贯彻落实《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个性化作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建立作业教学监测和公告制度,引领学生深入社会,观察思考,动手实践,培养能力,从而实现减负增效。作业设计要以生为本,向学生提供“菜单式作业”。作业布置教师要精选习题,进行试做。作业批改采取面对面、对话式等方式,一律实行无分数等级制评价。指导学生建立纠错本,对纠错内容跟踪检测,巩固纠错效果。采取自查、组内互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大力推行作业教学改革。学校将积极支持教师作业改革,适时召开作业教学改革亮点现场调度会。
6、贯彻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加强对考试的管理与指导,规范考试行为,狠抓考风考纪。新的学期,将采取随机性学科质量调研等方式,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二)以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契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加大教研教改力度。
1、以课程为载体,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以活动为纽带,以规范的学习制度为保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新课标活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
2、在学校全面推广“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课题研讨会,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开展课改案例、课例交流会,开展课改阶段小结会,使课堂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力争通过“问题-行动-反思-总结”不断循环的实验过程出经验、出成果、出名师,使教师人人都能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3、建立健全课改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
4、加强对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抓好教学计划、内容、实施、效果的四落实。对写字课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开发研究。
(三)扎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1、扎实开展团队研究,强化典型推介。
(1)学校根据区总体思路――学科主导,学校主体,区域推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彰显亮点,大力推广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强化课改实验室建设,以学科骨干教师为引领,采取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等方式,积极开展团队研究,在借鉴、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实践、生成具有科学性、本土性、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继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力度,推介典型课堂,重奖典型教师。(3)教研组将深入课堂,强化指导,培植一批有创新、有实效、可推广的典型课堂,适时召开自能课堂教学改革推介会。
2、狠抓常态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1)要把提高常态课堂教学效率作为工作重心,狠抓“向40分钟要质量”不放松,加大对常态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
(2)多措并举,引导教师深入研究课标、教参、教材和学生,提高教材解读能力;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认真落实好骨干教师听评课制度、青年教师汇报课制度、教研组研究课制度、公开示范课制度、课堂教学达标制度;层层开展课堂教学定标达标活动,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深入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及教师读书工程。
(四)优化教学手段,加快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和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1、结合校本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定时定点定人定量,达到计划、教学、实践、效果展示四到位,鼓励和指导师生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出成果。
2、网络教研。一是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整合力度,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呈现,采取问题解决式、课件展示式、批注点评式的备课办法,建立备课资源库,提高备课的实效性,彻底解决备课与上课的“两张皮”现象。二是积极建设区域化电子网络互动平台,强化电子备课,建立网络教研激励机制,发挥核心组成员和骨干教师作用,通过希沃信鸽等载体,进行集体教研,听评课活动传递有价值的资料与同行共享。特别关注青年教师的网络教研行为,规范网络教研。
(五)加强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学校办学理念。
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方向,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完善读书制度,切实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平台作用,建立读书俱乐部,搭建读书论坛,为读书活动创造条件。层层开展精读传统经典、名家名师论著活动,举办读书大赛,开展学习反思征文、专业理论学习与研讨活动,培育读书文化土壤,建构开放与综合的校园教研文化。依托班班共读活动和山东省教育厅悦读成长计划微信公众号,深入开展“三小”即小书房、小书桌、小书架活动,创造有利于学生读书的文化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书能读,有书会读。大力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读书演讲、作文竞赛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校园飘满书香,让家庭飘满书香。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我们也将在坚持常规工作抓改革,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学科教学质量、教研成果质量上做出新的尝试,取得新的成绩。
四、教导处工作周次配档表:
周次 | 内容 |
1 | 1. 学生“听说读写思”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2. 收齐汇总各学科教学计划、大学科组学科教研计划、教师教学计划。 3. 级部进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4. 筹划开学典礼,颁发暑假学生“读书之星”“书香家庭”“学习之星”荣誉证书。 5. 做好学生教材、作业本;教师课本、教参、教辅、教学常规笔记的发放工作。 6. 统计新学期学生、教师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情况,有序组织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 7. 举行开学第一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教育活动。 8. 语文教师暑假读好书活动解散旧班级,创建新班级,接力阅读。 9. 收取暑假学科培训笔记存档。 |
2 | 1. 暑假古诗75首诵读及新学期必背古诗20首抽查。 2. 信息化2.0课题结题收尾工作。 3. 主题研讨:各教研组学习新课标。 4.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5. 集体备课专项教学常规检查。 6. 推门听课。 7. 学生习惯培养持续推进。 8. 9月10日开始,组织暑假读好书知识在线答题。 |
3 | 1. 学科质量抽测第一单元检测(包括习惯抽测)。 2.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3. 专项教学常规检查。(教师集体备课、书案、详案) 4. 教师公开课。 5. 级部“习惯培养月”过程性资料展评。 |
4 | 1. 第二单元质量检测。 2.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暑期学科培训理念课堂实践再研讨。 3. “翰墨飘香”学生书写大赛。 4. 教师公开课。 |
5 | 1.专项教学常规每周一查(学生作业)。 2.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3.“德融数理”课题组教学研讨。 4.设计国庆、中秋节实践、拓展作业。 5.班班共读寻找最美童音活动。 |
6 | 1.十一假期。 2.“十一”“中秋”拓展实践作业展评。 |
7 | 1. 第三单元质量检测。 2. 青年教师培养: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3. “德融数理”课题组优质课观摩及课题研究。 4. 级部班班共读好书推荐活动。 |
8 | 1. 教学常规展评。 2. 第四单元质量检测。 3. 组织期中复习。 4. 组内听复习课。 5.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学困生转化有效性分析。 |
9 | 1. 期中复习。 2. 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3. 教师读书沙龙。 4. 抽查作业批改情况。 5. 级部学科期中综合检测摸底。 |
10 | 1. 期中质量检测。 2. 批阅考卷。 3. 学科教研:级部期中质量检测分析。 4. 常规抽查结果汇总。 |
11 | 1. 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展示活动。 2. 第五单元过关检测。 3. 学生读书记录卡展评。 4.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 5.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展评。 |
12 | 1. 各年级计算过关赛。 2.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主题研讨。 3. 设计并完成本学期第二次拓展、实践作业。 |
13 | 1.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2. 学生第二次拓展、实践作业展评。 3. 第六单元过关检测。 4.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 |
14 | 1.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2. 班级读书交流会。 3. 学生课外阅读晋级赛。 4.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
15 | 1. 青年教师素养大赛。 2. 小学科推门听课。 3. 教学常规专项检查。 4.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 5. 小学科阶段性知识抽测。 |
16 | 1.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 2. 读书征文比赛。 3. 教研组专项教研:制定期末复习计划,讨论复习内容、策略。 4. 薄弱教师、薄弱学科教研,交流教学困惑、提出改进措施、设定目标。 |
17 | 1. 期末复习,单元知识点测试。 2. 级部复习公开课。 3. 常规抽查结果汇总。 4. 期末复习,听重点学科、重点班级、重点教师复习课。 5.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 |
18 | 1. 期末复习,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结合。 2. 级部学科组教研,梳理测试中存在问题,筛选相应题型反复训练。 3. 级部教研研讨估题、考试答题技巧、习作审题、提分方法、答题注意事项。 |
19 | 1. 印制、练习填涂答题卡,进行期末模拟测试。 2. 提优辅差,做好差生的跟踪辅导。 3. 做好错题的归类纠错,举一反三,反复练习;注重卷面书写质量、答题速度的训练。 4. 统计汇总教学常规、工作量、教学成绩等绩效考核数据。 5. 语数英学科大教研组教研活动。 |
20 | 组织好期末考试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