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带领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立足学校实际,遵循“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培养思路,聚焦教育教学,深化研究、强化管理、扎实服务、提质增效,教育教育质量再谱新篇章。
一、以课堂教学和学科教研为抓手,教育教学始终保持同类学校的领先水平
2022年高考,我校一本上线增长率位列烟台同评价方案学校全市第一,学校连续三年获“烟台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称号,并在8月14日召开的烟台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聚焦课堂教学,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引方法、勤反馈”的教学思路,基于学情设计教学环节,科学安排教学时间,力戒“满堂灌”。学科主任、教研组长带头讲示范课,新教师讲达标课,其他教师上研究课。作业重讲评,坚持“批与改结合,讲与评同步”的原则,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在重视作业讲评的同时,提高试卷讲评的实效。认真领会关于考试制度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师生同做高考题活动,从“一核四层四翼”的维度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应对高考的针对性。
聚焦学科研究,在精度和力度上下功夫。集体研究常态深入,坚持“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的常态教研模式。坚持领导干部参与学科集体研究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学科大教研,让集体研究成为提升学科贡献率的动力源泉。
二、聚焦专业提升,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广阔平台
学校积极推进全员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个人规划落实、骨干名师培养、青蓝工程实施、班主任培养等工程,通过专家报告、名师课例、专题研讨、成果分享、观摩学习等活动,点面结合,让不同起点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学校扎实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青年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教育叙事活动、学科教学大比武等系列活动,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奠基坚实基础。
三、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打造有密度和温度的管理服务
全校上下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倡导节俭意识,压缩非教学性开支,优先保证教育教学之需。
学校按照各级关于疫情防控的总体部署,严格摸排、测温、留观、核酸检测、消毒、隔离等一系列程序,不存任何侥幸心理。创新体育课活动模式,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能体质。不断探索心理指导新方法和新路径,扎实开展空中心理课堂辅导,为师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截止2022年初,学校所有年初规划的投资项目全部落地:新教学楼已启用;北校办公楼一二层会议室全部改造完毕;教师办公桌椅和高一新生的课桌凳全部采购到位;两个食堂的烟灶改造和蒸车换新投入使用。投资50万元的科技楼广场地面铺装工程已全面竣工。投资200万元的南北教学楼内部改造完成招标,进入实施阶段;投资150万元的北校区校园网络改造工作完成招标,进入施工阶段。更令人欣喜的是,投资7000万元的市体育馆正式开工。
四、聚焦文化赋能,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和档次
学校制定《关于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每周开展一次政治及业务理论学习,强化责任担当,提高自上而下的执行力。去年9月中旬,成功举办往届美术特长生优秀作品联展,印制优秀作品画册,营造全环境育人的浓厚氛围。办好校刊《泉之韵》和校报《蒲公英》,持续提升学校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