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把“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与教学教研工作密切结合,围绕区教研室的工作要点,不断创新教研方式,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跨步发展。
一、常规先行,促进规范管理
1. 抓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要依据新下发的新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各学科老师要进行超周备课,遵循“一课三备”集体备课模式(即:个人备课形成初案——集体讨论形成共案——整理重组形成定案)精心设计教案”。备课做到“三关注、两提高”,个人备课与集体研究关注教师个人及团队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智慧,课堂实践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发展,使备课表现为一个动态的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单元备课时,教研组之间要积极探索大单元教学,实施大单元设计,让备课从“课时学案”走向“大单元学案”。
2. 抓上课。
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上课堂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要立足课堂建设和高效课堂品质提升,抓实课堂常规要求不放松。低年级严格规矩意识,加大教师规范引领,可通过课堂口令说起来、课中操动起来、班优加分亮起来、小红花送起来、表扬手势做起来等形式使低年级学生的课堂习惯养成成果显著;中年级要侧重引导学生从他律逐渐走向自律,以践模引领习惯,自信的课堂展示、自主的小组学习、自发的课堂表现、自省的表扬批评……良好的课堂规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进一步强化课堂常规的要求,本学期加强“推门听课”管理制度,实施“两不一直”管理机制,即:不通知、不打招呼,直插课堂,对青年教师施行跟踪持续听课,促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3.抓作业布置与批改。
(1)严格控制作业量,合理布置作业内容。
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五年级作业要在黑板上进行公示,有必做和选做之分。学生在作业之前先写清日期及作业内容,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学生写完作业后,最后记录所用时间,学校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情况。
(2)统一作业标准,养成良好习惯。
作业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开学第一课教师要把作业的要求讲清楚,并抓好落实。学生作业本要统一、规范,不允许随意换本。低年级课堂作业重点关注学生的规范书写,对学生书写不规范的笔面,要有描画和改写。中高年级要关注作业书写的格式、版面合理布局。
(3)严肃作业批改,落实作业监控。
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注意作业批改的及时性与规范性,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重视学生的改错,要求学生对错误作业及时订正,及时做好向学生的反馈、答疑等工作充分发挥点评评语的作用,同时认真落实作业的复批与讲解。学校继续坚持定期检查与平时检查相结合,加大对作业布置及批改检查力度,及时反馈。利用教研时间,开展“优秀作业”展示与交流活动。
4.抓课外辅导。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学习的职责心。
5.抓质量检测。
本学期,学校继续坚持“三个一”,即每堂新授课进行一次活力新课堂星际评价,每单元进行一次回顾整理,每月进行一次阶段检测。充分利用校本平台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反馈,做好班级质量分析工作,重点分析优秀率、后20%学生率,建立直观图,纵横向比较,寻找差距,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存在的知识的薄弱点,要进行有效复习,并进行二次检测,查漏补缺,及时跟进,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意见,使评价功能由注重甄别转向注重发展,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
二、立足课堂、突显教学特色。
1.组织开展教学大比武
为了深刻理解《新课标》,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快乐高效课堂,本学期,学校将以评优赛课形式为载体,开展教师赛课比武活动。
2.扎实推进教学研究
(1)深化校本教研
本学期教导处以“校本教研”的深化为主线,把集体备课、作业展评、课例展示、诊断反思、课题研究等教研模式与校本培训结合起来,以校本培训促进校本教研,不断丰富校本教研活动的内容和方式,有效开展教学“四个一”活动,即:每周一次组内主题化教研、每周一次组内集体备课、每周一次教学工作小结和反思、每周一次组内经验交流。
(2)变革教研方式
本学期,学校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选用的坚知果平台进行了升级优化,基于平台数据开展针对性教学研讨,实施精准教研,真正做到教而有“数”、研而有“据”,实现教学研究从经验式教研向基于数据的科学教研转变。
3.落实听评课要求
落实“听评”要求,在互动点评中实现专业成长。教师要每周至少听课一节次,按时参加同学科的课堂展示活动,鼓励教师跨级部听课,互相听课,相互交流,并认真完成一定数量的评课,做好听课议课评课工作。
4.浓厚教科研氛围
教师要从一个单纯的执教者转化为一个自觉的研究者,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审视、分析、探索、思考。本学期将以“智慧课堂”“学科反思研究”为主题展开教学研究,依托学科“教科研共同体”“学科教研基地”探讨有效、有趣、高效的教学课堂。
三、加强培养,夯实教师内力。
1.青蓝携手,并肩同行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鼓励骨干好为人师,勇担重担,让全体教师都加入到青蓝工程中来。日常听课、教研、基本功提升、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工作中,师父们要精心策划、悉心指导,以自己的学识修养、人格魅力、丰富经验,将徒弟们尽快引入门;徒弟们要努力奋进,积极学习,快速成长。让教师队伍在青蓝工程的实施中,凝聚合力,并肩发展。
2.基本功训练,锤炼x成长
青年教师继续坚持每周一次钢笔字,一次粉笔字,平时课堂的书写一定要认真对待,黑板上的板书、作业本上的评语都应该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和引领。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书法比赛、朗诵比赛、基本技能比赛,在比赛中提升自己。
3.教师培训,强师赋能。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策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学习。在组织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上,支持教师外出参与教学探究活动,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返校后要将学习心得体会在教研时间进行分享交流,进行校外转校内的二次培训,以实现资源共享,让每次的外出学习都不虚此行。
4.信息技术融合,蓄力前行。
支持鼓励教师深入探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能够较为熟练的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备课等,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利用智慧云平台学习、备课下载或制作课件,做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研究的有心人。开展“互联网+”教育模式研究,采用“课堂精讲+微课推送”的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
四、五育并举,丰厚育人成果
1.精准课后服务工作
紧扣“减量提质、减负增效”导向目标,坚持需求导向,聚焦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努力建构以“作业辅导”为基础,以“学科拓展”促提升,以“社团活动”助发展的延时服务特色课程,用心培根铸魂,筑牢立德树人根基。
2.重视艺体教育工作
深入推进艺术教育,以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为契机,推进校园艺术活动蓬勃发展。继续做好班班有合唱工作,有效利用课后社团时间,做好开展音乐、舞蹈、工作坊的排练,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展演比赛。为让每个学生都会一种乐器,实现美育育人的目标。
3.搭建学生精彩绽放的舞台
立足兴趣培养,开展学生层面的学科特色活动。扎实开展语文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数学小讲师活动,英语口语比赛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思维导图比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科技制作、机器人等比赛,怡情聚慧,以“赛”提质,重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形成特色,做出实效,增进学校内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