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牟平区武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米粥

日期:2023-08-28     

字号:

出处:《民间方》。

功效:健脾,厚肠,止泻,用于小儿脾虚气弱、消化不良、泄泻。

材料:高粱米、黄米(黍米)、粳米各30克。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将高粱米、黄米、粳米淘洗干净后,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粥,至粥将熟时,加白糖拌匀即可。

高粱也叫蜀黍,味甘、涩,性温,可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消化不良等。《本草纲目》说它“温中,涩肠胃,止霍乱。粘者与黍米功同”。《四川中药志》说它“益中,利气,止泄,去客风顽痹。治霍乱,下痢及湿热小便不利”。

黄米也叫黍米、糜子米,是传统五谷之一。味甘,性微温,有益气补中、除烦止渴、解毒的功效,可用于烦渴、吐逆、胃痛、小儿鹅口疮等。《名医别录》说它“主咳逆,霍乱,止泄,除热,止烦渴”。

粳米即为大米的一种,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名医别录》说它“主益气,止烦,止泄”。粳米煮粥最能养胃。

此粥是小儿泄泻不止者的辅助食疗方,可治小儿脾虚气弱、消化不良引起的泄泻,或便下黏液、形瘦面黄、肚腹虚胀等。

延伸用法:高粱大枣散

功效:治小儿消化不良。

材料:高粱200克,大枣100个。

做法:1.大枣去核炒焦,高粱炒黄,共研细末,装瓶储存。

2岁小孩每服10克;3~5岁小孩每服15克。每日服2次。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