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村镇中心小学2023-2024学年教学工作计划

日期:2023-08-28     

字号: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市教体局及教研室重点工作部署为依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研机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工作评价,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教学队伍建设“两加强”

(一)加强干部队伍教学引领。一是领导干部参与一线教学,年轻干部任教主学科起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加强领导干部业务理论学习,每周工作例会进行集中学习,每月进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在学校的“周三有约”中轮流上台进行业务宣讲。三是建立领导包保和巡课制,领导包学科包级部,天天有领导巡课,做到“听评课、当堂测、检备批、面谈心”,提高领导听评课能力,用“当堂达标”、“阶段抽测”等一手数据督促指导教师提高日常课堂教学效率。

(二)加强教师队伍专业成长。一是继续按“青青树阅读者、思考者、行走者、省悟者、自修者”五个系列对教师进行读书、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积累反思、业务进修等教学业务水平提升工作。组织教师“两笔一话一技术”基本功大比武、同做一套学科试题等活动。二是继续实施“星火燎原计划”倾力打造骨干教师,借助战区和共同体,发挥名师引领,内外用力,让肯学能干的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先成长起来,成为学科带头人。三是建立教学诊断层级体系,通过层层月跟踪与听评课,帮助教师每月诊改一个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问题诊改月清单”。

二、教学管理研究“七依托”

(一)依托“七项规范”,做到备上一致有实效。抓牢抓实“七项常规”教学常规一体化管理。加强集体备课质量,保证两周集备1次。改革备课方式,语数英教师用订制的备课笔记手写备课,按照参加工作年限确定备课详案数量。推进“集体备课——个人修改——上课验证——反思提升”基本运行机制和“目标——策略——评价——改进”基本备课范式的落地落实。深化作业改革,将作业设计纳入集体备课,集体研讨确定课前、课中、课后作业基本类型,做好分层作业、实践性作业研究。加强全镇对学生教辅的督查,确保学生手中的教辅全做全批全改。改变镇教学常规评价方式,教学常规分为“学校月评”和“全镇期末评”,进行“备课、上课、作业、检测一体化”联动评价,按照60%和40%的比例列入教师考核,以此督促教师加强平日的备上一致,常规跟进、批改及时。

(二)依托“睿思课堂”,让教师上课有效率,评课有见解。围绕“价值取向、内涵底蕴、习性关照、程式展示、方式配置、时间分配、素养展现”等课堂要素持续推进我校“睿思课堂”迭代升级,以大单元教学研究为切口,主题教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教研与科研深度融合,借助课题研究推动课堂教学发展,以推门课(领导推教师,教师推教师)、仿践课、比武课、过关课、研讨课(视导评估练兵)等课堂教学研磨活动,促进教师课堂“讲评”水平的提升,教师的每次讲课成绩“累积”纳入年终考核。一学期内,全镇教师每学期全镇范围内公开讲课1-2次,按照参加工作年限依次开展。

(三)依托分类管理和当堂检测,跟踪指导“薄弱教师、薄弱学科、薄弱班级”,均衡发展。加强学业质量检测大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日常教学、课余辅导、分组评价等,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和辅导,把“培优补差促中”落实到日常中。优化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形成“有问题真解决”的质量常态监控机制,推进教学质量统一监测体系建设与应用研究,特别做好“三薄弱”的质量监控、分析与改进,准确把握学业质量动态,对于“三薄弱”采用副校长、骨干教师组队的“一日蹲点式督导”帮助问题诊断和施策指导。

(四)依托共同体和战区,教学借力发展。与莱州中心小学共同体的其他兄弟学校一起做好日常研讨、活动交互、测评一体等工作,保持步调一致,取长补短。作为“常规一体化”柞村战区牵头学校,将与文峰路中心小学、夏邱中心小学、郭家店中心小学、扬务沟小学一起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主题研讨活动”,在活动合作中共同发展。

(五)依托专家、名师进校指导引领,辐射带动教学。除邀请各类专家进校指导外,语文和数学学科,还将聘请名师定期到校持续跟踪指导,靠名师辐射促进教学水平“质”的提升。发挥全国名师丁国红和齐鲁名师孙瑞波两位老师的引领作用,内部带动英语和数学学科发展。

(六)依托课题研究,激发教学研究活力。承担的烟台语文“十四五”课题及其他各类课题,全面深入开展,带动一线教学研究。

(七)依托信息2.0,增强教学创新力。加大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各学科结合课堂教学及大比武等活动,深入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实践研究,通过适切的技术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成效;加强教研组信息技术运用日常研究,形成常态化研究机制,重视教研组数据的信息化搜集,可视化的数据呈现为学业评价提供真实的数据。

三、学生能力培养“四关注”

(一)关注学生学习习性培养。指导学生上课如何听讲、如何预习、如何考试等,扎实系统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性。设计专门的“学生习性观课量表”,在每一节听评课中随时检验学生的习性养成。改变激励形式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性,通过挂胸牌、佩绶带、公众号宣传、经验交流等形式树立典型,在学生中掀起学、比、赶、超的优良学习风潮。

(二)关注学生大量阅读培养。继续推进学生“月主题阅读”,每月一本书,每月一次校级读书活动促进学生随文拓展阅读。利用学生手中的《阅读积累本》进行日常阅读积累,利用《生活积累》进行周记训练,期末全镇展评。

(三)关注学生学科能力培养。趁教研室书写质量提升工程之东风,作为第一批试点学校,以点带面,以师优生,充分发挥学科骨干教师作用,定时间定内容进行全校师生全科书写定星评级,扎实落实三年书写质量提升规划,各科书写成绩按10%纳入教师教学成绩。整合教学资源,进行作文专题训练,学生每周2节作文训练指导课,每月一次现场作文,编写相应的校本指导教材,解决写作难,怕写作问题。作为全国数学文化实验学校,在将数学文化引入课堂的同时,坚持数学课堂的“课前三分钟计算”、“数学小先生培养”“典型思维题型库建立”,训练学生数学运算和思维能力。组织全镇“核心素养月赛”,检验日常培养效果。

(四)关注学生学科特长培养。发挥教师专长,成立各类社团,做到生生参与社团,以“走班”形式,培养学生特长。书法社团指导教师为省教师硬笔书法一等奖获得者,配备专门的书法教室,作为书法社团专用。扩招机器人社团成员,在获得烟台季军的基础上,继续参加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开辟专室,购买花盆、打制铁架等,为我校君子兰特色社团做好硬件配备……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开辟校内劳动基地——青青园,开设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学工学农等体验活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