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市金城中学考试管理制度

日期:2023-08-28     

字号:

考试管理制度

教学质量检测与分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准确把握教情、学情,发现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质量检测

1、分类及内容:质量检测可分为随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等等。通过试题形式来实现的。检测目的不同,试题编拟也不同。随堂和单元检测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题目为主,侧重体现常规思维能力的考查;而期中、期末检测应做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并重,还要含有少量考查学生创新能力的题目,做到有部分能力提高的题目。

2、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科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检测,例如英语增设口语考试,理、化、生可增加实际操作等。

3、注意检测纪律:为摸清教和学的实际情况,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要严肃考场纪律,教育学生遵守《考生守则》,对违纪的学生,按《山东省教委对违纪和舞弊考生处理规定》进行处理,纠正学生的不良学风。

(二)质量分析

1、教学质量检测,要坚持全面性、针对性原则,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目的性。

2、单元检测后要进行单元过关成绩分析和单元试题讲评。

3、期中、期末考试后,任课教师和级部要进行实事求是地质量分析,教学情分析由教导处牵头、级部主任主持汇总形成。

4、质量分析基本内容包括:(1)及格率、优生线、平均分等有关数据。(2)试题难易,考查知识点等情况。(3)教情、学情分析。(4)出现问题及原因。(5)补救措施等。

5、进行质量分析要注意全面、科学、准确,做到制度化、常规化,每项质量分析都要写好书面材料存档。

作业设置与批改制度

课内外作业,是学生加强训练,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发展智力的必要环节。

1)布置和检查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效果,进行矫正补救,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精心设计作业并认真批改。

2)布置作业目的明确。作业设计符合教学要求,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学习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也就是说,要有针对性,不能东拉西凑,盲目地凑数。

3)布置作业要有计划。每学期开学后要首先统筹安排好本学期的作业次数,作业数量,批改次数,批改数量。避免随意性地布置作业。

4)作业设计难易适度。作业难易程度以班内大多数学生学习水平为基础,要因人而异,体现分类数量。要求分类、分层次布置作业.

5)作业安排分量适当.每天作业总量和所用时间严格按规定执行,不超过1.5小时,级部主任和班主任负责平衡并监控本级部,本班的各科作业量。

6)教师对学生作业要严格要求,要教育引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严禁互相抄袭。

7)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原则上要全收、全批。并做好批阅记录。

8)作业批改后要认真讲评。对错误集中的作业要集中订正;对个别问题应个别辅导,对部分学生纠正的作业,教师要复批。

9)作业要统一。平行班级比较多的班级,各班级作业内容要基本保持一致,不能因为任课教师不同而出现不同质不同量的作业。

10)积极推行作业设计与批改的改革实验。

附:各科作业量的规定:

语文:

1、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10篇。

2、语文知识:每一篇教读课文设一次作业,中等学生在30分钟以内要完成。

3、写字本:每天练写20个规范字。

4、手抄报:初一至初三每月一份,初四间月一份。

5、课外阅读:根据教学的实际,读一些有宜的课外读物。阅读量:初一到初三:

1)每周两节阅读课阅读2万字,每学期30万字。

2)每月安排一个“双休读书日”,每个读书日阅读5万字,每一学期20万字。

3)每一个学期要制定阅读计划,至少阅读1-2个长篇中外名著,约10万字。

初四学年阅读50万字。

学生要统一设阅读积累,语文教师要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

数学:

三分之二的新授课要布置作业,即每学期作业不少于40次,每次作业中等

学生在30分钟以内完成。

政治:

每学期10—12次,每次作业中等学生30分钟以内完成。

英语:

1、书面作业:每学期作业量不少于30次,中等学生在15分钟以内要完成。

2、口头作业:每一课应布置15分钟左右的口头作业,如读课文、听录音、会话等。

物理:

初三每学期作业量不少于20次,初四不少于30次。包括填写实验报告册。

化学:

初三每学期不少于20次,初四每学期不少于30次。包括填写实验报告册。

生物:

每学期作业次数不少于20次。包括填写实验报告册。

历史:

每周至少一次作业,每学期不少于17次。包括填写历史填充图册。

地理:

每周至少一次作业,每学期不少于17次。包括填写地理填充图册。

体育、音乐、综合实践活动不设书面作业,美术按规定设置作业。







教研工作制度

教研活动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各科教研组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层组织,教导处对各教研组进行领导和协调。教研组长是组织者和主持人,教师通过教研活动,统一认识,解决疑难、研究教材,探讨教法和教学规律,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             建立教研机构。

1、我校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微等学科各成立一个中心教研组,每科中心教研组设组长一人,民主推荐一名教学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在教师中有一定威望的同志担任教研组长,负责本教研组的全面工作。

2、各年级每个学科(任课教师2名以上)成立一个年级备课组,每个年级各学科备课组设组长一人,负责本年级的集体备课和相关教研工作。年级备课组在中心教研组的指导下工作。

(二)             教研活动的形式:

1、学期集体备课。每学期开始后,利用一周时间以各教研组为单位学习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教材特点,熟悉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好教学进度,准备组织学科教研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

2、单元集体备课。以大纲为依据,以教学目的、要求为导向进行单元集体备课。通过对教材的探讨,掌握各单元的重、难点,制订出单元教学计划,要求每单元或章节集体备课一次,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次研究范围是:教学目的的要求,重点难点的确立及突破,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练习题的处理,单元检测等。

(三)教研活动时间安排

为保证教研活动的正常进行,各教研组的固定教研时间,具体安排如下

语文:星期一下午             数学:星期二下午

英语:星期三下午             政史地:星期四上午

理化生:星期四下午           音体美:星期五上午

3、组织公开教学(听评课)。

(1)示范课(观摩课):每学科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2)汇报课。教师到外地听课后,采取汇报课的方式推广先进经验。

(3)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每科根据教学实际进行教材专题研讨会,教法研讨会、教情学情专题分析会,每科每学期至少一次。

(四)教研工作总结

每学期末各教研组应写出学期教研工作总结,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五)优秀教研组评选

每年进行一次优秀教研组评选。由教研组自主申报,积分标准按照莱州市教研室下发的文件执行。评选结果用于评先选优和职称晋升。

附:教研有关要求:

1、          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履行好教研义务,完成上级部门规定的各种要求,并听从教研组长的安排,主动配合,积极协作,提高教研的能力和水平。

2、          每一位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完成教研组长布置的各种任务,必须尽职尽责的按期完成,不得以各种接口拖延或不完成任务,未完成者除给于相应的批评教育外,学期考核扣除相应分数。

3、          要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发扬奉献精神,多承担一些任务,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学校有关考勤制度处理。

4、          要求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积极大胆地发言研讨,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吸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不断总结,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5、          根据市教学常规有关教研活动的规定,积极参加市教研会议,认真做好学期集体备课、单元集体备课和组织公开教学,听评课等,教师之间互相听课每周不少于1节,每学期教研活动次数不少于6次,专题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教研组长做好记录,年级备课组每学期活动次数不少于8次。认真落实好每次教研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使教研水平稳步提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