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新手爸妈对于小儿发热有很多疑惑,一旦发热,就很着急、焦虑,到底该怎么办呢?
今天芝罘医院中医科中医师围绕小儿发热相关问题为您解答,帮助新手爸妈了解相关中医辩证护理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焦虑。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不能正确分辨发烧的根源所在,因此也就导致了对孩子发热进行反复错误的处理,然而一次次错误的退烧也只是带来暂时的安宁,却不知已将孩子正在成长的娇嫩的脾胃功能推向深渊。很多孩子亚健康、脾胃虚寒、过敏性疾病可能都是从一次次“退烧”开始。
中医辩证,孩子发热一般分为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还有积食发热、惊风发热几类。那么,遇到这些小儿发热情况应该如何处理?一起来看看!
1.发热类型:风寒感冒
孩子如果是风寒发热,会表现出发烧主症,会怕冷,愿意多穿衣服,或者喜欢靠在大人怀里,活动减少。如果有鼻涕,一般表现是清鼻涕,鼻塞、打喷嚏。如果咳嗽,会有白色的黏痰,或者青黏痰、白色泡沫痰,这个时候来看嗓子很重要。风寒感冒,嗓子一般是不发红的,鼻黏膜一般也不发红。风寒感冒不出汗或少出汗是一种机体的反应。如果把脉,脉象是弦紧,或者弦浮。
处理思路:祛寒发汗
如果是单纯的受寒发烧,没有伴随积食或其他情况,那么食疗方法推荐的是生姜红糖水、葱白淡豆豉汤,外治法推荐的是按摩大椎,艾叶、生姜煮水泡脚等。汗液会把风寒邪气带出体外,所以出汗后,就会退烧。
2.发热类型: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从症状上来看,发烧主要表现的是怕热,爱喝大量的水,特别爱喝凉水。发烧时有黄黏稠的鼻涕,嗓子一般会发炎、发红或者是充血水肿,扁桃体化脓。痰可能是黄黏稠的痰,从舌象看,舌头可能是舌尖红,舌苔黄或者黄腻,脉象是浮大或者浮滑有力。
处理思路:解表透热
外治法清肝平肺、清天河水、揉大椎、肺俞等。
3.发热类型:积食发热
积食发热,是由于吃了超过当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而肠胃垃圾积滞引起发烧。不仅吃的太多易引发积食,高蛋白制品、多油、重口味、多添加剂、多生冷(如水果,由于人体需要通过更多的热能动力进行消化吸收)等,也会引发积食。伴随有舌苔厚,手心烫,大便酸臭、恶臭或者便秘,口臭,爱喝水,怕热等。
处理思路是:通便,消食化积
可以使用外治法,如运八卦,掐四缝,下七节骨等。如果大便通畅,垃圾排出了,就会退烧。
4.发热类型:惊风发热
惊风发热是指孩子受惊后出现高热,孩子会表现出易惊哭闹,难以入睡,入睡后骤然惊醒啼哭,哭声尖锐,鼻柱皮肤发青等等。
处理思路是:清心安神
外治法推荐:捣小天心、清天河水、摩囟门、捏脊等。
临床上常见积食发热同时伴有外感症状的情况。此外,孩子刚开始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可能是风寒感冒),过两天流黄鼻涕了,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证候变了,这时用药及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要跟着做调整,如果孩子症状加重,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