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小学2022-2023学年度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3-07-07     

字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我校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校,认真抓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校园和谐发展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风和校风,教师的形象直接关系着学生素质的培养。师德是职业精神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

1、思想上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专题开会学习了市局有关教师作风建设文件,坚决执行会议精神,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

2、开展师德培训,塑造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求全体教师爱护关心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和学生的家长交朋友,不准冷嘲热讽伤害家长,更不准教师训斥家长;二是严禁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三是禁止教师有偿补课、私自为学生乱订资料。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活动,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文明执教,优质服务于学生。

二、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强化本学期的教学工作。

1、规范教学秩序、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教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教导处做到认真检查、认真考核评价,强化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实效。

①教导处将常规教学检查融入到平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采取了分学科进行指导,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校长和任课教师,教导主任负责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水平。

②严抓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加大了听课、查课的力度,要求校长和教导主任每学期听课30节以上,不满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20节以上,三年教龄以上的教师每学期听课15节以上。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载,根据教学常规考核细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③认真组织教学质量检测活动,并结合日常教学工作不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听课、业务学习及作业批改等情况并及时记载,作为学期结束,教师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也要求各位教师平时要重视基础,如:作业分层次,抓好错题过关,作业布置有针对性、讲究实效,做到精而少,辅导及时、针对性强。特别要重视个别辅导,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宗旨。

2、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继续开展帮教活动。学校每学期集中安排了公开教学周,通过听课、评课,反馈教学情况,使教师比较迅速地成长起来。

(2)发挥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在中心校的统一部署下,组织了老师参加外出听课、讲课、评课活动。此外,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学习课改精神和理念,积极钻研新教材。

(3)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要树立“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意识”,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任课教师结合学科特点,提升自己的专长,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文化氛围。

①创设组名

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自己学习小组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如常胜小组,希望小组,进步小组等,使本学习小组相互鼓励、奋发向上、团结协作。

②选好组长

合作小组内设小组长1名。小组长应选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并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指导、打分。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作用。小组长可以实行组内轮流担任,促使小组成员共同成长。

③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

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

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

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④形成组训

学习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选择名言、警句或者格言,形成自己的组训,以便激发学习小组的进取心、凝聚力。

⑤制作组标

制作学习小组标志牌,放置本组桌面,时刻警醒、激励团队永远向前。

⑥明确目标

小组制定本学习小组在遵规守纪、行为习惯、学习效果等要达到什么目标,在年级、班级的所有团队中要达到什么样水平,目标清晰,人人明确。

⑦营造氛围

班内设置一些合作学习的标语,各小组的口号等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通过黑板报的栏目小组大擂台,营造出快乐和谐高效的氛围。通过设立小组合作学习星星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

⑧培养习惯

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

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

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5)全员育人导师制

自推行导师制开始,老师们不但要担负起教师的职责,还要担负起父母的关爱,按照“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的要求,为学生提供陪伴式关怀和指导,开展有效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并重新修订制度,印制《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手册》,于本学期开始正式实施,起到了良好的师生沟通、家校沟通效果。

学校提出了“双选”、“三包”“六指导”的236要求,“双选”即匹配方式——学生主动选择 、教师选择,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由学生线上通过应用软件自主选择心仪的导师,原则上不超过 1:16,学生如没有选择到最心仪的导师,可以继续选择次心仪导师,直至匹配到一位导师;“三包” 即包思想教育、包生活管理、包学习提高; “六指导”即思想上引导、生涯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学业上辅导、生活上向导、品行上督导,老师们既从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给予关心爱护,又从纪律、学习、日常表现等方面给予监督管理, 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学生,更加注重学生良好习惯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学期开学后,学校与班主任、老师们商讨相关事宜,根据有效、合理、实用的原则,制定印刷了《黄城集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工作手册》,并于3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组织各级部召开了的导师学生见面会,举行见面仪式,要求导师和包生家长单独建立微信群,每月至少跟学生谈话一次,跟家长沟通一次,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对一名出现心理波动的学生辅导一次,组织教师签订包生承诺书,学校对导师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追踪,每月定时抽测导师效果,学期末对导师进行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调查,要求教师积极沟通,认真帮助,一包到底,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学校将全员导师制实施情况纳入教师月度和学期考核,全体教师要在努力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更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黄城集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实架起了家校沟通的直通车,让孩子在学校又多了一个亲人,对学校有了更强的归属感,有效的改善学生的思想品行和学习效果,让家长更放心更安心,落实办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初衷,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做出了贡献。

三、坚持以德育为首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点,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我校一直以德育工作为首位。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精心准备升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班队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教育。

(2)、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如中秋诗会、国庆红歌会、队列比赛等,让学生得到了展示的平台,从中既得到了快乐又学到了知识。

(3)、坚持文明班级评比,给学生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4)、注重常规教育,抓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争做规范生活动。

2、发挥“家长学校”的职能

由于时代不同,部分家长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落后,往往只有良好的愿望,但效果未必好,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学校要求各位教师加强与学生父母或监护人进行交流与沟通;采取线上家长会、电话访谈等形式,了解家长的需求,及时掌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态。把家长请进来,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提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水平。我们将对“家校”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努力做好。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需要冷静地进行反思:我们在学生思想、行为习惯养成上还应不断加强教育督促;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方法、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和师德等方面还需要我们去不断自我认识、自我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紧抓机遇,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日常管理,力争明年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小学

2023年7月7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