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新民学校2022-2023学年教学总结

日期:2023-07-06     

字号:

绿树浓荫,夏日渐长,2022—2023学年转瞬又将成为历史。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基础,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研为主线,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根本,扎实工作。回望教育教学之路,深刻反思,方能更好的远航,特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不懈,抓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的育人载体功能,推动育人载体与德育培养的有机融合,深化养成教育,塑造完整人格,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1.坚持每天晨会、每周班会、周一升旗制度

通过每天的晨会、每周的主题班会,结合班规、班级口号,进一步规范学生行为,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好的典型及时表扬,树立榜样带头作用。形成“事事有人管、处处有标兵”的良好氛围,保证了各项活动井然有序。进校离校、上下楼梯、中午就餐自觉成队,不吃零食、捡到垃圾主动捡起等养成习惯已内化于学生心中。发现学生优点和问题,及时表扬及时处理,结合班级考评,帮助学生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坚持每周一升旗制度,利用国旗下讲话,结合每周德育处计划,每周一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2.坚持“每月大主题,每周小主题”德育活动

结合德育计划,每月进行主题教育,如三月份的“学雷锋月”、四月份的爱国主义教育,五月份的劳动教育等,每周开展一次教育活动。“我身边的小雷锋”活动,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我的课桌最整洁” “做一次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安全在我心中”“防震演练”等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潜移默化地渗透了道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3.坚持定期常规检查评比

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好习惯的重要阶段,我们通过各种常规性的检查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建立明确的教学常规要求和监督机制,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我们设置了“班主任一日工作流程”“教师一日工作流程”“学生一日学习流程”,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从发言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等对学生进行指导,严格要求。学校设置检查小组,每周不定时的进行常规检查,对于优秀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从细处入手,从小处抓起,教学常规日臻完善。

二、质量为王,提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本学期,我们传承创新,顺势而为,积极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深耕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咬定青山不放松,落实教学常规

(1)备课:集思广益,集体备课

本学期,学校继续实行集体备课和个性化备课相结合的方式,每月进行1-2次集体备课。各组按照初期制定的备课计划,采用“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积极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同时,我校要求每位新成分教师要有书案,牢固掌握课堂知识点,留下自己授课、思考的痕迹。

(2)课堂:以点带面,示范交流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落实“向课堂要质量”的保证。我们在各学科组内进行各种形式的听评课活动,如学科组长示范课、教研组长示范课、师徒结对展示课、新教师赛课、常规达标课等。每周教导处会提前安排听课表,并在教学工作群里公示,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每周都深入课堂,参加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活动,老师们都认真准备、各教研组内先磨课,然后全校范围内听评课。在评课时,我们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升等方面。在听评课结束后,利用组内教研的时间,讲课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再上改进课。就这样,在一轮一轮的听评课中,在一次一次的磨课中,老师们不断成长,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也不断提升。

(3)作业:精心设置,认真批改

提倡练习性的作业课内完成,课外以活动性、实践性作业为主。坚决杜绝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压力。在作业批改方面,教师做到及时准确,用激励性的语言或符号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批改形式灵活多样,提倡用激励性胡语言鼓励学生。

2.问渠那得清如许,提升教研水平

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们每周都要分学科进行全校教研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从建校开始,我们就固定学科教研时间:即每周三上午的三四节课为数学教研、周四上午三四节为语文教研、周五上午三四节为英语教研、周五上午一二节为综合组教研。在排课程表的时候统筹安排,保证这些时间段相应学科的老师有时间参加活动,在这段时间,任何活动都要为教研让路。学科教研活动由学部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统一部署,每周总校领导班子会上,学部校长要总结上周的教研情况;每周小学部要召开学科负责人碰头会,研究学科教研的内容和形式。教研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教学重点和教学理念;学习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快速适应小学课堂;听取各级名师的示范课,用名师经验促进自己成长……每次的教研都有主题,有指定发言人,分管教学副校长全程参加,一把手校长也定期参加并认真参与主题讨论、参与教研活动。

每周,各学科除了一次全校集体教研,还要进行学科组教研,也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在各学科办公室。内容主要是本年级本学科的教学重难点,作业设计与书写、学科基本功(数学的计算能力、语文的读写能力、英语的口语表达等)、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以及处理课堂生成小问题的技巧等。教研组教研期间,分管领导要下沉到教研组进行指导,帮助老师们解决教学中得困惑。

在信息化时代,为了让教师掌握并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资源,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研组制定了精准的培训方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以教师微能力点为导向,解决教师在教学活动应用中遇到的难点。同时把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做好教学内容设计,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通过研讨、了解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际情况,采用集中与分散、专题与系统、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指导,让信息技术更好的助力教学,助力教师成长。

3.桃李芬芳绘彩霞,提升教师素养

(1)师徒结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针对我校新成分教师多、改学科改学段老师多的现状,我们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继续推动“师徒结对”活动。师傅老师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管理等方面为徒弟老师细致指导,并通过师傅老师引领课、徒弟教师展示课展现师徒结对的成果。

(2)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内容,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周三,我们组织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班级管理、课堂教学艺术、与家长沟通、粉笔字书写、朗读等专项培训,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并通过基本功比武、朗读大赛等形式展示教师成长结果。通过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3)基本功训练,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利用集体教研的时间进行基本功培训,每周写钢笔字、粉笔字,每学期固定开展青年教师以朗读、钢笔字、粉笔字、写作、赛课、演讲等基本功展示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全面提升教师的素养。

4.众人拾柴火焰高,强化小组合作

(1)在教师中推行小组合作。强化团队合作是全面推行小组合作的关键。学校主要通过青蓝结对来实行。新民学校小学部情况比较特殊,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数量较少,师徒结对很多都是一人带几个徒弟。除了教研组,师徒几人组成一个合作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在学生中推行小组合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按照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等因素进行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便更好地进行合作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每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角色和责任,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课堂上,教师还随时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中的问题,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在课堂上落实小组合作。在课堂上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依托班级文化,营造小组合作的文化氛围,确定小组队名、口号,在评比栏展示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共同体内举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研讨,互相汲取经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实现“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特色活动,打造学校特色名片

1.开展师生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阅读是一所学校的名片,推进师生读书工程是我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从建校至今,我们始终把阅读活动作为师生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

(1)教师读书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王萍校长牵头成立了以青年教师为主的“青绿书社”。每周,学校为老师们推荐一本书,让老师自主阅读,在周三下午,组织老师们在图书角进行阅读交流。从开始的不敢发言到现在的畅所欲言,阅读,见证了老师们的成长。本学期,我们又通过教师读书沙龙、教师读书演讲、读后感征文等活动,让老师们交流读书感受,共享阅读的快乐。同时,读书团队也可以成为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大家在这里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2)学生读书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常态。本学期,在阅读教研室推荐的阅读书目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班级共读一本书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共同交流阅读体会,让阅读更深入,让师生的关系更和谐。四月份,学校开展了“读书月”活动,通过班级读书会、好书推荐、图书漂流、课本剧表演等形式,营造浓浓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五月份,学校还举行了“书香家庭”评比活动,通过亲子阅读,营造和谐共进的家庭氛围。现在,阅读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生活的一部分,从进入校门的那一刻,朗朗的读书声便在校园响起。教室、走廊、图书角,处处可见孩子们阅读的身影。

(3)经典诵读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经典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的熏陶和修养,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利用每天早晨的晨读时间,让孩子们背诵经典。老师从音调、节奏、感情等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表现优秀的孩子,被评为“小小朗读者”,到校园广播站录制音频,在全校播放。清晨,走进校园,耳边传来自己同学朗诵的古诗词、小古文等经典名篇,接受着传统文化的浸润,孩子们身上不知不觉就多了一份儒雅的气质。每年一度的春天诗会,是全校师生展示经典诵读成果的舞台,孩子们以配乐朗诵、吟诵、群诵、对诵等多种形式展现古诗词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根据教研室工作要求,本学期我们把单元整体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

为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高效性,建立单元教学策略模式,我校多次进行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研究。我校数学教师团队,审视数学单元教学内容,挖掘数学本质,把单元内容合理分配到具体课时,进而在大单元基础上呈现出精彩课例。以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究性活动学习”为指引,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通过让知识“动”起来,对单元知识进行结构化整理,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固有顺序,把相关的核心内容整合到一起,以大单元统整教学。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语文方面,老师们研讨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路径,在“明确单元主题、确定阅读方向”“指导集中阅读,增强阅读感悟”“同类对比阅读,促进思维发展”“实施读写结合,促进内化吸收”四步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在三年级组率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课堂观摩。选取五名骨干教师,分别执教单元导读课、精读赏析课、群文阅读课、词句段运用课、口语交际与写作课五种课型。先在教研组内打磨,然后在全校展示,老师们一起交流研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本模式。然后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一次次课例打磨,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理解,培养了良好的语文学生习惯,形成大语文关,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3.依托校园景观,挖掘教育资源

一所学校的校园景观,代表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我们学校风景宜人,处处都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校园的景观,设计了“校园寻春”等特色作业,孩子们在细心观察中,寻找美、发现美。我们利用孩子爱小动物的特点,进行了“我的动物朋友”专题研究。孩子们观察小动物、喂养小动物、义卖小动物产的蛋,今年,学校上新了孵化室实时监控设备,孩子们在本班教室就能随时看到孵化室的情景。我们还带领学生画学校平面图,寻找校园里的对称美;走进地理园,认识方向和位置;走进生物园,感受科技的魅力。

4.依托新民农场,打造特色课程

本学年,我校继续以新民农场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依托,结合无土栽培实验基地,开展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劳动技术教育,并且辅助于班务劳动、家务劳动等多种特色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能力、研究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每次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我们会发放劳动币,期末,孩子们拿着劳动币来到劳动超市,购买黄瓜、茄子、土豆……回去做成一道道美食,喜悦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我们还通过书写大赛、计算能力闯关、作文大赛等活动,展示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孩子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一路收获,一路成长。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携行,最好的团队在路上,追寻,最好的自己在成长。心有梦,路致远,我们会在教育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不断实践……路漫漫,虽远且行,相信我们一路会看到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共享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龙口市新民学校

2023年7月6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