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年度,在市教育和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德知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向着“湖品丽质,育人育心”的办学目标努力前进。
一、规范办学,加强管理
本学年,我校继续严格落实小班制办学,所有班额不超过45人,符合上级要求。本学年,我们严格按照《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要求,积极维护校舍及室内各种设施,确保校舍安全美观、教学设施正常运行。为了营造优美整洁的育人环境,我们在环境整治上下功夫,在卫生习惯养成上做文章,开展了“一日两扫,人人清洁”活动,确保学校所有区域的卫生晨午两大扫,时时有人管,从而确保了校园环境的清洁优美。
二、严抓细管,求实创新
(一)过程监管,确保课程严格落实
为课堂立规矩,我们从最基本的课堂规范有序,到较高层次的和谐高效,做出明确规定,要求教师牢记严守,规范授课。科学安排课程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刚性管理,坚决不随意挤占挪用一节课。
为指导引领教师开展工作,我们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教研组会议,做到总结经验,反思不足,规划航线,继续扬帆前行。有人说:员工不一定会做领导安排的事,但一定会做领导检查的事。为促进计划落实,我们加大检查力度,记录优点与不足,群内发布通报,提出改进意见,逐步规范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二)精益求精,规范细化教学常规
本学年,对教师备课、作业、批改、以及晨读、上课等作出具体要求。通过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集体研讨,确定备课制度,出台备课模板,细化备课要求。为确保学科教师集体研讨时间,我们同学科统一规定时间进行活动,确保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制定教学常规检查日程表,明确备课、作业、晚间作业等各项教学常规的检查时间与范围,全体教师参与观评,有效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
三、多彩活动,求实创新
1.大力推进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本学期我们立足校情,从自我生长、校本研修、专家引领三条途径入手,改变教师,引领成长。
本学期组织教师以“学校发展我成长,学生成才我成功”为主题,定制个人成长规划,通过开展读有益书卷、学身边榜样等活动,激励教师将个人发展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紧密相连。依托校本教研,开展主题阅读培训,由业务领导和骨干教师负责。培训固定在每周三上午两节课,重点有三:一是对主题学习实验进行总体布置和解读,要让每个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未来我们将要干什么,怎么干;二是梳理所有资源内容,要让每个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教材和丛书怎么使用、整合;三是针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进行专题指导,或组织经验分享,或开展同伴互助,答疑解惑,扫清障碍。每周坚持下来的培训指导给了实验教师明确的方向引领,具体的方法指导和自我成长的源动力。
我们提出“四备五要”的备课理念,要求教师备教材、备丛书、备课型、备策略,引领教师精准施力,有的放矢。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做到“五要”,目标要明确,一课一得;内容要适量,依课选文;环节要简化,注重实效;方法要实用,以读代讲;主体要明确,以生为本。课堂是实践的天地,是实验的最终落脚点。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开展了主题学习“立标示范——学标自修——达标赛课”系列活动。首先,选拔优秀教师组成立标团队,精心打造五种课型立标课,组织教师现场观摩、研讨学标;然后开展达标赛课活动,每位教师自选课型,精心准备一节课,全校展示评比。通过组织立标、学标、达标活动,一方面以赛促学,引领教师更加深入地钻研教学;另一方面也能及时了解教学整体情况,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修正工作方向。
2.拓宽数学深度学习途径
本学年,学校数学组结合多年深度学习实践实现了三个结合点。第一将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结合,侧重研究如何“深度的学”,提升课堂品质,结合学校承担的十三五课题《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模式》的研究,把自主学习的课题研究与深度学习的研究结合起来。第二将深度学习与“课程整合”研究结合,侧重研究如何“深度的教”,提升课堂品质。老师们侧重从教学内容上研究深度学习,总结了“删调补借合”五种策略:删,合理删减部分内容;调,合理调整内容的前后顺序;补,合理补充教学内容深度学习;借,借用多版本教科书;合,适切合并部分内容。通过这些策略,引领进行深度学习。第三个结合:与技术辅助结合,研究深度学习,提升课堂品质。学校进行了微课资源开发,形成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的微课教学方法,为小学生的自主合作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供了平台,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散创新思维,夯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综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2021年5月,招远市教学研究室在我校开展了主题为“自主课堂 深度学习”的主题教研活动。我校纪美风和董志敏老师为活动提供了《植树问题》和《扇形统计图》两节观摩课,我校数学教研团队进行了现场评课,展开了一场精彩的评课活动。大家围绕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和技术手段等几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听课体会,切实将教研活动引向一个更深层面的思考我校数学教研组长杜兴霞老师结合数学组多年的研究做了《拓展深度学习途径 培养学生学习素养》专题报告,分别从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怎么来做?我们做到了什么?介绍了我校的团队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领导和教师的一致好评。
3.扎实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依据烟台教科院《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发挥课题研究在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我校成功申报《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基于问题式学习的学科差异教学模式研究》三个课题研究,成为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提高我校教师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以课题的选题为切入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先学习,后尝试,努力做到将课题研究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确立“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实验室”的意识,让教师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与分析;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判断与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结果进行反思与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品质、学习行为、学习方式进行剖析与探索。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四、劳动实践,素养提升
新劳动课标指出,“劳动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突出的社会性和显著的实践性。”我们把这句话作为开发劳动项目、构建劳动课程的指导性要求。
“双减、双新”背景下,我们立足本地资源,构建了“五育三修”多彩劳动实践课程体系。利用每周四下午,开发了小金匠、彩绘葫芦、动态沙画、少儿花艺等三十余项劳动实践课程,创建了“基础共修+兴趣选修+特长精修”的三修培养模式,通过“导师带动”+“互助实践”,全面开启多彩劳动实践模式,把每一个孩子推到劳动实践的舞台中央。
我们深耕校内外劳动资源,结合新课标、新课程的“双新”要求,在校内建立“一堂劳动实践课、一个劳动责任岗、一方湖心小农场”,校外开展“校级层面劳动研学、班级层面劳动实践”和家居“七日劳动清单”,形成了校内“三个一”、校外“两条线”、家庭“一清单”的“321”全域劳动教育模式,有力推动了学校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
五、多种培训,促进成长
本学年,我们采取多项举措,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上级培训,积极参加。积极支持教师参加上级部门和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与进修,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本学期先后外派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综合实践、美术、体育、微机、音乐、课题研究等百余人次参加省市县级学习观摩。所有外出学习教师回校后开展二次教研,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行分享,提高了自己,帮助了他人,效果极佳。如一年级杜兴霞老师开展数学专题教研,全体数学老师对新课标有了清晰的认识,课表理念深入人心。王瑞雪老师开展英语专题讲座,将学习精神传达给每位英语老师。二次教研,一人学习,大家受益。
2.校本培训,全面开展。学科组积极开展主题教研,抓好行动研究。以《招远市中小学校本研修项目申报表》为依据,安排每个月的校本研修内容。
各学科都有主题研究的意识,大胆创新,进行主题教研的探索与尝试,积极打造学科名片。各学科组在开学前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本学期本学科的研究重点和实践方向。开学后,在第一次教研活动中,进行专业学习,观看相关专家讲座,明确本学期本学科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并在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中,反思自身教学,学习优秀的方法和经验。
以《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主题,以明确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认识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探究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通过课堂实践应用,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中得到发展、提升为目标,进行形式各样的校本研修活动。
招远市丽湖学校小学部
202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