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年度莱州市文泉学校教学工作总结

日期:2023-07-05     

字号:

结合市教育局文件精神,我校围绕教学常规管理,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分析教学管理现状,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制订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实施方案,并依据方案,积极开展了以“抓规范提质量”为主题的教学常规管理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创新,打造亮点,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进入了新的局面,教师队伍又上了新台阶,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教学成果有了新的突破。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立足常规抓落实,优化备课提质量

根据学校的备课制度,我们要求老师都能认真地做到每堂课的“四备”:预先备课,集体备课前检查教师上交的电子教案是否有个人备课痕迹,杜绝把以往学年的电子教案拿过来直接上交的现象。检查后,让教师修改。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强化知识要点的统一和落实,使教师能够对所教学科教材做到能说清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课前精准备课,做到游刃有余。课后要进行反思,完善教育教学设计。我们还在集体备课前提前给各学科组长培训了如何组织有效的集体备课,要求各级部紧紧围绕学校的教学活动及科研课题开展备课,从而确保了各学年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1.课标引领 素养落地

为准确把握2022版课标的特点和内涵,促进教师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活动。培训期间,各学科主讲老师围绕《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形式上,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又有典型案例分析,这样细致入微的解读,促进了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会上,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修订中发生的重要变化,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全力助推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

2.集体备课,思维碰撞

学校以“整体优化、分工负责、求同存异、反思提升”为备课原则,以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开展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集体备课活动。各教研组负责学科课程建设,各备课组主要负责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明确分工,职责落实,积极开展备课活动。学校要求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发言人。“四有”:有计划、有要求、有专题、有落实。备课活动中,中心发言人需要首先明确单元主题,解析单元教学主要任务,提示教学重点难点,梳理单元教学思路,其余教师共同研讨,根据各自班级学情进行适度取舍,合理加减,进行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真正实现了“信息聚合—思维碰撞—信息选取”的有效闭环。

3.成果展评,交流提升

学校定期开展了教案展评活动,以此促进全校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展评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学校选派骨干教师担任评委,从格式与环节、目标与重点、过程与方法、练习与作业、亮点与反思等多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最终评出优质教案。展评活动中,老师们认真翻阅教案,相互吸取优点。在展示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提升,使活动真正起到了对教案编写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聚焦课堂促实效,共研共学共成长

我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打造课堂教学特色。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落实,我校领导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随时听课,随堂评课,课后交流反馈的系列化听课方式。通过领导与教师面对面的对课堂教学进行意见交流,快速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1.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助力课堂增效提质

开学初我校就对各教研组的工作规范作了要求,各教研组学期初制定教研计划,明确重点研究任务,每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并结合实际构建了“五动式”(即集体带动、个人主动、任务驱动、交流互动、实践行动)主题教研新模式,多策并用,推动教科研逐步走向深入,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环境与氛围。教研活动重点梳理提炼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设计系列教研主题进行集体研讨、实践、反思。重点从三个方面研究:一是研究学情分析,如何合理设置课堂三维教学目标,使目标达到可测量可评价。二是研究导学流程,有效应用路径导引,合理设计教学流程。三是研究作业设计,分层设计基础性作业(必做)、拓展性作业(选做),按时段设计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作业,按类型设计一体化作业。

2.搭建多层次公开课,促进课堂增效提质

为进一步打造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新样态,提升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学校自3月份以来,搭建多层次公开课,相继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亮课、复课后听评课、教学大比武、“同教共研”展示课、“青春筑梦课堂 磨砺竞相成长”青年教师课堂比武、“复习课”课例研讨等活动,强化骨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挖掘学科特色、个人风格的样板课堂。强化公开课过程管理,规范流程,实行课前申报、审核,课中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效果等维度去观察评价,课后集体评议、总结亮点、分析不足,提出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听课、评课、教学反思、撰写案例过程中,积极探讨、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落实教学关键元素,保障课堂增效提质

在“双减”背景下,我校高度重视学习小组建设,顶层设计,形成了由教导处定期组织培训、年级部管理、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共同指导的学习小组建设机制。课堂上,教师先安排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指导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明确责任分工,讨论交流、探究互动、思维碰撞,形成的学习成果或结论在班级内展示、表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动倾听、质疑、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作业管理结硕果,减负提质见实效

我校全面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要求,扎实开展“双减”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创新作业管理,减负提质增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作业观,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高度重视,精准定位

我校严格要求教师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将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创新作业设计,严控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健全管理机制,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推进双减工作全面、高效、有序的开展。

2.健全机制,精细管理

我校教导处根据文件精神,制定了《作业管理条例》《作业总量审核制度》《作业质量评价制度》等,校领导班子分包各年级,加强年级组、学科组作业统筹协调,班主任为每天作业量监管第一责任人,平衡各学科之间的作业量,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监管每日作业做到“量有度、质有效、时有限”,做到全领域关注。及时总结作业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健全作业管理校本机制。创新作业设计,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基本功之一,定期开展作业设计培训,教师单元作业设计比赛,以赛促研。每月不定期抽查学生各科作业,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常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3.团队合作,精心设计

我校本着“减量不减质、优化显成效”的工作思路,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各年级包段领导深入教研组,与组内老师们集思广益,探索作业管理路径方法,提高教师对作业的深层次认识。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精选作业内容;设计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多元化作业;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作业。教师从呈现形式、质与量、层次梯度,目标与达成等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针对学生不同情况,控制作业难度,精准设计作业。各年级教研组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作业内容和数量,由年级组长每天进行发布公示。

“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落实教学常规,提质增效,推动“双减”朝着国家期待,家长满意,学生受益的方向发展,莱州市文泉学校将一以贯之、继续努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