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报告】烟台市蓬莱区村里集中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3-07-03     

字号:

第一部分:工作总结

1.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有整体规划、有落实措施、有考核评估。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为开足开齐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村里集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教学课程规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校劳动实践工作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烟台市劳动教育实际,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为此,我校还特制定了《村里集中学落实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方案》。方案全面,可操作性强,其中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开发、人员分工、平价策略、措施保障等8个项目,以此保证了课程的全面实施。

2.严格落实劳动教育“七个一”工作要求,严格做好劳动实践教育课时(含劳动周)、师资、基地等基本保障。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将课程表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明确分为一节劳动课、一节实践课。六七年级综合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课间周上,八九年级每周综合课程和劳动课程穿插上。本学年,学生系统学习了植物种植、养护及采摘等生产劳动课程,收纳整理、纸藤编织等日常生活劳动,以及开展了社区卫生清扫等服务性劳动。

本学年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五一劳动周”活动,制定《村里集中学“劳动在云端,体验在心间”劳动实践活动方案》,六年级——节日知识我了解、七年级——劳动模范我学习、八年级——传承劳动精神 共剪幸福之花、九年级——我与妈妈换换岗,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高涨,培养学生们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本学期开展了“薯”于我的收获——红薯收获活动,利用劳动课学习收获红薯的技巧,认识工具,分组设计劳动计划,准备工具等相关知识。借助课余时间,师生一起参与栽红薯、刨红薯等活动。活动加强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本学年我校积极参与区级劳动综合案例成果评选,通过层层选拔,学校共有5名学生作品参与到评比中,其中,2名学生获得区级奖项。

另外,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寒暑假劳动清单及反馈表,学生根据清单内容,进行烹饪、清扫、收纳整理、手工制作等家务劳动,每周根据劳动项目和时间,进行多元评价。每日坚持校园卫生清扫,学校会根据周次及卫生检查明细对各班级卫生区进行评定,为期末评选优秀劳动班级奠定基础。

为了落实好劳动教育“七个一”工作要求,教研组线上线下为劳动实践教师进行《劳动课程指导纲要》培训和听评课、磨课活动,积极参与各种线上培训,以此加快推进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落到实处。

3.以省市劳动教育实验区校建设、核心素养课堂改革和劳动素养评价为抓手,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落实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学段家务劳动与社会志愿服务评价。

2021年我校申报了烟台市劳动教育实验学校,根据实验学校评定要求,以省市劳动教育实验区校建设、核心素养课堂改革和劳动素养评价为抓手,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首先学校将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强组织管理,建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领导小组。班子成员亲自组织协调、资源整合;成立劳动教育教研组,组织骨干教师具体负责劳动教育规划设计、对劳动教师进行培训;组织一线教师编制完善劳动课程、设计各项清单和评价表,以此来积极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落实日常评价、期末评价、学段家务劳动与社会志愿服务评价。

我校课堂教学强调“劳动过程”、“劳动结果”和“劳动态度”并重,尤其要注重情感和态度评价。每次活动前都要求教师提前做好劳动策划:组织学生准备好工具;做好劳动前的计划和分工;劳动建议教师走进学生身边,边帮他们拍摄精彩瞬间,边指导学生解决技能和劳动习惯上的难题;活动结束后,开展填写劳动记录表、阶段性评价表。学期末进行期末总体评价。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更多地看到学生的优点并进行鼓励,应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平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综合实践活动平台,既可以发挥教师特长优势,同时也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与技能,提高集体素质,培养兴趣特长,促进全面发展。使教师在工作中收获喜悦与乐趣。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学期我们搭建了十八个综合实践活动平台,选取有特长的老师来进行指导。“石头印记”创意石头画活动、“巧手纸藤”编织活动、“布艺DIY”布艺活动、“纸艺飞扬”纸艺活动、“锦绣天下”十字绣活动等。

4.积极探索家校社一体化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和高效运行模式。

(1)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

村里集镇位于烟台市蓬莱区南部山区,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传统的劳动技能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村里集的孩子们传承了老一辈辛勤付出、勤劳简朴的精神。结合村里集镇地域特色,我校建设了蔬菜种植基地,积极开展对学生的劳动技能教育。村里集镇有着“北方果品第一镇”的美誉,到了苹果收获季,摆放整齐的苹果筐成了亮丽的风景线,我校结合实际对传统筐子的编织技法进行了创新,运用新型材料纸藤进行劳动创作。“蔬香紫韵”劳动教育,“蔬”指传统的劳动技能,校内劳动教育基地的蔬菜种植;“紫”谐音“纸”,指对传统编织技艺的传承与现代劳动技能的创新,纸藤编织。传统劳动技能与现代技术的碰撞,使劳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得以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体做法

1.传统劳动技能教育——蔬菜种植

在校园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开辟专门校内基地,划分区域种植各种蔬菜,让班级、学生认领责任区域,从播种,养护到收获都亲身实践。

2.现代劳动技能创新——纸藤编织

纸藤是一种新型手工材料,轻便易操作,结合传统篮筐编织技巧,在制作过程中根据基本的构造技巧,加上自己的创新搭配,可以编制出各种造型的小筐子,储物盒等。

取得的成效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将劳动教育加以传承和创新,充分激发出孩子们对劳动的认同,培养了辛勤、诚实的生活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学生直接参与了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递创新理念、传承工匠精神,把精益求精的坚守、美轮美奂的追求、创造创新的专注等融入其中,让学生明白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同时学校为各班级学生分配了劳动责任卫生区,制定《村里集中学环境卫生劳动实施方案》和《卫生检查细则》。劳动教师配合班主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卫生劳动清理工作,把每日的环保劳动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了“时间、地点、人员”的落实。每个班级设置值日表,划分劳动区域,学生在班级责任区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明确了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在每周班级卫生区的评比过程中都能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校内日常家务劳动安排:

(1)宿舍内务整理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初中,从六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理好自己床铺的习惯,包括被子的折叠与摆放,床单被套的更换与整理,床铺下物品的摆放等。学生在校养成了自己整理床铺的习惯,周末回家也能将自己的床铺整理好。

(2)校内劳动基地

我校设立校内劳动教育基地,根据不同时节农作物的种植特点,让学生自己参与种植、管理、观察和收获等活动过程,学生在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劳动的意义。

(3)手工类社团活动

我校每学期开设社团活动,每周两节课集中活动时间,开设纸藤编织、纸艺制作、布艺diy等手工活动类社团,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作品,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周末假期家务劳动安排:

(1)每周按照劳动教育计划布置一项家务劳动,低年级完成扫地、拖地、收拾碗筷、整理房间等,高年级完成家常菜肴的制作、日常衣物分类洗涤等。

(2)利用特殊节假日完成劳动教育。如端午节期间采集艾草、春节期间大扫除、置办年货等活动。

(3)寒暑假按照劳动教育计划布置相关劳动教育内容。如假期自己洗衣服、晾晒衣服、叠衣服等、学会包饺子、观察生活中物品进行创意制作等。

(2)将劳动教育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学校经常借助周边资源,组织学生到村里集敬老院、家家悦超市做志愿服务活动。学生们不怕脏不怕累,在清扫垃圾的同时,也学习着垃圾分类的知识,体验着劳动的艰辛和不易。这些志愿服务劳动,加强了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平台,也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3)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家庭生活中

为了促进家校合作,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家庭日常生活中,我们借助家长会、家访活动倡导家长将家庭中原本属于孩子的劳动机会还给孩子,从自身做起,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学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家庭劳动清单和劳动清单反馈表。学生们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了收纳、整理、清洗、烹饪等各种家务劳动。为了促进学生坚持学习生存技能,坚持做好生活自理,提高劳动积极性,学校将好的事例和作品进行宣传,参与“我是劳动小能手”投稿活动,这更加激起了孩子们劳动的兴趣。

5.健全劳动教育教研机制,按要求开展教研活动,建立并完善学生劳动实践成长档案。

劳动教育要真实落地,离不开健全的劳动教育教研机制。劳动教研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村里集中学落实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课程方案》,对学校劳动教育所需的师资、基地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都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统筹安排。建立了健全的家校社会协同实施、师生安全保障、劳动教育督导和考核激励等机制,以此来调动师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为了尽快提高全体劳动教师备课、授课水平,我校劳动实践教研组定期开展线上线下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标准的学习,到怎样有效开展日常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指导,再到相互听课磨课、以及备课重难点的确定和处理方法……积极的探讨,为教师们扬长避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提供了舞台。

同时,制定了《村里集中学劳动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学校组织一线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劳动实践成长档案,注重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的检测,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从评价方式、评价目的、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多元化评价。全员参与到“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打扫一次卫生”等家务劳动实践活动中,并通过学生、家长、老师们的抖音、微信朋友圈、美篇等新媒体形式充分展示;开学后填写《初中学生家务劳动清单反馈表》、写家务劳动总结,学区内进行劳动总结评比活动。通过学生们的总结能够看出同学们在享受了劳动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增进了亲子感情、懂得感恩家长、增强家庭责任感。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学生的风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掀起了学校劳动教育的新高潮,倡导了热爱劳动、文明和谐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弘扬文明和谐时代新风。

第二部分:2023年工作打算

一、因地制宜,开辟劳动教育基地

劳动基地是进行劳动教育的物质保证。我们除在劳动课中认真进行爱劳动的教育和手工劳动实践外,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促进劳动基地的开辟与建立。首先,开辟校内的劳动教育基地——校内种植园,我们把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收获等工作。其次,我们每天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劳动。此外,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及时了解情况,使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二、做好培训工作,促进教师个人成长

由于劳动教师和综合教师的流动性大,许多教师对于综合课程和劳动课程仍然处于混淆不清的状态。下学年,我们将针对两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深入学习和培训,使其真正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劳动实践课程指导纲要》内容及意义,明确2种课程的每个课型具体都是什么,侧重点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学习指导,让教师们劳有所得,学有所获,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为个人成长和素养提高奠定基础。

三、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加强学习,确立劳动教育的地位,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劳动教育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同时,利用家长会,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协助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我们把劳动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建立劳动教育检查制度,保证劳动教育的正常性。从而确立了劳动教育的地位,促进了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中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组成以德育主任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校还将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各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要求:每班进行一次关于劳动教育的主题班会,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劳动技能竞赛活动,并及时整理活动的过程性资料。

五、本学期要从三个方面评价学生的劳动。

①平时的劳动(如值日、义务劳动)

②对待劳动课的态度

③家务劳动。

即:一方面从学生平时的值日,义务劳动等情况,评出等级;第二方面从学生在劳动课各方面的表现评出等级;三从家长反映在家中的劳动情况评出等级,最后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全方位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

总之,在本学期教学中,要以以上的总体计划来完成劳动实践的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