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专职劳动教育教师0人,兼职劳动教育教师29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1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学校根据课程设置要求,每个年级每周1课时。学校以课外教育为主,形式有:家务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生产劳动。
二、基地建立情况
校内外劳动教育基地201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内面积约300平方米,校外面积约1500平方米,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左右。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积累丰富的农业知识与技能,掌握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通过生产劳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意识,培养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对粮食的珍爱。学校利用有限的空间,在综合楼三楼平台上为孩子们开辟了一片种植天地。在北关幼儿园东建立了校外劳动基地,孩子们跟着学校传达室爷爷认真地学习种植,经常给蔬菜们浇水、施肥、除草,体验了种植的不易和收获的喜悦。在学校的东北角为学生开辟了养殖基地,孩子们通过近距离接触小动物,并细心地喂养,使他们了解了各种小动物的习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也拉近了与小动物之间的距离,激起了他们的保护欲。
学校还开设了特色劳动教育项目(一)魅力扎染,为梦想染色。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扎染艺术,我校在多彩实践活动中增设了扎染活动。在扎染创作活动中,孩子们认知了传统文化的工艺美,体验着扎染的艺术魅力,享受着劳动的喜悦,提高了自身素质。带给学生的不仅是色彩视觉的冲击,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思考和创新。今后,我们将更加完善扎染活动,并与蜡染有机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国民间传统技艺,并发扬光大。
(二)玩转缝纫。除了扎染活动,缝纫也是我校的特色活动之一。学校为孩子们开设了缝纫社团,配备了小巧的缝纫机、电熨斗、烫衣板、针、线和各种布料。孩子们兴趣盎然,结出了累累硕果。缝纫社团还经常举行小小T台秀,孩子们穿上自己设计、缝制的服装,亮丽、时尚,款式各具特色,显示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走在T台上,既神气又自豪,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缝纫社团将成为我校的常规劳动教育,它是扎染、蜡染作品完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还进行了种植与养殖、家务劳动、各种社区活动、走出去研学、手工制作发明等多种实践活动。
(三)花样面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提高动手能力,学校又开设了花样面点社团。带领学生们了解了花样面点的历史和文化。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即可食用也可观赏。是民间托物寄情、喜庆丰收、祈福长寿的生活艺术品。在带给学生丰富的艺术感受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四)家务劳动。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我校非常注重家校合作。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让家长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生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分别布置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洗碗、洗衣、扫地、整理、做家常菜、面食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生的劳动意识自我服务能力增强了,同时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体会到了家长的辛苦。这些都是孩子们劳动的成果。每逢周末假期,学生不光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不易和快乐,也积极投身到各种调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从本质上提升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各种传统节日的调查研究,各学科的调查研究等。
三、经费投入情况
学校共投入年度经费约2-3万元,用于劳动教育的基地建设方面。
四、选用教材情况
学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1-5年级使用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五、学校实施方案
劳动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 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分。加强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是落实党 的教育方针、补齐实践育人短板、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深化考试评价改革、加强和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劳动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烟台综合实践教育实际,制定本学期我校 1-5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一、各年级段活动要求
( 一 ) 统筹课程设置。义务教育段学生应围绕家务劳动、劳动技术、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小学 1-2 年级每学期分别完成 1 个以上主题活动,3-5 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完成 2 个以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情感和劳动习惯,培育实践创新品质。
(二)保证足额课时。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 安排为:小学 1-2 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小学 3-5 年级每 两周不少于 3 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至少一半 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小学三年级以上可设劳动日,每月一次,也可 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各中小学设立校园多彩实践节,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与学校科技节、艺术节等统筹整合实施。
( 三 ) 明确成果要求。小学 1-2 年级学生每学年须完成 1 份 考察探究报告,2 件以上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5 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 1 份考察探究报告、3 件以上劳动技术作品、完成 1 次社会服务和 1 种职业体验活动; 学生须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团队活动、专题教育、军训活动等。社会服务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均需留存相关的过程资料、活动记录等。考察探究报告要兼顾课题研究和研学旅行。
( 四 ) 加强家校合作。要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综合实践 活动课程实施方法,提升教育效果。要加强家校合作,使家长充 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学生劳 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 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定期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绿化和美化,普及学校“袖珍菜园”。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外劳动,加强与社区、村 (居)联系, 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学工学农等职业体验活动。
(五)有效使用评价结果。义务教育段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行“等级+评语”评价方式,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并形成学生发展性评语,每学期期末进行。建立完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劳动教育图片、视频、成果报告等进行写实性记录。
二、活动内容
( 一 ) 活动方式
家务劳动。家务劳动指学生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所必须从事的 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衣物洗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洁、做家常菜、 制作面食等,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家务劳动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选择工具或材料。根据家务劳动的需要,认识和选择家务劳动中用到的工具、材料。如衣物洗涤要认识洗涤用品、洗涤工具等;烹饪要了解家常餐的食材种类 (米、面类、谷类、肉类、 蔬菜、调料等)和基本的烹饪方式 (炒、煮、蒸、炖等)以及制作家常餐的工具等。
2.学习劳动技能。在认识家务劳动工具材料的基础上,学习 家务劳动的技能和技巧。如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搜集物品收纳的技巧和方法,收集生活中的卫生清洁小窍门;通过现场观摩,学习浸泡、揉搓、漂洗等洗涤方法技巧,学习揉、擀、包, 洗、切、拌、炒等基本厨艺知识技能。
3.参与劳动体验。根据家务劳动需要,遵循家务劳动安全要
求,尝试使用相应的工具、材料,参与家务劳动。如进行衣物洗 涤、物品整理、卫生清洁、做家常菜、面食制作等。
4.反思劳动过程,分享劳动感悟。在老师指导下对自身参与 家务劳动的态度、家务劳动技能技巧的掌握与熟练情况以及家务 劳动的成果优劣等方面进行反思评价。可以结合家务劳动过程与 成果的照片或视频,分享自己进行家务劳动的方法技巧和家务劳 动心得体会。在展示与分享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
(二)劳动技术。劳动技术指学生运用各种劳动工具、工艺 进行设计,并动手制作,将自己的创意、方案付诸现实,转化为物品或作品的过程,如金工、陶艺创作等,注重提高学生的技术意识、工程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学生手脑并用,灵活掌握、融会贯通各类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水平、知识迁移水平,体验工匠精神等。
劳动技术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创意设计。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对某一物品进行创意设计。如可以从结构、功能、美感等方面,综合考虑材料、工艺的可行性,制作环节的合理性,创意的实用价值等,将设想变成可执行的制作方案。
2.选择活动材料或工具。根据设计需要选择活动材料和工具。 设计制作的材料可以包括:纸、木、皮、布、纱线、泥沙、金属等。劳动工具可以包括:刀、锯、钳、锥、钻、锉、针、仪器、笔、电加工等传统工具,以及摄影摄像机等现代化工具。
3.动手制作。根据制作方案要求,学习制作基本技法,掌握劳动工具的安全使用规程,动手制作,将创意设计物化为物品或作品。动手制作包括:折叠、裁剪、切割、测量、烧铸、制模、作图等。
4.交流展示物品或作品,反思与改进。学生展示交流物品或作品,说明设计意图及制作技法。可在教师指导下从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学会倾听、相互欣赏。在展示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 如可从创意、方案、制作、作品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完善方案, 优化作品。
( 三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动, 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动、志愿服 务、勤工俭学等,它强调学生在满足被服务者需要的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实践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社会服务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明确服务对象与需要。服务对象的选择可以是人,也可以 是机构或组织,如学校、社区等,还可以是动物、植物、环境等。 确定服务对象同时要明确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对象的需要可以通过个人的观察和体验、关注媒体报道、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咨询社区机构等方式来确定。
2.制订服务活动计划。在明确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好服务活动计划,服务计划应包括服务对象及需要、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组织、活动内容、保障措 施等。
3.开展服务行动。根据制定的服务活动计划积极开展服务活动。活动中要做好活动记录,及时记录服务体验与收获。
4.反思服务经历,分享活动经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反思服务的全过程。反思可以运用多种形式,例如撰写小论文、组织讨论等。在反思的基础上,可以通过文章、图片、艺术作品、视频、 幻灯片、表演及校园专栏介绍等与老师、同学分享活动经验与不 足,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
( 四 ) 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指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 情境中见习、实习,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如军训、学工、学农等,它注重让学生获得对职业生活的真切理解,发现自己的专长, 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提升生涯规划能力。
职业体验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选择或设计职业情境。选择一种职业,或者模拟一种职业 情境,在了解和熟悉岗位的基础上,设计好职业体验方案。
2.实际岗位演练。学生在教师或行业导师指导下,在实际或 者模拟的职业岗位上进行体验,获得对这一职业的真切体验,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
3.总结、反思和交流经历过程。总结和反思职业体验的过程, 并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职业体验的历程和收获。可以采用报告、 日志、心得笔记、绘画、摄影、角色表演、微视频等方式,促进 学生自我反思与表达、同伴交流和对话,加深对职业的认识。
4.概括提炼经验,行动应用。总结职业体验活动的经验,改 进活动中的不足,并自觉应用于下次的职业体验活动中。
( 五 ) 考察探究。考察探究是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 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 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 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 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考察探究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
1.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家庭、学校、 自然等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小课题。
2.提出假设,选择方法,研制工具。学生根据所占有的信息, 提出对所研究问题的可能答案;然后根据研究内容来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如实地观察、访谈、实验法等。研究方法确定后,再 研制工具,如设计调查问卷、考察记录表、访谈提纲、实验方案 等。
3.获取证据。学生带着研究问题和假设,通过一系列的观察、 访谈、实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借助工具,开展探究, 并获取一系列证据资料。
4.提出解释或观念。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资料进行加 工整理分析,提出自 己的想法、观点或解决方案,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或形成初步的小课题成果报告。
5.交流、评价探究成果。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示交流自 己的研究成果,如手抄报、海报、板报、作品、表演、绘画、照 片、演示文稿、视频、音频等,并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或 建议。学生可将最终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料放 入成长档案袋之中,以供教师、家长、同伴做出评价。
6.反思和改进。在吸收老师和同学意见或建议基础上,对研 究前、研究中和研究后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如:课题本身质量如何、计划完备与否、工具准备是否妥当齐全、小组合作是否顺利、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否适宜、方法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分析与解释资料是否全面、结论提出是否合理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改进。综合实践活动除了以上活动方式外, 还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其他专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方式的划分是相对的。在活动设计时可以有所侧重,以某种方式为主,兼顾其他方式;也可以整合方式实施,使不同活动要素彼此渗透、融会贯通。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各类活动的支持作用,有效促进问题解决、交流协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六、劳动周方案及佐证材料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经研究,决定举行2023年“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劳动教育周”活动。
一、活动主题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二、活动宗旨
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广泛宣传劳动的价值,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公益服务劳动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涵养劳动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活动时间
2023年 4 月 28日-5 月 6 日
四、活动内容
开展劳动教育作为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大环境,从“自我服务”“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四方面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建立劳动教育机制,开发相关校本课程,开展常态化劳动教育活动。
1.劳动教育之教学篇
活动形式:线上班会课
主讲人:班主任(1-5 年级)
活动内容: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上一节劳动教育课。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活动时间:4 月 28日上午第三节课
2.劳动教育之实践篇
活动形式:线上教学
活动内容:
(1)每位学生每天至少完成自己所在年级段“中小学生各年级劳动项目”列表中的 2 项内容,多者不限。
(2)每天结束家务劳动后,学生要主动向父母汇报完成的情况与心得体会,家长耐心听取并应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及时反馈。
(3)每位学生要以每周填写三次“家务劳动情况记录表”的形式进行活动记录,每次要进行自我小结,家长要对孩子每次的家务劳动情况进行积极客观的评价,形成良好互动。(1-5年级家务劳动记录表——开学后班级装订成册交给王颖慧老师;照片每班选取 3-4 张有代表性的发给王颖慧老师)
23.劳动教育之文化篇
(1)劳动诗词朗诵
活动形式:线上活动
活动内容:学生可选取中外劳动诗词名篇,进行线上朗诵、班级或年级内分享。(每班 1 个视频)
(2)劳动歌曲大家唱
活动形式:线上活动(可以结合学校音乐课教学——音乐老师负责)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唱劳动歌曲活动
(3)“我身边的劳动者”社会调研
活动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以身边的劳动者——父母亲或其他亲人为对象,调研了解其职业和劳动情况,感悟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价值、劳动精神。以调查报告或手抄报的形式呈现。(3-5 年级每班 2 张精美手抄报拍照发给王颖慧老师,开学后上交)
(4)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
活动形式:线上、线下相结合
活动内容:利用好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学习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敬劳模”教育活动,通过绘画的方式向我们身边的劳动者致敬。(1-2年级每班 2 张精美绘画,拍照发给王颖慧老师,开学后上交。)
七、劳动清单
小学低年级(1-2 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参考内容
一年级劳动建议
( 1 ) 会正确佩戴口罩及处理。
( 2 ) 学洗袜子、红领巾等小件衣物。
( 3 ) 学习用扫把扫地,倒垃圾等。会将垃圾分类。
( 4 ) 学习叠衣服、裤子、袜子等。
( 5 ) 饭前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并擦干净桌子。
( 6 ) 学习择菜,会洗水果。
( 7)会收拾自己的书桌,会分类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会分类整理自己的玩具。
( 8 ) 当客人来访时,学会招待客人。
( 9 ) 坚持每天自己洗漱,并会将洗手台和地面上的水渍擦干。
( 10 ) 给父母或长辈做些表达孝心的事:捶捶背、揉揉肩等。
( 11 ) 养殖一种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二年级劳动建议
二年级劳动建议
( 1 ) 会正确佩戴口罩及处理。
( 2 ) 学习拖地,练习把地拖得又快又干净。会把垃圾分类处理。
( 3 ) 学习清洗简单的小衣物如帽子、自己的小内裤。
( 4 ) 坚持饭前帮家人盛饭、摆碗筷。坚持饭后收拾、擦桌子、 并学习洗碗筷。
( 5 ) 学会分辨蔬菜的好坏,剔除蔬菜中不能吃的部分。会洗叶菜类及根茎花果类的蔬菜。
( 6 ) 学会拌一个凉菜。
( 7 ) 学会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
( 8 ) 坚持自己的衣裤自己叠放,学会叠被子。
( 9 ) 学习系鞋带。
( 10 ) 种一盆花,并进行照料。
( 11 ) 养殖一种小动物,并做好记录。
小学中高年级(3-4 年级)劳动教育清单参考内容
三年级劳动建议
( 1 ) 会正确佩戴口罩及处理,会消毒通风。
( 2 ) 会用洗衣机洗衣服,脏衣服会按颜色分类清洗。
( 3 ) 学会叠衣物并将洗好的衣物分类摆放或分给家人。
( 4 ) 饭前盛饭、摆碗筷。饭后收拾、擦桌子、洗碗筷。
( 5 ) 会刷洗自己的鞋子,帮家人擦皮鞋。
( 6 ) 会用针线缝扣子。
( 7 ) 会安全使用烹饪工具,炒简单的菜。
( 8 ) 整理自己的书柜、书架。
( 9 ) 会种植花草、养护小动物。
( 10 ) 自制分类垃圾桶,分类处理垃圾。 四年级劳动建议
四年级劳动建议
( 1 ) 会正确佩戴口罩及处理,会消毒通风,会自测体温。
( 2 ) 自己种植一种植物或为家里的花草、植物修剪整理。
( 3 ) 学习简单编织,缝制沙包、香包,有条件的学习剪纸、篆刻等技艺。
( 4 ) 整理自己的衣橱衣物。
( 5 ) 坚持每天帮家人洗一次碗。
( 6 ) 帮家长买菜、购物。独立当家一天。
( 7 ) 能自己洗头发。
( 8 ) 用包装纸等包装礼物、制作书皮等。
( 9 ) 会预备饭菜 ( 洗菜、摘菜、简单切菜、切熟食)。
( 10 ) 学会简单家常菜的制作方法。(制作有造型的冷拼盘、煮面、煮饺子等)
五年级劳动建议
( 1 ) 会正确佩戴口罩及处理,会消毒通风,会自测体温,监督家庭成员居家防疫。
( 2 ) 坚持每次用完卫生间后及时打扫卫生间。会刷洗马桶。
( 4 ) 坚持每天帮家人盛饭,饭后一起收拾桌子。
( 5 ) 学会整理换季衣服。
( 6 ) 坚持每天整理自己的书桌、书柜。
( 7 ) 学烧两个菜。学会制作简单面食。
( 8 ) 为家人准备一次早餐。
( 9 )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小创意、小发明、小制作等体现新意。
(10)能带动身边的人能按照垃圾分类的原则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八、教学设计
巧手叠衣服教学设计
莱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王颖慧
活动目标:
劳动观念:通过巧手叠衣服,教育学生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能力:通过巧手叠衣服,让学生学会叠衣服的方法,会收纳整理衣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劳动精神:通过巧手叠衣服,体会劳动的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
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巧手叠衣服,养成孩子收纳整理的习惯,体会父母的辛苦,做一个爱劳动知感恩的好孩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叠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家里人做家务。
难点:培养学生产生自己叠衣服,主动承担家务的兴趣,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衣服、收纳箱、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课题
1、出示图片。
看到这两张图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的房间怎么样呢?是你自己整理的吗?
2、小组讨论:整理好这个房间该如何操作呢?(学生答)
出示整理标准,齐读。
(整理标准:
被褥叠放整齐,放到床头处。
衣服叠好放在衣柜。
文具放进书包,书包放在写字台上。
玩具分类放到柜台上。
书和钟表摆放整齐。
椅子和写字台放到一块。)
师:你觉得最难收拾的是哪里?为什么呢?
学生:衣服。(可多找几人说)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衣服是最难整理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攻克这个难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叠放衣服开始,一起通过我们的巧手来叠一叠衣服!让
他们的房间来个大变身吧(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巧手叠衣服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杂乱无章的房间与整洁有序的房间对比,激发出学生学习整理的兴趣,并找出最难整理的部分来学习探究。)
二、学习技法,显身手
活动一:学习叠袜子
1、学生叠袜子
2、个别学生展示叠袜子
3、师生评价
这几个同学做得怎么样?你们觉得哪种叠法最实用?
4、师示范(让袜子既整齐又节省空间)
5、学生练习,摆放在收纳盒里。
活动二:学习叠衣服
(一)常规叠
1、自由练习叠衣法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衣服和小裤子自由练习,如果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
2、个别学生展示
老师发现你叠得非常整齐,你是怎么做到的?(生上台汇报示范,其他同学跟着他做一做)谁还想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同学跟着做)
(二)“口袋”叠衣法
每次花大精神叠得整整齐齐,但是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出示视频)怎么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谁有好方法?今天老师就教给大家一个,不仅节约空间,并且怎样翻都不乱,一起来看看吧!
1、播放“口袋”叠衣法视频。
2、学生练习叠上衣3、解惑答疑
刚才在叠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遇到特别难处理的地方?
4、学生自己用“口袋”叠衣法叠裤子。
5、评价总结
(三)“三点两线”快速叠衣法
1、教师展示
老师刚才展示的就是“三点两线”快速叠衣法,想不想学?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老师录了一个小视频,下面请大家认真看。看完后老师要提问哦!
2、观看视频
提问:这个叠衣法共有几步?(三步)用到几个点?(3 点)分别是哪三点?对,咱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三步
第一步:将 T 恤平铺,找到衣服上的 1.2.3 点。1 点在衣服的胸位置 2 点在领口与肩部中间位置,3 点在衣服底部。这三点在一条直上。
第二步:左手拿 1 点,右手拿 2 点,然后右手从左手上绕一下,衣服对折,拿住 3 点。
第三步:左右手同时将衣服拿起来。从内向外抖动,最后再放在桌子上折叠一次即可。
3、学生练习。
4、学生比赛
5、总结评价
(四)整理收纳
大家看现在衣服我们整整齐齐地叠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呢?(放到衣橱里面或者是收纳盒里)
1、学生整理收纳叠好的衣服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本组的衣物收纳在衣物盒内,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摆放,才能让我们的衣服看起来一目了然。
2、教师小组里自由采访摆放小妙招,引出分类摆放。
3、衣橱收纳中的摆放
请学生讨论总结:
1)按成员分类摆放(温馨提示:由于个子比较小,所以小孩区域要设置在下部,方便孩子取物。)
2)按季节来分。现在是天越来越冷了,我们就可以把秋冬天的衣物在衣橱的外面,夏天的摆在里面,或者是把过季的衣物,放入放在衣柜的上面。总之为
了便于拿取衣物,我们需要做到分类摆放。
4、考一考
请看这些衣物,应该放到衣柜的哪个位置呢?大家用手中的图片试着把衣服上的数字标注在衣柜的存放位置。
5、学生人手一张图片,练习在衣柜中摆放各种衣物。摆完后小组互相讨论对否,然后全班交流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尝试及教师示范,从普通叠衣法到学习“口袋”叠衣法和“三点两线”快速叠衣法。并通过比赛练习巩固,从而掌握叠衣小技巧。接着通过整理收纳,让学生明白衣服叠好了还要会整理收纳,这样更加井然有序。从而体会父母的辛劳,激发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独立自主的意识。
三、回顾总结,知感恩
师:同学们,回顾本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1、个别生谈收获
2、在评价表上自己评价。
四、活动延伸,勤练习
回家叠衣服,整理衣柜和房间。
五、课堂小结,寄希望
师:在本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整理房间,并学会了口袋叠衣法和三点两线快速叠衣法,同学们表现都很棒!希望大家能扎根生活的沃土,运用所学的技法,勤加练习,不光把自己的衣物房间整理得井然有序,还要做爸爸妈妈的得力小帮手,做爱劳动,知感恩的生活小达人,老师希望你们能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
提高自己的自理能力,让自己的学习生活绽放出更美的花朵。
【设计意图】活动结束,但体验将不断延续。劳动技术的学习的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应用。借助思维导图式的回顾总结,鼓励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技法
和创意,实践应用到生活中,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板书:
巧手叠衣服
常规叠 “口袋”叠衣法
整理收纳 “三点两线”叠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