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以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增进学生健康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切实做到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本着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总结本学年体育工作自评结果如下:
一、体育课
根据国家标准课时安排,保证每周每班有3节体育课。在教学中,从课堂教学要求出发,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有目的、有计划地进教学实践,改进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方法,抓住重点,突出难点,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真备课、上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认真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找后进生谈心,了解情况,做好转化工作,尽力引导学生,鼓励多练习,多锻炼,努力提高体育教学成绩。经常性地对教学进行自查、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体育训练
认真组建校队工作,在选拔上围绕各项目的要求择中取优,做好校队的训练计划,争取在各个项目上出成绩,认真抓好校队学生的心理。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突出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通过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增加了学生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学生能在课外活动时间自己组织进行较为简单的篮排球比赛活动。认真抓好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抓好“两操”促进学校的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三、体育比赛
体育比赛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开展、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后备体育人才具有积极意义。为更好地统筹安排各教师资源,做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时间、训练场地器材的四落实,学校教务处和体育组及早地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训练,每学年举办秋季、春季运动会,每学期组织校园班级体育联赛,如广播体操、足球、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有可操作的安全、医疗等应急预案。近年来,我校积极参与各级各项比赛并取得成绩。
四、体育教师
我校体育教师14名,学历均为本科,高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6名,专业结构合理,队伍比较稳定。学校注重体育教师的培养和学习,尤其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学校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训、考核制度,每学期都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监督、有反馈,培训效果显著。
五、体育场地及经费保障
学校一共有篮球场2个、220米操场一个、足球场一个、体育器材室2个、游戏区1500平方米。投入15万余元专项经费用于体育器材更新换代。全部场地及体育器材投入教学使用,按时维护。
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1、学校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建立学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档案。
2、《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成绩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