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期抑郁障碍
概述:指60岁以上人群发生的抑郁。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以药物和心理治疗为主。有治愈的可能,但复发率较高。
老年期抑郁障碍是什么?
老年抑郁障碍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抑郁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遗传因素、患者本身的性格特点、躯体疾病以及生活应激事件影响等均与本病的发生有关,主要症状为持久的抑郁心境、思维迟缓、精力差、兴趣减退等。其中,躯体不适和认知损害较为常见。老年期抑郁障碍尽早发现、规范治疗,有治愈的可能,但本病复发率较高。老年期抑郁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是怎样的?
据统计,在老年人群中,老年期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5%~15%,且该病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老年抑郁障碍和老年期痴呆是对老年人影响最大的两类精神疾病。
老年期抑郁障碍有哪些类型?
老年期抑郁障碍根据病因不同、发病时期不同、症状特点不同分为三类。
原发性老年期抑郁障碍
包括青年或成年期发病持续至老年、老年期复发的抑郁,以及在老年期才起病的抑郁。
继发性老年期抑郁障碍
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物质依赖等所致的老年期抑郁障碍。
特殊类型的老年期抑郁障碍
老年期的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和老年期恶劣心境,也称慢性抑郁障碍。
病因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患者本身的性格特点、因机体衰老而产生的神经系统变化等均与本病密切相关。
老年期抑郁障碍的病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抑郁症,则患病概率会增加,但影响较小。
病前人格特征
正常老化过程中常伴有孤僻、被动、依赖和固执等人格特征的改变。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回避和依赖人格特点较突出。
生理、躯体因素
随年龄的增长的中枢神经系统各种生物化学及神经内分泌、神经递质的变化,大脑解剖结构和病理的改变及脑血管的病变等。
老年期抑郁障碍有哪些诱发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许多与患者相关的环境、成员的变故容易诱发抑郁情绪;
老年人家庭结构改变,儿女成家立业,形成“空巢”;
社交圈缩小,大多退休、赋闲在家,日常活动减少,容易产生孤独感,缺少生活的乐趣;
触景生情,见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学、亲朋好友故去,联想到自己;
社会角色转换,以前是一家之主养儿育女,现在反过来要子女照顾等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事件,老年人心理承受能力随年龄逐渐下降,对负性生活事件敏感,发生应激事件,易遭受精神刺激;
其他因素,老年人多数患有慢性疾病等躯体疾患,长期疾病缠身,疾病和疾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都有可能诱发抑郁。此外长期服用可能导致抑郁的药物,也易引起抑郁。
症状
老年期抑郁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及言语动作减少等症状。其中,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躯体不适更为突出。该病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
老年期抑郁障碍有哪些典型症状?
患者可表现为抑郁心境、焦虑、烦躁、敌意、易生气、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近期发生的事情易忘记、理解能力下降,还可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食欲缺乏、腹胀、便秘、体重变化、疑病、迟滞、妄想、假性痴呆等。
情绪问题
老年人对忧伤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常诉说心里难受,伴有激越、焦虑、情感脆弱等特点。
兴趣减少
兴趣爱好减退,对很多以前关注的事情不再在意或从以前认为快乐的运动中感受不到快乐了,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精力不足或疲劳
比平时更容易感到疲劳,严重者抱怨疲惫不能做任何事情。
躯体症状及疑病
可能是就诊的主要症状,如疼痛综合征,患者诉头痛、胸痛、胃痛,如出现厌食、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出现食欲减退或增加患者无饥饿感,勉强进食也食之无味,多伴有体重下降的现象。另外一些则可能吃得更多,渴望特定的食物。口干、便秘也是常见的症状。
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醒后很难再入睡,多睡多醒,睡眠紊乱。
激越或动作迟缓
患者讲话时自主性降低,言辞减少。严重者甚至不言不语或常常伴有焦虑或激动,不停地动,内心不安、慌乱。
无价值感或内疚感
自我评价低,大肆贬低自己的价值。
注意力不能集中
容易分散注意力,记忆能力下降、易忘事。
自杀倾向
疑病、激越、持续失眠、罪恶感等症状是患者产生自杀想法的危险因素,患者可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老年期抑郁障碍可能有哪些伴随症状?
妄想:伴发疑病妄想,虚无妄想最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