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3年7月27日“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3-07-27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7月27日举行“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张宏,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运政,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徐厚斌,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

近日,市委市政府举行全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观摩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面复盘检视全市经济发展情况。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数说烟台看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松杰先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张宏先生,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崔运政先生,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徐厚斌先生,主要向大家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欢迎线上线下的记者朋友。

首先,请王主席介绍相关情况。

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王松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系列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锚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以更大的力度抓发展,全市经济整体呈现“稳中有进、回升向好”的态势。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705.65亿元,增长7%、较一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5.5%)、全省(6.2%)1.5和0.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0.91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2021.4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2503.25亿元、增长6.5%。

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5%、全省排位较一季度上升2个位次。夏粮喜获丰收,全市累计收获小麦205万亩、总产量84万吨,莱州在全省小麦高产竞赛中实打880.9公斤/亩,居全省第一,再破全省记录。全市肉蛋奶产量达60.4万吨、增长1.9%,生猪出栏243万头、增长1.2%,白羽肉鸡产业成功获创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二、工业运行持续走强,主要产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3.8%)、全省(6.9%)8和4.9个百分点,特别6月当月增速高达19.8%、居全省第1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28.7%,制造业增长11.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从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有23个正增长,较一季度多8个,增长面达到62.3%。九大产业实现产值4085.7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增长超20%。

三、投资保持合理增长,重大项目拉动作用显著。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7%、分别高于全国(3.8%)、全省(5.5%)1.9和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8%、高技术投资增长38.4%,分别高于全市投资3.1和32.7个百分点,基础夯实稳固、结构更加优化。142个省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85.9%,完成投资628.3亿元,投资完成率58.9%,投资额、贡献率排名均居全省首位;40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开复工率87%,完成投资1575.6亿元,投资完成率60.1%,超时序10.1个百分点。

四、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接触性消费全面复苏。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高于一季度2.1个百分点。批零住餐等接触性消费,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3%、16.5%、18.6%、19%;文旅消费在迷笛音乐节、“参”入烟台 拥“鲍”大海夏日消费季等活动带动下持续回升,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3.1%和39.3%。大宗消费快速增长,发放汽车消费券1600万元、带动汽车销售约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0.6%、较一季度提高8.3个百分点。

五、外贸总量保持全省前列,出口结构持续优化。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下降2.2%,其中出口下降4.3%、进口增长0.9%。总量实现2183.7亿元、居全省第2位,进口902.7亿元、创历史新高。6月当月进出口461.1亿元,环比增长33.5%,进口强势反弹、单月增长22.4%。出口方面,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714.1亿元、增长7.3%,占出口总值55.7%,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产品占比同步减小。

六、财税金融稳健运行,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6亿元、增长6.5%,完成年初预算的65%。税收收入自2月份以来逐月回升,上半年增长10.2%,税收占比6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11.1亿元,增长7.8%,完成年初预算的53.8%,其中,民生支出370.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2.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6%、远低于4.5%的省控指标。办学条件持续改善,13处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全部主体完工,优质幼儿园占比达到54.7%,较去年提升6个百分点;入选全省首批特色高中、省高水平中职校各2所。社保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315.9万人、比上年末净增3.9万人。人居环境优化提升,36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21.3万平方米,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开工率61%。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发展基本盘持续稳固,发展形势好于预期,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楚认识到,宏观经济回暖向企业经营、居民增收、市场信心的传导还存在明显的时滞和阻碍,经济恢复发展不协调、不均衡,一些领域尚存在矛盾困难,需要积极克服。

下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扛牢“三核”城市责任担当,以更大力度抓经济运行保增长、抓重点项目扩投资、抓骨干企业强产业、抓政策激活促消费、抓挖潜育新稳外贸,锚定万亿级城市目标,坚定信心、加压奋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感谢王主席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首先,我们欢迎线上记者朋友提问。

香港商报:

众所周知,烟台是一座因工业而强的城市。作为工业大市,近年,烟台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态势。烟台市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

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坚持把工业稳增长作为头号工程,深入贯彻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区市、部门、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高于全国、全省8、4.9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特别是6月当月,烟台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居全省第1位。各区市共同发力,龙口、牟平、芝罘、招远、福山、蓬莱、栖霞、高新8个区市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在产销衔接持续向好的带动下,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7%,全部工业税收同比增长27.8%。

重点行业支撑有力。上半年,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实现正增长的行业由3月份的15个增加至23个,增长面达62.2%,较一季度提高了21.7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个行业分别增长36%、30.7%和25%。烟台市重点培育的“9+N”产业支撑明显,有色及贵金属产业产值率先迈上千亿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全市工业增长形成有力拉动。

骨干企业增势良好。上半年,252家倍增培育企业实现产值占到全市规上工业的66.0%。其中,146家企业产值实现正增长,81家企业增长20%以上,11家企业增长100%以上。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万华乙烯二期等重点项目快速推进,上汽通用凯迪拉克GT4量产上市,全国第三座奥特能超级工厂启动建设。烟台市骨干企业实施的100个过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5.6%,为培育壮大工业增量积蓄了更多发展动能。

香港卫视:

工业企业作为推动制造业强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取得哪些成效?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市化专办专职副主任 张宏:

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工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围绕助力企业发展、强化市场主体培育,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持续壮大优质企业规模。完善中小企业升规纳统调度机制,上半年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91家。启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深入实施遴选发现、梯度培育、创新引领、精准服务、典型带动“五大”行动,对标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精准匹配扶持政策,全方位支持优质企业梯队迭代升级。上半年,烟台市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56家、累计971家,新增省级瞪羚企业64家、累计264家,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35家、累计1028家,数量均居全省前3位。

加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建强创新平台载体,上半年,组织认定市级工业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68家、工业设计中心55家,32家企业通过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认定、居全省第1位。着力培强企业创新主体,支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61家企业、89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第一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着力塑强双创服务生态,累计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7个、省级示范平台31个,国家级、省级小型微型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分别达到2个和18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开展精准高效帮扶。创新推动服务企业专员制度提质扩面,构建“1+3”走访帮扶体系,专员数量由去年的1855名增至2224名,联系服务企业由3139家增至3801家。设立服务企业专家团,围绕金融、数字化改造、工业设计、人才、法律五个专业领域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满足企业对关键领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一个平台受理、一个专班分办、十个小组专办”的“1+1+10”闭环工作流程,截至目前,累计解决企业各类诉求4600余个,保障企业安心生产、稳健发展。

中国日报:

今年上半年,烟台地方财政平稳运行,积极发力。多措并举、积极落实的财政政策,在保民生、稳企业、促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上半年烟台市财政运行情况有哪些特点?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崔运政: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聚焦财源建设、财金联动、财政改革等重点领域,精准发力、创新突破,为奋力冲刺“万亿之城”提供强力保障的同时,财政运行“稳”的基础更加坚实。

增收态势更加稳固。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36亿元、增长6.5%,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3位;收入增速由年初-2.1%到一季度2.6%,再到上半年的6.5%,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全市税收完成268.7亿元、增长10.2%。全市有5个区市收入总量超过30亿元,7个区市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

支出保障更加有力。创新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加快构建“1+5+5+N”支出管理框架体系,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1.1亿元、增长7.8%,完成年初预算的53.8%。其中,民生支出370.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72.5%,优先支持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实事,人员工资、民生政策、基本运转等“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政策落地更加精准。争取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179.14亿元,集中支持120个重点项目加快实施。24只市级政府引导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81个、投资额130.2亿元,聚力推动实体经济能级提升。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63亿元,为6119户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市级投入资金2.1亿元,支持发放汽车、餐饮、购物等消费券,推动实施“人间烟火”系列工程,支持企业做大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全力以赴促消费、稳外贸。

大众日报:

民生工作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的开展情况以及有哪些保障措施?

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崔运政: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强改善民生工作的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全力抓好10个方面、34项重点民生实事的推进落实工作。截至6月底,已有提高参保职工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普通门诊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全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市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等4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其余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总额的59%。

为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民生实事落地见效,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科学谋划,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年初,对各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目标进行清单化、责任化分解,明确分季度实施计划,印发《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目标分解表》。

加强日常工作调度。充分发挥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牵头抓总作用,组织协调各项实事牵头单位,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定期跟踪调度,对各区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进展较慢的通报批评。

开展重点民生实事现场督查。成立督查组,深入13个区市和4个市直部门,对1-4月重点民生实事开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随机抽查建设点位61个,发现问题22个,协调化解工作开展中的困难瓶颈,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烟台日报:

上半年全市消费活动接连不断,促进消费的有关举措和成效如何?

市商务局四级调研员 徐厚斌:

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商务局始终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全力以赴推动社会消费全面复苏。1-6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5.7亿元、增长7.8%。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抓好政策扶持促消费。针对疫情过后消费工作实际,在全省率先研究制定《2023年商务促消费扩内需政策措施》,统筹1.3亿资金,围绕发放消费券、扩大特色消费、搞活会展消费、丰富消费业态与载体、加强商贸流通主体培育等方面出台15条具体举措,全面促进消费提振。围绕加快重点行业消费复苏,累计发放各类消费券3000万元,其中,市级层面分4轮发放1000万元惠民购物消费券,直接带动营业额5574.5万元,发放乘用车消费券1600万元,拉动消费约7亿元;区市层面,招远市发放购物消费券50万元,莱山区发放商圈消费券30万元,黄渤海新区发放汽车家电消费券260万元,龙口市发放消费券50万元,栖霞市发放消费券50万元,合计带动消费约1.8亿元。

抓好消费活动促消费。紧抓节假日等消费热点,先后举办“参”入烟台、拥“鲍”大海2023山东夏日消费季“悦享生活2023活力烟台消费年”“烟台智慧家电消费季”等重点促消费活动30余场,其中,依托2023山东夏日消费季活动,现场布置十大消费展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活动进行了报道,线上观看人数近1亿人次。支持各区市结合优势特点举办黄渤海新区酒吧嘉年华、“莱阳味道”特色美食大赛、栖霞女神电商节、黄河大集农产品直播带货等特色促销活动,丰富商品和服务供给。

抓好载体培育促消费。制定出台《关于烟台市支持发展首店经济若干措施(试行)的补充意见》,大力支持首店落户、建设、运营及新品首发,放宽奖励品牌认定条件,增加招引主体奖励。推动举办疫情后全市首场群星演唱会、建成运营占地近5万平米的海鲜美食不夜城,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模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消夏休闲新去处,高峰时期日均客流超过4万人次。改造提升朝阳街、万行韩国风情街、上市里等省级步行街,年内改造提升城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5个,方便市民就近消费。

抓好电商经济促消费。组织开展“特色生鲜食品直播供应链选品会”“好物溯源 鲜无止境”网红烟台行等10场系列直播活动,邀请流量主播到城市名片、知名地标等场景拍摄宣传预热视频,带货宣传烟台特色农产品、水产品等烟台特产、品牌佳品,共计带货销售商品品类207个,累计销售额2608万元。持续推进海阳、招远、栖霞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实现212.1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农产品网零额44.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

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市新闻办主任 宫海涛: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们的提问和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

通过刚才四位发布人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我市发展面临很多压力和困难,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经济总体向好的势头和稳健运行的态势持续增强。我们坚信,只要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众志成城抓发展、全力以赴向前冲,就一定能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高质量过万亿的目标,开创烟台发展新局面。希望记者朋友们根据今天发布的内容,深度挖掘提炼、精心采制稿件,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醒目位置,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做好宣传报道,为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会后可以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