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紧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百姓民生、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部分群众为扩大经济收入来源,选择从事自由度较高的外卖、网约车行业。不法分子抓住群众再就业心理,盯上了网约车市场,伪装网约车平台,虚假广告引流,签订“陷阱”合同,实施诈骗,其行为影响恶劣,各地应予以高度关注。
(一)伪装网约车平台,虚假广告引流。不法分子通过注册或购买资质较好的空壳公司,将其包装成资本雄厚、合法正规的网约车平台。比如:注册资本较大、有参保人员、设置公司官网、设计LOGO等。之后,不法分子通过各类招聘网站、社交平台发布“零首付购车”、“一天工作8小时,日赚1000元”等虚假招聘广告,利用新手司机不了解市场行情的心理,吸引司机咨询面谈。但实际上,网约车市场饱和,难以达到工作8小时,日赚1000元的回报。
(二)编制话术诱导客户,签订“陷阱”合同。不法分子通过编制一套话术,许诺给予一定“福利”,诱导客户签订“陷阱”合同。抓住司机“低成本”购车心理,向司机承诺仅需缴纳首付款,其贷款将由公司偿还,并承诺给予司机一定网约车业务量,同时以向厂家申请较低的折扣为由,规定车辆必须由公司统一采购。
(三)刻意制造各种障碍,诈骗司机购车款。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诈骗的目的,避免司机群体过早维权,通过多种手段,让司机违约。在收到购车款后,往往会组织司机进行资格考试,以考试不通过、资质不符等为由,让司机申请退款,并提供多种转换方案,如让司机将购车款转为购买公司股权,每月按1.5%回报率进行分红,以达到最大程度诈骗司机群体的购车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