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2022-2023 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日期:2023-07-21     

字号:

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2022-2023 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 美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精神,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 举办 2022 年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合唱戏剧专项展示活动 的通知》(鲁教体字〔2022〕13 号)、烟教办函〔2022〕41 号等 文件要求,我校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现将我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校共有教学班 35 个,其中高一12个,高二10个,高三  13个。现有专职艺术教师14人,音乐教师6人,美术教师8人。 音乐专用教室 16间美术专用教室 9间,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标比例为 100%。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以来,学校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活动,确立了以开展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活动向学生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与行为习惯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永远跟党走 ”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合唱大赛,每个学期组织四次合唱比赛,高一、高二年级上下学期各一次。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元旦文艺汇演 ”“唱党歌 颂 党恩 跟党走 ”等系列主题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收到相关主题手抄报优秀艺术作品 300余幅。

(二)学校美育工作和学科融合。

完善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 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我校按照课程设置方 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强化美 育实践活动。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同学段美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制度,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营造美育校园文化环境。加强美育教研和 科研工作。学校共同加强美育教学研究和教材研究,鼓励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及时解决美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促进美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1.实施目标:学校以实施教育部“体育、艺术 2+1 ”项目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要内容,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 体育运动技能,具有一项艺术特长。在开齐开足体育和艺术课程,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课外体育 和艺术活动,满足全体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组织课外文体活动要覆盖到全体学生。

2.具体措施:以“全面普及,特色优先 ”为总体策略,具体活动、措施做如下安排。

(1)进一步规范学生文体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学生 每月文体活动的领导,统筹安排,做到“五定 ”,即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场所、定指导教师。

(2)推广校内班级间文体竞赛活动。结合我校艺术、体育 传统项目,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班级之间的球类、歌咏、书画、演讲、征文等比赛。

(3)开展学校特色文体活动。

①一月份 “元旦汇演、 创意剪纸比赛。

②五月份举办校园艺术节。

③六月份举行毕业典礼。

④每月举行一次单项性文体活动或比赛。

⑤每学期举行 “经典诵读 ”“诗朗诵 ”“主题合唱 ”等文化活动。

(三)教师配备与培养培训、经费投入、器材设施。

1.教师配备与培养培训

学校共有艺术专职教师 14 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师 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学校组织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的艺术教研、培训、赛课、教学基本功技能大赛、学生竞赛等活动。

2. 主要活动

本年度参加烟台市中小学艺术展演,经过我校师生的共同 努力, 2022 年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已圆满结束。我 校共有 3件作品参加了展演,2023年黄河文化主题我校共有5件作品参加了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3.  本学年艺术素质测评结果

学校名称

优秀率

良好率

合格率

不合格率

山东省莱山第一 中学

30%

50%

100%

0%

4.重点项目推进内容:

2022年1月份举行了:2019、2020、2021级冬季长跑比赛;2020、2021级“红色记忆”剪纸创意比赛;2020、2021级2022年元旦文艺汇演。2022年2月份举行了:2020、2021年级“废旧物品DIY生活小创意”比赛;2020、2021年级乒乓球比赛。2022年3月份举行了:2020、2021级“墨香吟诗韵”书法比赛。2022年4月份举行了:2020年级“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班级合唱比赛。2022年5月份举行了:2022年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2020、2021年级“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戏剧比赛;参加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2022年6月20-24日举行了2021年级“二十四节气”中国鼓特色教学汇报比赛。2023年2月份举办了文华杯第二届硬笔书法大赛;3月份举办了心怀梦想,畅想未来创意画比赛和教师粉笔字比赛、“二十四节气”中国鼓特色教学成果展示;4月份举了办“我为一中增光彩”剪纸比赛比赛活动、“歌声满校园 唱响主旋律”班级合唱比赛;5月份我校顺利承办烟台市体卫艺科组织的“烟台市艺术展演(美术工作坊);6月份举办了“情系母校,奔赴山海”毕业典礼;8月份高一年级军训合唱比赛;9月份“我是音乐达人”才艺比赛、“我为国宝添色彩”手抄报比赛;10月份“经典咏流传”班级合唱比赛、“金秋似画”美术作品展;11月“歌声满校园 唱响主旋律”班级合唱比赛、“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书画摄影展。

(四)艺术课程建设、课外艺术活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1.艺术课程建设

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教 体艺〔2014〕1 号)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 程。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的规定,保证艺 术类必修课程的 6 个学分,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保 证 72 学时。按时完成艺术素质测评,测评结果及时上传省艺术素质测评平台。

2.课外艺术活动

积极参加各级艺术类展演,开展校级艺术节、戏剧节、合唱 节等活动,学校艺术社团包括合唱、古筝、吉他、舞蹈、中国鼓、 丹青、绘画等 13 个。艺术特色课程有中国鼓、主题工作坊两项。 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 1 篇,艺术工作坊一等奖 1个,优秀作品二等奖合唱、朗诵。2023年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我校学生参加的器乐节目《新编十面埋伏》、美术《新络结工作坊》获一等奖,舞蹈《海那边的你》获二等奖。指导教师李君、王大伟、张华艺、温丛丛、刘艳红获优秀实践成果奖;李君、王大伟获指导教师奖。山东省第七届中小学优秀美育案例评选活动中,李君上报的《素养为本的高中音乐实践型教学创新-以莱山一中中国鼓特色教学为例》获优秀实践成果一等奖。

3.特色发展

音乐开展中国鼓特色教学,美术开展书法教学、主题工作坊教学。每年5月份开展中国鼓特色教学汇报比赛,学生社团优秀成果展示;参加烟台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

4.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校园文化艺术氛围以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治理为重点 积极开展“文明校园 ”创建活动。在建设过程中,学校充分融入 各种艺术元素,如雕塑、绘画、手工作品、摄影作品、文化墙等。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

(1)“谐美 ”原则。“谐美 ”即“和谐、立美 ”,在体育活动与艺术实践过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育人 ”原则。课外文体活动中坚持育人宗旨, 以锻 炼学生体质、增强学生艺术审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3)“全面 ”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 能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我 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各方面良性发展。

(4)“安全 ”原则。在课外文体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 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常态化 ”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教育教 学常态活动,根据总体安排,开展好每学年的体育节、艺术节和 每月的主题体育活动与艺术活动,每次活动有实施方案、过程性资料、总结等。

除硬环境外,各学校还注重校园文化艺术中“软环境 ”的建 设。学校主动与各级文联等文化部门、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民间 艺术社团、家庭合作,广泛利用社会、学校、家庭资源,聘请艺 术专家、文艺志愿者、民间艺人来校讲座、表演、办画展等形式,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因地制宜开发利用一些乡土艺术教材。

(五)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1.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开展艺术基本素质测评,音乐方面主要有 音乐鉴赏、合唱、器乐演奏;美术方面主要有美术鉴赏绘画。将测评成绩计入学生综合成绩,让学生感受艺术素质提升。

2.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要求,及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各学校均按照《中 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及相关文件要求,严格开展学校自评工作。

3.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加强艺术教育常规管理。各校切实执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程》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教 体艺〔2008〕8 号)等上级相关文件的规定,深入推进“体育、 艺术 2+1 项目 ”的实施意见》并根据校情制订相应的细则和配套规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