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烟台市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日期: 2023-07-19 20:56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李建伟

大众网记者 屈晨晨 汤淼 实习生 孙子淇 烟台报道

7月19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烟台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实施“YT智联云端”、招投标“掌上交易”、远程异地“就近评”、金融电子保函等智慧交易服务,2023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1629宗,交易金额近300亿元。

会上,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李建伟介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自成立以来,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目标,以信息化为支撑,深入推进交易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力抓好公共资源交易服务运行,创新实施了“YT智联云端”、招投标“掌上交易”、远程异地“就近评”、金融电子保函等智慧交易服务,着力打造公平公正、阳光透明交易服务,为规范全市交易市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支撑。2023年上半年,全市各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完成交易项目1629宗,交易金额296.66亿元。

构建平台体系,打造“信息枢纽”。立足全市,建设一体化公共资源服务平台,横向上,涵盖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水利和交通工程、工业与信息化工程、政府采购等领域交易信息,实现了平台的分行业、分层级使用;纵向上,全面贯通国家、省、市三级交易系统,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区市交易中心“1+10”同网模式,实现各领域信息“市区一体”公开。同时,大力推进服务平台与信用中国、国家及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山东省远程异地评标协同调度系统等多个平台对接连通,实现了项目信息、立项批复、电子证照、信用信息、中标信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依托一体化服务平台,为市场主体提供“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交易服务,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监督通道,动态推送监管数据,充分发挥出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枢纽,公共信息载体,身份互认桥梁,行政监管依托”作用。

深化数字赋能,创新“智慧交易”。创新“云端管理、智能见证”服务。以争创“山东省首批公共资源数据交互试点单位”为契机,在全省率先构建起“YT智联云端”总控平台,电子平台与交易场所管理无缝对接,实现了交易场所线上预约、专家进场刷脸管理等。配备“数字见证”系统,可将交易全过程、全时段监控视频及交易平台多方数据,自动导入项目电子档案,为行政监管部门调查取证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字赋能,实现了人性化服务、精准化监管、智能化运维。创新推行远程异地“就近评标”。搭建虚拟评标室,构建“1个主场+N个随机副场+N个专家随机异地评标”新模式,将“数据线上跑”代替了“专家线下跑”;同时充分利用评标场所选择的“随机性”增加了评委在空间上的“不确定性”,评标场所由“集中固定”变为“随机分散”,有效防范了围标串标等行为。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远程异地“就近评标”323次。首创“智联e办”掌上服务。在省内率先推出公共资源“智联e办”手机APP,以“信息点对点推送、交易监管全覆盖”为目标,系统开发多项移动功能,为交易主体提供信息查询、在线开标、开标直播、二轮报价、澄清答疑等服务;同时,为行业监管部门提供掌上监督、开评标直播监管、数据统计分析等10项服务。截至目前,“智联e办”APP累计注册用户近2万人,日均登录使用量1000余次。

实施智慧监管,推动“阳光交易”。以规范交易行为、提升服务效能为突破口,多措并举创新评委抽取方式、数据存证模式,着力提高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监管水平,推动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在市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全国首创“异地、多地、多倍、多轮”评委抽取方式,在时间和空间、数量和概率等方面多重设置防腐屏障,堵塞制度漏洞,有效防范围标串标行为,最大限度保障了整个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结合市场主体所需,上线运行了“烟台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推动金融机构与市场主体无缝对接,为企业提供费用小、时效快、保密性强、办理便捷、全程留痕的电子保函金融服务,实现电子保函申请“全程网办”“秒批秒办”,有效解决了企业资金占压和流动资金紧张难题,有力提升市场活力。平台上线以来,累计成交电子保函业务426笔、担保金额1.1亿元。

李建伟介绍,下步,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将充分发挥公共资源智慧交易平台枢纽作用,进一步优服务、梳堵点、减环节、降成本,营造更加便捷高效、阳光透明、竞争有序的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联动监管。开发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联动监督管理系统,对各市场主体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监控,将招标人、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评审专家参与招投标活动的异常行为数据进行汇集,推送至各相关部门,为行业监督部门分析、认定阻碍市场合理有序竞争、围标串标违法等问题提供数据支持,提高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联动监管水平。

拓展通用类工程电子交易覆盖范围。按照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应招必招”百日攻坚工作要求,建设具备多功能、可调整的通用类电子交易系统及对应行业的电子监管系统,深化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生态环境保护、海洋与渔业等领域工程项目进场交易电子化,为行业监督部门提供电子化监管手段。

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分散化、就近化评标。持续推动远程异地评标走深走实,实现远程异地评标100%全覆盖,其中跨省域远程异地评标比例不低于20%,省内跨地市远程异地评标比例不低于30%,市内远程异地评标全部采用就近评标模式,更好地建设规范有序、风清气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