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抑郁症首先想到的是成年人和青少年,而忽视了老年人也会受抑郁症的折磨,他们觉得人老了就会这样。调查显示,老年人的抑郁症发病率相当高,并且抑郁症的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的人,越容易患上抑郁症,在年龄60-64岁的人群中达到了顶峰。
什么是老年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也叫老年期抑郁障碍,是指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抑郁障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统计,在老年人群中,老年期抑郁障碍患病率约为5%-15%,且该病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老年期抑郁障碍和老年痴呆是对老人影响最大的两类精神疾病。 老年抑郁症的表现 情绪低落 老年人对忧伤情绪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常诉说心里难受,伴有焦虑、激越、情感脆弱等特点。 躯体不适 患者会因躯体不适而多次去医院检查,如疼痛、胸痛、胃痛、厌食、腹胀、乏力、出汗等症状,但经过检查进行对症治疗效果不佳。 精神病性症状 精神病性抑郁常见于老年人,神经生物学易感因素、老龄化心理和人格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均与老年重性抑郁发作时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密切相关。 常见的精神病性症状为妄想,偶有幻觉出现,需警惕是否存在器质性损害。疑病、虚无、被遗弃、贫穷和灾难以及被害等是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常见的妄想症状。 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损害常常与老年期抑郁障碍共存。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脑功能不全的体现,是抑郁的易感和促发因素,晚发抑郁障碍(60岁以后起病)患者长期处于抑郁期,可增加痴呆的风险,甚至可能是痴呆的早期表现。抑郁发作时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易忘事等症状,并且抑郁症改善后认知功能损害还会持续较长时间。 睡眠障碍 失眠是老年抑郁症主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早醒、易醒、入睡困难,长期失眠是老年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包括不宁腿、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以及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等也常出现在老年期抑郁障碍,需注意排查脑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以及精神药物的影响。 自杀倾向 抑郁是老年人自杀的危险因素,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期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观念频发且牢固、自杀计划周密,自杀成功率高。严重的抑郁发作、精神病性症状、焦虑或激越、自卑和孤独、躯体疾病终末期、缺乏家庭支持和经济困难等因素均可增加老年人的自杀风险。 易发脾气 老年抑郁症的症状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等词语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会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极端易怒或烦躁,常因小事大发脾气。 老年人抑郁的原因 失去精神寄托 许多老年人因为丧偶或者老年离异等负面生活事件而失去了精神寄托,很容易诱发抑郁症。据统计,有20%的老年人在丧偶后会患上抑郁症。 感到孤独和无价值 许多老人退休后会不知道该干什么,没有兴趣爱好,子女也不在身边陪伴,时间久了就会觉得很孤独,感觉自己没价值,老人就很容易因此而抑郁。 长期遭受疾病折磨 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些老年人的躯体疾病也在不断滋生,有些疾病还伴有疼痛,长期遭受疾病折磨会消磨老年人的生存意志,使他们产生无助感。 对时代文明进步的恐惧和焦虑 比如即时通讯工具的使用,许多老年人因为电子产品更新速度快跟不上学习的脚步,使得他们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学了也很容易忘记,再加上很多老年人的子女不在身边,很多地方坐地铁、买东西付款等基本上都要在电子屏幕上操作,没有子女的指导他们会对出门感到恐惧,也会因为学不会而焦虑,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很容易抑郁。 专家提醒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子女一定要多关注和陪伴老年人,如果发现身边的老年人有上述表现,要及时带老人去医院进行诊断,之后进行相关治疗,使病情能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