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山东省蓬莱第二中学教育教学发展规划

日期:2023-07-16     

字号:


2023年为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提质增效年”,力求在提升学校教育内涵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一、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研究新高考评价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标,全面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1.凸显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在教学层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教研机制,着力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以主题式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为载体,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创建“扎根于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位教师,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研机制。

2.依据新高考评价体系及新课程标准,构建“思维对话”高效课堂模式,实现教师各个有提升的目标。结合课题研究,每位教师要立足自己工作实际,制定个人校本研修内容,提高可持续的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完成40学时的校本研修任务。

3.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聘请校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修网络。

4.逐步推进和完善“润泽课程体系建设工程”。学校德育以“明”为主旋律,通过构建润知课程、润德课程、润行课程落实“三明德育”,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三、强化教研意识、提升关键能力、落实研修实效

1.确定校本研修主题,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学校将以年级组、教研组、课题组为单位,在广泛调研我校学情和教情的前提下,选择当下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最急需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组织骨干教师对问题进行分类和筛选,根据学校实际状况以及发展目标,确定符合实际、又有能力解决的系列化研修主题,提高校本研修的针对性。

2.构建生态校本教研体系,助力教师业务成长。

(1)学校培训。本学年学校的校本研修将突出:相关教育法规的学习、师德规范养成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新高考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以及信息技术2.0的实践与应用等五大大主题。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由陈江波校长负责,师德教育由崔仑副校长负责,心理健康辅导由黄梅梅主任负责,新高考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由王月义主任负责,信息技术2.0的实践与应用由刘静副主任负责。

(2)自我规划。三月份,教师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书。学校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和认识自我,清楚地剖析自己的优缺点,认识问题发生的领域和难度,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和专业发展的方向,锁定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要设计出具体的措施和实施过程。自我规划要与社会需要、学校发展、学生的需求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要有长期与短期规划,要有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3)自主研修。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写一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上一堂研讨课,交流一个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一次教育教学反思。

(4)“思维对话”高效课堂探究。每学期每位教师每周组内“听、说、评”课一次,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观摩课或示范课。每学年举行一次校优质课评比活动,经过“自评——校评——示范”三个阶段,促进教师精雕细琢打磨课堂。本学年学校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高效课堂为标准,每月制作一学时的电子导学案,交教导处存档,积累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导学案,为以后课堂模式的彻底转型做准备。

(5)小课题研究。本学年学校将加强小课题研究的指导和培训,每个备课组至少要确立一个小课题项目,利用集体教研时间,每周交流一次,每月小结一次,每学期总结一次。争取市级以上项目有所突破。

6)加强“四新”背景下高考研究促进教学评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创新教研机制,积极推进9-11月份的“同做高考题活动”,实施“做题——说题——命题”三步走。继续开展“师生同考”活动,提高教师在试题中应用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把控能力,促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3.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学,加强智慧课堂建设

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信息技术2.0工程的学习和实践,加强智慧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师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能力,发挥多媒体教学、平板教学等现代教育设备的特有优势,使之达到与课程、教材、教学的有机整合。

4.积极实施“名师”工程,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①不断完善相关教师管理条例。对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班队工作、基本功水准、科研能力以及教育理论的掌握与运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要求。

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途径,精心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促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③加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积极探索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并让教师自主评价自身所获得的专业发展水平。

④加强本校各级名师的指导和培养,掀起“比学赶帮超”风潮。

四、构建“三润”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建设

着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梳理和重构课程体系。深化学校课程改革,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二是深化教学改革,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学评一体化”主题式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水平,跨越式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学校课程体系分为三部分,三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命名润知课程、润行课程、润课程,取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之意。

课程为主体课程,体现学生主体性。这属于学校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的实施要求老师们认真学习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内化吸收为课堂理念,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课堂活动设置,训练学生思维和能力,感悟、经历情感的形成过程,形成自己的观念、思维。基础型课程开展“教学评一体化”主题式研究,以校优质课评选为依托,进行全校范围内的探究。

润德课程构建以“五育融合”为出发点的课程,从创新课堂形式、构建校本课程、整合特色资源等方面落实三明德育内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润行课程润行”课程以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研学实践、志愿服务、艺术特长发展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实践创新精神,发展“一专多能”的特长,提高综合素养。构建“课程+实践+评价”的劳动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深入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彰显青春力量与责任担当。开展研学实践,通过“行走的课堂”拓展学生视野,促进知行合一。将艺术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校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月。美术、音乐、体育课实行平行+特长的培养方式,在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艺术能力、基本素养的同时,让有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继续发展艺术专长,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参加兴趣小组训练。

五、提升教育服务品位,优化育人环境

1.拟定数字化实验室建设的方案,积极争取项目早日落地

2.保证教室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完好率,提高使用率,更新更换部分设施设备,逐步达到规定标准和要求,健全管理、使用和维修等制度,

3.重视图书、阅览室建设,筹划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建设教学楼书吧,学校图书每年更新在5%以上,保证师生图书借阅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