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年6月
参加人员:全体语文教师
缺席人员及原因:无
研究主题:识字教学与习作例文课型研讨
回顾本学期,我们辛庄学校小学部语文教研组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又取得了许多可圈可点的成绩,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做到查漏补缺,特把本学期的语文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我们认真研讨一年级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立德树人,自然渗透”的方法和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方法。
根据年初的教学工作计划,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夯实校本教研,转变教学观念,有目的,有计划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高辛庄学校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本学期组织的教研活动,由我组的王爱静老师和滕晓丽老师作为主讲教师,以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分别呈现了一堂识字教学课和习作例文赏析学写课型,所有的教师都是本着互相切磋学习的认真态度来开展工作的。之后又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低年级语文教学,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二、活动成果
1.完善了教研活动的流程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由教研组长带领大家一同制定并完善教研活动计划。在教研活动的期间,我们合理安排教研活动时间,有效地促进了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人王爱静老师和滕晓丽老师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的备课、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基于教学反思的备课),再针对两次打磨的一些建议,经过老师们的整理,进入课堂,进行授课。大家能够根据课前分配的观课任务,认真观课,具体分析,形成了具有可行性的观课报告。
2.有效举措,确保教研活动活动扎实开展
为保证教研活动活动有序的开展,我们教研组按照教研组统一要求,周密安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施。
(1)分工明确 行动有效
对于此次教研活动活动,我们立足人人参与,积极践行的原则,采取了“十二步骤教研法”即:确定教研专题——组织理论学习——个人经验备课——组织说课研讨——同伴互助备课——组织观课会议——进行课堂观摩——组织评议研讨——实践反思备课——教学反思交流——教研活动总结——撰写案例论文。我们组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群策群力,创新安排以确保行动有效。
制定计划,确保教研活动顺利进行:组长制定教研活动计划,教师个人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将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作为本学期教研组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以服务于语文课程实施为宗旨,围绕“单元整体教学”,进一步开展方式、策略、基本模式的实践研究,构建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体系,整体推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力争使其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和推广价值。引导学生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以获取语文教学整体综合的效应;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主体探求,做学习的主人;如何立足整体的高度,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稳实推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为教研活动提供保障:由于组内教师多数是班主任,因此教研活动时间的安排,我们也做了调整,教研活动活动大聚,小聚隔几天穿插进行,听课时全部到多媒体教室,课后接着评课。
(2)课堂引路 指引方向
王爱静老师执教的识字课《四季》一课,这次活动是我们组开展的很有意义的一次教研活动。在识字课的教学方法方面,我们达成共识,确定好目标,重难点,然后王老师又精心准备教学设计。第一次试教结束,感觉老师抓的重点词语不够准确,总结原因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二次研讨,就如何实现语文的工具性,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学设计中大胆取舍,把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有机结合。这一次的试教,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经过多次实践和调整,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老师精彩的教,学生扎扎实实地学,无不感染了每个参与者,这次教研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信心在鼓励中坚定,困难在研讨中化解,好课在磨砺中诞生。
3.提高了教师的听课评课能力
这次的教研活动真正意义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全组的教师在听课中既发现了王老师和滕老师的闪光点,又实实在在地指出了讲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又在评课中一起来组织探讨。
4.加强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指导督促检查教师使用现代化电教设备,以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5. 探究了“识字课”“习作例文学写”课型的主要教学方法
以探究识字方法和批注式阅读为主要学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仔细体会;找出句中的重点之词、传神之词 ,反复品读,得其精华。在批注式的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王老师在《四季》的教学中,王老师设计的游戏环节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去,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主动性。汉字的学习是个反复长期的工程,用游戏的形式增加学生与汉字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提高了学习汉字的效率。滕晓丽老师注重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滕老师分别讲解两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从第一篇习作例文中抓住主要的说明方法,分析使用的效果,使学生学会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从第二篇习作例文中学习如何有条理的介绍事物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为自己的习作打下基础。
6.集体备课质量大幅提高
通过集体备课,使年级组对课程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同时带动年轻教师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使其快速成长。
本学期的集体备课质量有所提高,二至五年级语文本学期统一使用备课教材,老师们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提高了备课的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的老师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认真上课,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投入到教研活动中,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1.备课组活动的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个别教师的合作意识,教研气氛不够浓郁,教学行为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
2.个别老师对科组的活动不热心,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
3.部分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还不够,在学生活动的组织上依然没有跳出应试的窠臼,对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关注不够。
4.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或片断分析不够深入,即使发现了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比较含糊,缺少可行性措施。有的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反应效果很好,他们有实际做法,但在资料中表述不出自己的意图和方法,总结归纳能力不够。
四、今后的打算
1.研读并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撰写、发表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 过程性督导不够。今后听随堂课并交流 ,定期进行工作检查并交换意见。
3.引导更多的老师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究,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底蕴。
4.下期加强学生文学积累的量与质,深入开展文学积累与课外阅读活动。
总之,在这一学期里,我们付出,我们收获,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几分教训。我们相信,在总结本学期工作的基础上,在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下学期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沿着“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的方向努力。对此,我们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