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盘石店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日期:2023-07-14      来源: 海阳市盘石店镇中心学校

字号:

海阳市盘石店镇中心学校2022-2023学年度劳动教育开展情况

本学年,我校围绕上级工作要点和教研会议精神,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不断完善本校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全面有效实施。

一、落实三级意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发〔2019〕1号)、烟台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的意见》(烟教发〔2019〕37号)、海阳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面实施的意见》(海教体〔2019〕108号)三级文件精神,开齐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劳动教育实施。

根据文件要求,保证足额课时。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5年级平均每两周不少于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安排至少一半时间采取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等方式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三年级以上设劳动周,每学年一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组织校园多彩实践节,全面呈现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成果,每学年一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内容要紧紧围绕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考察探究和专题活动等,1-2年级每学期分别完成1个以上主题活动,3-5年级学生每学期分别完成2个以上主题活动。

劳动教育实施内容要紧紧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组织实施,低年级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中高年级以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为主,充分考虑周边及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可与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组织实施,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完成2个以上劳动教育主题。

二、把握关键环节,有效高效实施活动。

结合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把握“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职业体验及其他”等活动方式的关键要素,充分利用各级各类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及学校、周边的其他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

1.考察探究活动(包含主题研究、场馆考察、研学旅行等)

本学期要求每个学生均要完成教材中的考察探究活动主题研究。教师要给予有效的活动指导,并及时整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撰写考察探究报告。

准确定位“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级研学旅行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主题化研学活动。建议参考教材中的研学内容,根据学校实际,考虑疫情发展,合理性开展立足本地域的研学活动。

落实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充分利用我市博物馆、纪念馆及其他场馆资源,推进场馆考察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利用博物馆纪念馆学习效果。

2.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

根据学校情况,组织相应的职业体验活动,既可以到职业岗位上进行实际体验,也可以在学校创设相应的岗位情景,进行模拟体验。关注对岗位需求的调查、职业技能的指导、体验活动的反思。职业体验主要分为学工、学农、学军三类,以教材中的职业体验内容为主,也可充分考虑周边资源、学校资源、师资等因素,确立体验项目。

3.社会服务活动

参考教材中的社会服务活动主题,也可调查学校周边的服务需求,自主开展相应的社会服务活动(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倡导以团队的形式就近开展活动。在社会服务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劳动教育。学校确立一个社会服务项目。

4.设计制作活动

依托“多彩实践日”推动设计制作活动的开展。根据疫情防控相关要求,自主确立实施方式,按照班级确定活动内容。

三、明确纲要精神,强化落实劳动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深入探索实施“1+X”课程体系构建,积极推进劳动基地拓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1.创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建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以年级、班级进行基地划分,组织学生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2.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积极争取生态农业基地、种养殖场等社会资源支持,创建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实践场所。

3.组织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联合,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家务劳动、校园清洁、班级管理等)、生产劳动(种植管理、养殖、手工制作、工厂体验等)、服务性劳动(社区清洁、政策宣传、校园服务、场馆服务等)等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

统一规划劳动教育实施内容,分年级分类别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引导学生体验劳动过程,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4.组织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活动

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成果展示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与“多彩实践节”相结合,设立劳动教育专项比赛,以比赛促进成果提升。

四、立足地域特色,有效推进专题教育。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纲要》中根据年段特点安排了主题鲜明的团队活动及专题教育,例如建队仪式、毕业典礼等。本学期,学校要将各类专题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充分融合,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根据市教体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的工作方案》要求,继续开展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学校实际,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寻访英雄足迹”“红色研学之旅”等体验活动,或结合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相关专题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依托海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发具有胶东红色文化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课程。

五、完善评价体系,大力推进量性评价。

继续完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根据省、市、县三级文件要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数量要求,将数量是否达标纳入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中。1-2年级学生以绘画、观察日记等形式呈现主题活动成果,完成2件以上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5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1份考察探究报告、3件以上劳动技术作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每学期按要求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团队活动、专题教育、军训活动等。社会服务(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职业体验均需留存相关的过程资料、活动记录等。考察探究报告要兼顾课题研究和研学旅行。

积极探索档案袋评价方式,采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及参与劳动的成果。

六、组织研训工程,加大加强教学研究。

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有机结合,加强教学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学研讨活动,做好劳动实践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全面提升劳动实践课程的实施水平。

七、加强信息宣传,逐步打造区域品牌。

要及时总结,积极报送本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做好学校劳动实践教育重点活动及各类特色活动的宣传工作,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附件: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劳动实践教育工作配档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劳动实践教育工作配档

时间

活动安排

备注

3月

1.组织参加上级教研会。

2.制定本校劳动实践教育计划。


4月

1.组织本校劳动实践教育研讨活动。


5月


1.开展学生校内劳动教育。


6月

1.组织劳动教育现场观摩活动。

2.做好劳动实践教育评价研讨活动。

3.组织参加海阳市劳动实践活动优秀成果展评。


7月

对本学年工作进行考核评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