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七小学2022-2023学年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及成果

日期:2023-07-14     

字号:

本学年我校语文组持续推进深度课堂的建设,老师们在理论学习、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逐渐理解深度课堂的核心要求以及开展深度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由于高低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在开展深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用更适合执教学段学情的一系列方法策略,现结合教务处提供的《开发区第七小学深度课堂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表》,将语文组已经进行的深度课堂教学尝试、成效以及问题汇总如下:

一、高年级

高年级深度课堂建设的主要目标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二者最终的指向均为课堂效率与教学成绩。

(一)教师专业发展

高年级首先强调“立德”,其次研究“树人”。

1. 立德。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身心出现新一阶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心理上,会出现第一个“小叛逆期”,高年级老师结合学情以及评价表中教师“正能量”的四点,提出三项做法:

①“八不”教育法: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呵斥、讽刺挖苦学生;不将学生赶出教室和赶回家;不以多写作业惩罚学生;不进行有偿家教;不乱收费;不让学生帮老师干活;在交往中不收学生礼物。

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实现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②稳定情绪:情绪失控会给学生和自己都造成一定的伤害,老师们学着保持一颗平和之心, 换位思考,尝试转换角色,以学生的角度、以平等的身份考虑问题,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调整情绪。

③赏识教育:学生自我意识的产生主要是通过教师和他人的评价,教师的鼓励与肯定,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完善自我。老师们多以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既能够减少师生冲突,也能减轻家校矛盾。

以上三项做法,高年级老师们不仅正在做,而且坚持做,已经涌现出一批颇受学生家长喜爱、认可的教师,例如情绪温和稳定的王倩楠老师、师生关系和谐轻松的周世一老师、善于赏识鼓励的赵丽梅老师等。

2. 树人。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及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当前的学情与教学环境,面对核心素养、抽考等现实指标,高年级教师的教学要从经验走向科学,结合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以及评价表中教师“教法”的指导,提出“一坚持、二关注、三选择、四培养”的教学思路:

①一坚持:坚持讲练结合。精简讲授内容,坚持练习巩固,反复纠错消化。

②二关注:关注学生听讲情况,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参与到学习之中,在课堂尽可能完成低阶学习目标。

③三选择:科学选择授课内容,选择重难点知识,选择解题方法,选择难度适中的课外拓展。

④四培养:根据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提问、表达、倾听、对话、合作、批判以及反思的七大能力。

以上教学思路只是理论方向,正在落地实施需要老师解放思想、勇于实践,以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成绩为目标,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为指导,以大胆的课堂实践为途径,不断提升老师个人素质,为深度课堂建设提供有力的师资力量。基于此,语文组教师坚持完成以下工作:

①每周二晚学业务学习,包括学习深度学习理论、外出学习教师二次培训、研究新课标、集体备课研讨组内教学策略方法等。

②教研公开课、年级课,两种课型的结合增加了老师展示课的次数,督促老师备课、磨课,改进老师的讲课习惯,锻炼老师的讲课能力,也给老师充分实践深度学习理论的机会。

③撰写阅读感悟。这项工作主要为了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维,拓宽教育视野,从思想根源上促进深度课堂建设。

(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1. 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问题导向式学习

评价表中对提问提出了三个要求,即“敢提问、深思考、会质疑”,结合这三个要求,高年级老师通过创设开放轻松的课堂氛围以及渗透提问的方式方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提问,再通过教师追问引发学生思考,最后经过师生讨论、辩论深入教学,在解惑的同时进行传道、授业。

2. 由记录式学习转变为表达式学习

评价表中对表达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声音亮、语句全、有逻辑”,结合这三个要求,高年级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课堂的语言表达,改变安静的记录式课堂,给学生充分说问题、说思路、说总结的机会,并且不断纠正学生语句上完整性与逻辑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密不可分,利用写话、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利用书面语进一步规范语言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由争吵式学习转变为倾听式学习

评价表中对倾听提出了三个要求,其中“能复述、会比较”是高年级老师重点培养的学生能力。课堂中,复述他人或者教师的答案,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果;比较他人或者教师的答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复述与比较这两种方式,不仅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学生思考,是老师们认为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4. 由个体式学习转变为合作式学习

评价表中对合作提出的要求更倾向于合作方法的指导,例如“寻帮助、会分工、重交流”。而高年级老师在学生合作中不仅重视方法的指导,还有内容的设计,即“学生要合作解决什么?”对此,高年级老师通过学习单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在运用合作方法的同时能够解决实际学习问题,尤其是为学困生参与课堂,练习表达提供了平台。

5. 由教师评价式学习转变为学生评价式学习

评价表中学生的最后两个能力为批判与反思,二者密不可分,也是知识反刍最好的方式。因此,高年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巩固消化知识,例如基础知识方面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整理,课文理解方面进行思维导图梳理,作文写作方面进行小组互评互改等。

二、低年级

低年级深度课堂建设的目标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高年级相同,不再赘述;二是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一二年级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也没有学习成绩硬性指标的束缚,更不受陈旧教学观念与落后教学经验方法的影响。在这种学情下,低年级在学生方面的唯一指向就是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途径就是借助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基于此,低年级结合深度学习相关理论以及评价表中教师“教法”的指导,提出“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学生能力”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

以“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过去”指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现在”指向学生当前的生活经验,“未来”是指学生通过一节课学习之后可能会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基于此三方面,结合学生七大能力,低年级确定了明确而丰富的教学目标,即能提问、善表达、懂倾听、会合作,基础牢、兴趣高。

(二)学习活动

1. 问题导向课堂

2. 主题阅读课

3. 课本剧编演活动

4. 看图写话专项训练

5. 倾听习惯竞赛

6.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7. 学困生帮扶小组

8. 专项能力检测

……

以上只是低年级已经尝试或者正在尝试的学习活动,之后随着学习问题的出现以及学情的不断改变,学习活动会更加贴切教学实际,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三、存在问题

1. 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善于、乐于提问题,另一部分学生依然存在不敢问、不会问的情况,还需要继续指导。

2. 学生的语言表达有了一定进步,例如朗读时,能够先说明段落、行数,然后再读。但是在回答问题方面,部分学生依然只说答案,忽视完整题目的表达。在表达个人观点的时候,语言逻辑性稍差。

3. 倾听习惯需要继续培养,小部分学生依然会因为急于表达个人观点而打断同学的回答,或者存在不举手随意出口的情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