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市小纪镇第三小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工作开展报告

日期:2023-07-12     

字号:

基本情况:海阳市小纪镇第三小学,兼职劳动教育教师5人,校内劳动教育基地4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1处。

一、课程开课情况。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要求,我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一二年级每周一课时,3-5年级每周1.5课时。课程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其中,生产劳动主要是依托校内外基地进行,志愿者服务包括走进养老院帮扶老人等活动,公益劳动主要包括走进学校厨房帮厨等,家务劳动主要指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二、基地建立情况。

我校共有四处校内劳动教育基地,一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第一处取“勤”字,名为酬勤园,种植樱桃、龙柏、土豆,让学生自主选择“学农”的职业体验,从种植小组的划分、撰写种植计划、师生齐动手种植到喜获丰收,让学生参与了整个劳作的过程。第二处名为生态园,种植豌豆、菠菜,创绿色校园,护地球母亲。绿色环境是健康自然的一种象征。绿色能带给我们生机、带给我们活力,而绿色校园中的“绿色”也就不只是一种颜色那么简单。第三处名为怡情园,种植石榴、桃子等,学生亲身体验各种水果的种植,愉悦心情。第四处悦动园,种植佛手瓜、地瓜等,鼓励学生勤于动手,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我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位于学校旁边,主要种植梨树,养殖大公鸡、母鸡,让学生学习怎样给梨树追肥、授粉、防病虫害,让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分享劳动的喜悦。

三、经费投入情况。

本学年度学校共投入资金5000元,用于校内基地蔬菜种子的采购、校外基地来回的交通费用、校内基地栅栏。

四、选用教材情况

我校选用劳动教育教材为山东文艺出版社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指导》。

五、学校实施方案

本学期,我校将围绕《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大力推进劳动教育教学,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提升劳动教育教学实效,探索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推动我校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发展。 

(一)把握文件精神,开齐开足劳动课程。。

我校根据文件政策要求,保证足额课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课程的课时安排为每周各1课时。在保证课时总数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全面推进“1+3+x”的课时制度,在落实每周1课时必修课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学科融合课程,劳动周课程,劳动文化课程,组织实施特色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三年级以上设立劳动日,每月一次,义务教育段设劳动周,结合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每学年一次。

(二)明确课程标准,强化落实劳动实践教育。

我校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的劳动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育人机制。

1.创建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我校开发、打造专门的学农实践基地,并以年级、班级进行基地划分,组织学生在种植、管理过程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每年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至少参与一项生产性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体验劳动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能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树立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

2.开发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我校的校外劳动教育基地位于学校旁边,主要种植梨树,养殖大公鸡、母鸡,让学生学习怎样给梨树追肥、授粉、防病虫害,让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增强劳动观念,分享劳动的喜悦。。 

3.分年级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年级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劳动教育清单关注学生年龄特点,教育内容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各个领域中的各个任务群,兼顾长期性劳动与短期劳动的整合。

4.多种途径有效开展“劳动周”

我设立自己的劳动周,制定相应的劳动周活动方案,采取“学校与家庭”“校内与校外”“上课时间与假期时间”的结合方式,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劳动活动内容,结合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每学年一次。

我校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劳动成果展示、多彩实践节等活动,全面客观记录学生课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

(三)完善评价体系,有效推进量性评价。

我校继续完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并积极探索档案袋评价方式,采用恰当的形式呈现学生成果,对学生进行量性评价。

(四)加强信息宣传,逐渐打造学校品牌。

积极报送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相关信息,做好宣传工作,并打造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劳动教育品牌。

(五)加强家校社共育。

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创新劳动课程的实施方法,提升劳动教育效果。鼓励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对孩子参加劳动的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成为做好劳动教育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协助者。

(七)劳动教育评价

1.学生评价。通过了解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学生的劳动效果,调整教学实施,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评价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要求和劳动素养要求,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劳动素养的表现水平。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生活能力、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工具的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其中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5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至少2件劳动作品、完成1次服务性劳动和1种生产劳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2.教师评价。

(1)过程性评价。根据劳动课的上课情况、劳动课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劳动教育基地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价。

(2)综合评价。每学年针对劳动课程的成果进行展评,并把此成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