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劳动课正式成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课程之一。劳动教育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劳动课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主渠道。
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需求,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锻造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学生求真务实、勤奋进取精神的科学策略,是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最好方法,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合理方式。
为了更好地开展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工作,特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省、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劳动教育”实施计划。培养学生劳动的意识,掌握初步的劳动技能。乐于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二、学习目标
1.劳动技能:掌握相对熟练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掌握一定的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劳动的技能塑造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2.劳动观念: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劳动意识,初步形成“安全劳动”认识;有初步的职业规划
3.劳动精神:强化责任担当精神、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4.劳动品质:培养自主自立、吃苦耐劳、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良好品质
三、劳动清单
根据劳动教育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围绕日常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任务群为基本单位,构建内容结构。
根据课标7-9年级设立的10个任务群及若干项目,综合考虑本校及本地区学生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劳动清单。
类别 | 项目内容 | 学段 | 劳动内容 | 教育目标 | 任务群分布 | 评价建议 |
日常生活劳动 | 个人生活、 家务劳动、 学校劳动、 其他劳动 | 六年级 | 1.学会铺床叠被、有序收纳并整理个人用品;2.有序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保持书桌整洁;3.学会自己缝纽扣;4. 学会制作1-2道简单的家常菜(凉拌、炒制为主)5. 参与校内卫生分区的清扫;6.学会装饰教室内外墙报 | 劳动技能:掌握相对熟练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家庭责任感;掌握一定的开展社会服务和社会劳动的技能塑造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劳动观念: 理解劳动的社会意义,学会尊重普通劳动者,增强劳动意识,初步形成“安全劳动”认识;有初步的职业规划 劳动精神: 强化责任担当精神、提高社会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 劳动品质: 自主自立、吃苦耐劳 、善于合作、勇于创新 | 任务群1任务群2 |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表现积极,评价学生的劳动态度,动手制作能力,创意性 |
七年级 | 1.能够按照颜色深浅分类清洗家人衣物;2.学会套枕套、被套;3.整理自己房间,保持整洁4. 学会做1-2道简单的家常菜;5.参与校内卫生分区的清扫;6.办一期有意义的黑板报 | 任务群1任务群2 | ||||
八年级 | 1.整理换季衣物,有序分类收纳;2.学会照顾生病的家人;3.学会通过查阅地图、网络等方式自行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4. 学会调馅、擀皮、包水饺;5.参与校内卫生分区的清扫;6.分类班级图书,定期维护 | 任务群1 任务群2 | ||||
九年级 | 1.列清单,独立购买家庭一周生活用品;2.学会整理行李箱;3.独立完成3菜一汤的烹饪;4.尝试安排家庭出游,制定计划;5. 参与校内卫生分区的清扫;6.学习清冰雪的方法的技巧 | 任务群1 任务群2 | ||||
生产劳动 | 种植项目、 养殖项目、 加工制作、 家用器具使用与养护 | 六年级 | 1.学会使用常见家用电器如烧水壶、电饭煲;2.种植一盆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进行养护;3.制作小笔筒,装饰自己的书桌 | 任务群3任务群4任务群6 | 主要评价学生的作品设计、动手制作能力、动植物养护成果,作品最终的实用性等 | |
七年级 | 1.了解当地常见农作物(种植、杀虫、收获 );2.学习最基本的载种和移植方法;3.体验一次采摘、收割、除草等活动;4.创意木版画 | 任务群3任务群4任务群5 | ||||
八年级 | 1.学会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如常用电工工具;2.爱惜物品,学会对家用电器进行简单拆卸;3.根据家庭需要,制作简单收纳盒;4.通过3D打印,制作小工艺品 | 任务群3任务群4任务群6任务群7 | ||||
九年级 | 1.了解不同节日的意义,动手制作礼物送给亲朋;2.通过3D打印,制作一件劳动用品 ;3.制作简单布艺,如帆布包、布艺头饰等 | 任务群3任务群4任务群6任务群7 | ||||
服务性劳动 | 社区公益服务 了解、宣传当地人文 | 六年级 | 1.公益打扫校内公共区域卫生;2.制作疫情防控、禁毒知识宣传画,并到社区宣传 | 任务群9 |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及劳动品质 | |
七年级 | 1.公益捡拾校外绿化带垃圾2.爱护和清洁小区内公共设施、宣传牌等 | 任务群1任务群9 | ||||
八年级 | 1.参观社区展馆,了解并宣传渔灯节相关活动;2. 主动捡拾社区内垃圾、清理小广告 | 任务群9 | ||||
九年级 | 1.参观社区展馆,了解胶东红色革命故事;2.敬老、爱老进社区 | 任务群9 |
四、课程实施
1.学校设专职教师2名。一名负责初一、二,一名负责初三、四劳动课。
2. 每个级部每周1节劳动课。根据课标要求,统筹学校总体情况,结合每个级部学生的特点,在3大板块10个任务群中,根据各年级任务群要求精选主题,展开课程。
3.劳动周拟设立在寒暑假期间,暑假体验瓜果收获的快乐;寒假寻味家乡的年味。
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坚持导向性、发展性和系统性原则。
1.根据评价内容不同,实行3结合评价方式
结合本校任务群分布及课程设置,本学期主要3方面进行等级评价。日常生活劳动侧重于卫生习惯、生活能力和自理、自立、自强意识等的评价。生产劳动侧重于工具使用和技能掌握、劳动价值观、劳动质量意识,以及劳动精神等的评价。服务性劳动侧重于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的评价。评价采取自评、师评及家长评价3结合的形式,从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全面核定学生表现。
2.采用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劳动学习与实践效果
劳动课程的评价方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可以采用劳动任务单、劳动清单、劳动档案袋等工具。利用劳动任务单记录某项劳动任务的方案设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体会等情况。
总之,劳动课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理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端正学习态度,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日常生活劳动中,锻炼学生熟练地运用家政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在对问题的求索中,学会综合运用劳动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能力。在服务性劳动中,熟悉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的组织、实施,提升运用相关的劳动知识与技能服务他人、学校、社区的基本能力。
在劳动中,学生体会并学会合作共处、持之以恒,诚实守信,形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并学会不断追求品质、精益求精,牢固树立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