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回首过去,既有收获的踏实和欢欣,也有因不足带来的遗憾和愧疚。现将过去一学期的劳动教育工作自评如下:
一、落实课标纲要,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本学期,学校全面落实中小学劳动课程标准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文件要求,在现有的育人目标之下,组织开发了劳动教育体系,即围绕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为 4 个主要场域,涉及家务劳动、基地劳动等 10 个方面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体系。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纳入必修课,各年级每周一节劳动课,一节综合实践课,授课教师由各班班主任或综合实践老师担任,授课内容、授课主题本着适合操作的原则,不同年级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主题,并积极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明确每学期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要求。
二、严格落实要求,夯实劳动实践阵地。
本年度,学校精心组织了各种劳动实践活动:
1.主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学校结合具体的节日、纪念日等进行学科整合,有目的地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利用国庆节开展调查家乡变化的调查研究;利用劳动节开展劳动美的主题活动;利用端午节开展编织绳结系列活动等等。
2.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经开发了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种植养殖、家务技能等多个社团,为学生校内实践提供更多机会。
3.劳动打卡和劳动清单鼓励学生参与。
学校利用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和寒暑假积极开展各种劳动打卡和落实劳动清单活动,通过这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养成劳动习惯。
4.“劳动技能大赛”增强学生劳动技能
学校利用四月份开展了“巧匠杯”劳动技能大赛活动。比赛立足各学段劳动清单,紧紧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技能和劳动技能展开。一年级的“剥壳而出”让剥花生比赛变得激烈又精彩;二年级的“蒜你精彩”展示学生的剥蒜技能;三年级的“创意饭团”让米饭变得色香味俱全;四年级的“果蔬缤纷”通过巧手创造独具特色的拼盘;五年级的“别开生面”借助搓、卷、切、捏,制作出千姿百态的面团。
5.劳动实践成果展评活动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两次劳动实践成果展评活动,分别是寒假纸艺作品展评和“海洋文化节”实践作品展评,学生们精心制作的作品首先在班级中进行展评,由副校长、政教主任、年级组长和各年级的劳动教育骨干教师组成的评价小组进入班级进行选拔,选拔出来的作品参加展览活动,并根据作品数量和精品数量给班级进行评分,根据汇总的成绩给班级排名,选出本次展评活动的一二三等奖。
三、落实多元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为了激励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学校改进结果性评价、凸显过程性评价,形成多元的劳动实践评价体系,在考核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注重从行为表现中分析把握劳动实践素养形成情况。
1. 日常评价促使学生反思改进。
课堂上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针对劳动实践的观念、态度、习惯、品质的养成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反思自己的作品完成情况,还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采取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
2.过程性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学校定期对学生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展评。过程性资料包括劳动实践任务单、劳动清单、学生档案袋等,劳动实践任务单和劳动清单评价,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内容、次数及效果;学生档案袋评价,关注过程性资料的详细程度、学生活动成果的呈现、活动反思等。
3.综合评价结果,评估学生
学年表现。评价小组将学生多项考核的结果综合起来,最终将学生考核结果纳入综合素质档案,作为学生学年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
四、“四园”联动模式,全面提高劳动素养。
学校以校园、家园、社园、田园为场所,寻求家校社合作,积极构建劳动实践的平台。
1.校园劳动养成学生劳动习惯。
学校规划了班级劳动区、个人劳动区,并对公共卫生区实行分片管理,每个班实行包干制,全面负责卫生区的清洁、保持工作,执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规定,学校每周对各班级进行卫生检查,检查结果并入班级考核,评选出各级部的“卫生流动红旗”,期终评选出文明班级,并给予奖励。
2.家园劳动培养生活能力。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从整理、洗涤、烹饪、物品使用等方面提出由易到难的阶梯性劳动任务,对家庭劳动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例如: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自理”活动,主要是家务劳动技能和独立生活本领,包含了扫地、倒垃圾、淘米、洗碗等 10 余项最为简单的生活劳动技能;二年级的学生要学会正确使用电饭煲烧饭、简单的炒菜(例如西红柿炒蛋等);三年级的学生需要学习洗自己的衣服鞋袜等;四年级的学生必须掌握做菜、整理衣橱等技能,并学会垃圾分类;五年级的学生会去菜场独立买菜、学习拆换枕套、被套等家务活。学生通过劳动打卡、班内分享以及填写劳动清单等途径进行学习和操作。
3.社园劳动塑造劳动品质。
学校组织“小手拉大手”活动,联合社区、街道及各类公益场所,开展清扫卫生、清除小广告、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加强劳动,培育良好的社会公德。
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来到交警队、环保工人清洁点进行岗位体验,获得职业启蒙。另外,学校还以“世界水日”“地球日”等节日为契机,组建“节能小分队”,“环保小卫士”等,开展经常性的节能环保宣传,把保护环境的观念渗透到家庭、社区。
4.田园劳动培育劳动精神。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建设实践场所,今年更是联合三里沟村开辟了劳动和实践基地,让劳动实践教育走到“实”处,见到实效。
学校多方筹资联系建成种植园实践基地。种植园分为校内种植园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校内种植园,除了日常的护理之外,还开展不同主题的学科融合活动。
学校还积极开展组织学生去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探索,到绿木森农场参观热带水果,博闻增智;去农村的田间亲历摘葡萄的艰辛,切身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走到“实”处,让每一名学生能够参与到种植劳动中来。
五、加强教研活动,完善劳动实践档案。
为了落实好每次活动,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综合实践课程理念,就每学期学校整体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进行集体教研,确定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主题,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过程中。
有了精心的指导,学生的活动就有法可依,在日常的活动或比赛中,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档案袋,记录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活动评价和结果性资料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提高,在今年的综合实践成果展评中,我校学生获得两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多名教师的信息在烟台综合实践公众号上得以发表。另外,本学期在老师们的努力下,我校成为烟台市课题“校园劳动竞标制”的试点学校。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下一学期,我们学校将继续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展开放的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1.继续充实“四园”联动课程体系,为劳动实践教育搭建平台。
2.结合学校的“一校一品”设立的“纸艺作坊”,继续开展折纸、剪纸和衍纸方面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
3.学校将继续加强校外基地的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劳动和实践提供更宽广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