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技能是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工作。
一、学习《大纲》
开学初,我们组织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指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 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技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找出差距,老师们认识到:不认真地进行劳动课教学,学生就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就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没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健全组织,确定目标
我们成立了劳动教研组。聘请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组长,两位青年骨干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成员有各班班主任和劳动科任教师。教研组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使之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进程安排合理。
(1)学校整体目标
在海阳市“1+1+X”新时代劳动品质教育全域推进的实施理念引导下,规划了我校“1+3+X”课程体系,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以启蒙劳动意识、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为目标。
(2)学生发展目标
结合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场域和不同学段的课程需求,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聚焦发展核心素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劳动精神,获得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具体落实
将劳动课分为技能新授课、技能练习课、技能迁移课三大类型。技能新授课的教学目标为“模仿和初步学会”;技能练习课的教学目标为“学会”;技能迁移课的教学目标为“熟练”。我们把住备、教、辅、改、考五个教学环节,使劳动课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强调师生共同操作,课堂气氛活跃,切实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课堂教学的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重点进行劳动课课堂教学的研究。教师们共必深讨 劳动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结构、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几个环节。根据劳动课“以学生劳动实践为主体以训练劳动技能为主线”的特点。
四、强化效果
除开课堂教学外,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教育。学校与社区、敬老院保持联系,定期门服务,受到好评。
(1)强化成果要求
利用“家校联系卡”形式建立家庭自理劳动,1-2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至少1件劳动技术作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3-5年级学生每学年完成至少2件劳动作品、完成1次服务性劳动和1种生产劳动,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
(2)强化评价结果使用
认真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关要求,将参与劳动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及时指导学生记录、遴选重要劳动实践经历及主要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成长档案等。积极探索有效的劳动课程评价方式,探索“成果展评与综合表彰结合”“日常表现与阶段增值结合”“量性达标与质性考评结合”“个人竞赛与团队比赛结合”等方式的多维、多元化评价。
这一年来,我们加强了劳动课的教学管理,重视实践 ,使学生既学会了一些劳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又美化了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