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及其预防

日期:2023-06-27     

字号:

什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发病,属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生活中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毒素及可能原因

01沙门氏菌属:常见于未煮熟或生的禽类肉、鸡蛋和蔬菜。

02副溶血性弧菌:常见于未煮熟或生的带鱼、虾、蟹、生蚝等海鲜食品。

03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肠毒素:常见于腐败变质的豆制品、化脓感染的伤口、上呼吸道感染的痰液。

04致泄大肠杆菌:多见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

05变形杆菌属:剩饭菜、卫生不合格的凉拌菜等,容易滋生变形杆菌。

06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及肉毒素:见于未进行充分的加热处理和杀灭芽胞的腌腊食品,如腌鱼、咸肉、腊肠等。

07椰毒假单胞菌及米酵菌酸:容易存在于臭米面,变质的银耳、糯米汤、圆粉、淀粉制品等。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表现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时主要有两种类型:感染型和毒素型食物中毒。

01感染型食物中毒以急性肠胃炎为主要表现,起病急、病程短、恢复快。症状有腹痛腹泻、呕吐、无力、头晕等,严重者可有脱水、休克等。病情较轻者,适当休息,合理的饮食即可恢复。免疫力低下的孕妇、幼儿、老人须及时就医。导致此类症状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泄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02毒素型食物中毒由细菌分泌的毒素导致的,毒素类型不同,发病症状也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最突出特征为呕吐。肉毒梭状芽孢杆菌肉毒素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睁眼困难、吞咽、咀嚼、发音困难,严重时呼吸肌麻痹造成呼吸衰竭或继发肺炎而亡。

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中毒主要表现恶心、呕吐,严重者皮肤黄染、呕血、肝肿大、烦躁不安甚至休克死亡,病死率高达40%~100%。

生活中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可防、可控,绝大多数可自愈,没有传染性,生活中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不要惊慌。只要大家提高意识,生活中注意卫生即可有效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预防有三大原则:

原则一 防止食品被病菌污染

(1)生熟食物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瓜果蔬菜等生吃食品要洗净;

(3)饭前便后勤洗手;

(4)做好防鼠防虫,鼠和虫污染的食品要扔掉;

(5)颜色或气味改变的食物应丢弃;

(6)患有肠道传染病或皮肤有化脓感染的人建议痊愈后再下厨。

转自万州疾控

原则二 控制病菌繁殖

(1)春夏季隔夜的剩饭剩菜吃不得;

(2)发霉、变味的食物不要吃;

(3)糕点、鲜奶要在保质期内食用;

(4)冰箱并不是万能的,塞太多的东西,会影响冰箱制冷,造成病菌繁殖;

(5)木耳等干货浸泡在水里不要超过1小时,以免变质。

原则三 杀灭病菌

(1)冰箱取出饭菜要充分加热再食用;

(2)肉类、蛋类和海鲜食品要熟透;

(3)自己腌制的食品最好也要加热熟透。

细菌性食物中毒后的家庭处置

大多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较轻,可自行恢复,切莫惊慌失措。我们有以下建议可以参考。

01中毒较重者,出现腹泻、呕吐不止,高热不退症状的应尽快送医院治疗。不要惊慌,向医生报告情况,说明是吃什么中毒的,这样医生可以方便治疗!

02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物,清洁处理污染的食物和环境。

03症状较轻者应停止进食,让胃肠道“休息”,呕吐和腹泻发生的情况下,继续进食则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加重腹泻和呕吐的症状。

04有条件的家里可常备口服补液盐,呕吐和腹泻后,可服用保证水的供应。

05切勿滥用抗生素,错误服用抗生素会杀死大量肠道内正常菌群,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治愈速度更慢了。更严重的后果是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尤其是儿童决错误服用抗生素会影响发育。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