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 文字实录

2023年6月27日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日期:2023-06-27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6月27日举行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曲岳斌,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张波,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以“创新 机遇 发展 共赢”为主题的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将于7月13日—14日在我市举办。今天,我们邀请了到市政府副秘书长曲岳斌先生,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张波先生。请他们向大家介绍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曲岳斌秘书长介绍大会筹备有关情况和亮点成效。

烟台市政府副秘书长  曲岳斌: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工作和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的关心和支持!

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是烟台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交流合作平台,已连续成功举办5届,发布了一批高端创新药物,推介了一批专业园区和配套政策,引进了一批先进科研成果,收获了一批经贸项目,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包括25位中外院士在内的470余名医药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了专题报告,集聚千余名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高管共话发展,集中签约110个合作项目、投资总额超900亿元,进一步擦亮“创新好药、烟台制造”的品牌形象,也为山东省及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7月13日—14日,2023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将继续在烟台八角湾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各项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高效有序进行。本次国际会议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产业成果丰硕,呈现生物医药产业全景。去年国际会议以来,烟台市加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顶层设计、新药上市、园区建设、基金投资、人才引进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将在本次会议上集中推介展示。①布局核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海洋生物医药、VLP疫苗创新、重组白蛋白、靶向生物创新药等重点领域,医用同位素产业规划正式出台;②产业创新成果层出叠现,一类新药“若欣林”、生物类似药首个国产地舒单抗注射液博优倍获批上市;③领建园区率先打样、形成示范,快速推进34个重点项目建设,蓝色药谷生命岛产业生态融合发展示范区快速起势,荣昌生物、绿叶制药、石药百克三大百亿级企业园区稳步发展,绿色高端原料药产业转化基地、东海生命科学产业园、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二期等新建园区加快布局;④烟台生物医药母基金启动运营,成立烟台市上市公司创新联盟生物医药产业子联盟,洪泰基金、德福资本等国内基金资本加快向烟台汇聚,国药集团等多家央企,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等科研机构来烟洽谈生物医药产业合作;⑤设立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引才工作站,联合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举办生物医药产业青年人才招聘会;⑥在济南、苏州等多地举办生物医药专场活动,赴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举办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恳谈会,内联外合,签约多个优质产业项目,厚植产业发展土壤,创新药物等优势版块加快发展。

二、大会内容丰富,搭建高水平交流合作平台。本届大会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协办,烟台市人民政府、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承办,大会以“创新 机遇 发展 共赢”为主题,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将聚焦国家发改委《“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探讨新时代变革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为聚力实施“蓝色药库”重大工程、生物医药产业链突破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约化发展工程,加快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促进全省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找准方向,发出“产业链合伙人”邀约。会议内容丰富、议程紧凑,分为1个主题大会和N个专业分会。主题大会将举行烟台市生命科学与医学健康研究院等创新引领机构揭牌仪式,推介一批创新药械成果并兑现扶持奖励,发布10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母基金运营方案,集中签约一批重点项目。此外,还将举办药品注册技术指导原则研讨会、创新药物前沿发展论坛、产才融合发展交流会、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峰会、2023 CDMO 高效助力药物研发 论坛、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论坛、生物医药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分会、核医药与核医疗健康分会、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分会、干细胞分会等重点专业分会,聚焦人才、资本、知识产权等要素资源,由院士专家、行业部门专家、企业家、投资人重点解读政策法规、产业规划和发展趋势,分享产业发展机遇;分会还将设置路演项目环节,各区市代表团有针对性地对接需求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大会还将组织与会嘉宾前往蓝色药谷生命岛、环渤海高研院、荣昌生物科技园、绿叶制药、石药百克、东诚药业等园区、企业观摩,更直观地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创新产品和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我市投资、更多的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三、业内精英集聚,共话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极具影响力和引领力的盛会,本次国际会议拟邀请两院院士、国际生物医药领域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国家相关领域学会、协会领导,驻烟高校、重点医药企业负责人,新闻媒体记者参会,规模近400人。目前,包括医药领域知名院士专家、30余名外宾在内的143名嘉宾确定参会,60余家国际国内知名药企、40余家国内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也应邀参会,共商生物医药“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新路径。

历届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均得到了各级媒体朋友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诚挚邀请大家光临今年的国际会议,聚焦大会主题,通过大家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会议盛况,我们将全力配合、做好服务。

谢谢大家!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曲秘书长的全面介绍。

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有请张波总工程师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我。

大众日报:

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已经在烟台连续成功举办5届,上一届国际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波:

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是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产业交流合作平台,成功创树了“创新好药 烟台制造”的金字招牌。2022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取得了以下成果:

蓄力新赛道,开启发展新篇章。主题大会以“蓄力新赛道,启航新征程”为核心,聚焦医用同位素药物、生物创新药、疫苗与细胞领域前沿技术三大新赛道布局,烟台蓝色药谷生命岛、烟台国际生物药谷两大园区载体,“链长制”服务和产业扶持政策两大保障体系开展解读推介。同时,发布《烟台市医用同位素健康产业发展规划》阶段性成果,是我国第一个城市医用同位素产业发展规划,对我市吸引医用同位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建立先发优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政策赋能,广邀“产业链合伙人”。上一届会议为企业集中兑现2021年度创新药械成果政策扶持奖励1.31亿元,充分展现了烟台政策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力度和诚意;启动运营烟台生物医药母基金,母基金下设专业子基金,母子基金总规模500亿元,借助基金赋能、资本招商,推动要素聚集、项目落地;成立烟台市上市公司创新联盟生物医药产业子联盟,推动创新联盟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发出“产业链合伙人”邀约,根据合伙人类别精准提供配套服务,广泛招引龙头企业、创新创业企业、头部投资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创新人才(团队)来烟共建生物医药产业链,引起了广大医药企业和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

集中签约,集聚一批具有带动效应的优质产业项目。会议集中签约项目16个,投资总额达到394亿元,其中莱阳市国药高端医药产业园项目投资额200亿元,打造集研发、孵化、临床、生产、第三方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前沿医药技术专业园区,黄渤海新区迈百瑞生物医药产业化基地项目投资额100亿元,围绕单抗、双抗、融合蛋白、ADC等打造大分子药物CDMO生产集群。本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数量多、质量高,投资总额超过往年,为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壮大注入了新动能。目前已有13个签约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年底前将有6个项目竣工。

中国山东网:

近年,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当前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特色是什么?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波:

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第一家医药工业雏形“中亚大药房”成立于1931年,其“三鞭系列产品”是我国出口中成药四大品牌之一。改革开放后,烟台人民制药厂、荣昌制药、绿叶制药、东诚药业、蓬莱诺康等骨干企业相继成立。进入新世纪,荣昌生物、先声麦得津、石药百克3家生物制品企业建成投产,产品从技术到疗效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山东省首批“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库。经过近百年的不断发展,烟台市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自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烟台生物医药产业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市拥有医药产业规上企业147家,其中6家企业在中外上市,6家企业进入国内医药工业、商业领域百强。全市共有药品批准文号651个,重点在产药品59种,在重组蛋白和抗体药物等生物制品领域的研发制备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2021年至今获批上市6种新药,其中一类创新药3种,数量居山东省首位。目前,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重大专项20余项,累计申请国内发明专利400余件,有52种创新药械产品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其中一类新药20种。

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良好。

①创新平台加速搭建。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生物医药创新平台72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61个,数量居全省前列。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和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研发孵化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已经引进中小微创新型创业企业上百家;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入孵企业市值超过3亿元;投资4.18亿元建设的烟台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获批工信部“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自2019年正式运行以来每年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服务上万次。

②产才发展深度融合。2021年3月,烟台市成立了全省首个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联盟,整合了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人才、企业、机构资源,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融合发展搭建了互促共享平台。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特聘专家1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80人,先后培育和引进省级以上重点工程人才144人,博士492人,走出了一条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的发展新路子。

③交流合作成效初显,连续举办5届“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最新政策、研究成果、发展方向开展交流合作,集中签约一批重点项目,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了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国际性交流合作平台,叫响了“创新好药,烟台制造”品牌。

胶东在线:

烟台生物医药产业蓝海潮涌,产业链建“链”成“群”,下步如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烟台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 张波:

烟台市生物医药产业链将坚持系统设计,统筹布局,着力打造从研发、孵化、制造、流通到医疗服务的全链条产业垂直生态体系。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创新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产业发展有利赛道。

①打造医用同位素产业引领优势。落实烟台市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东诚、远大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我市落地,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布局建设“一堆一器”、安全评价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重点设施,争创国家级医用同位素药物及应用技术产业高地。

②巩固生物创新药核心优势。建强荣昌ADC药物平台、双抗平台、抗体和融合蛋白平台,绿叶新型制剂、新分子实体技术平台、生物抗体技术平台,普罗吉重组蛋白药物平台,石药百克生物新药平台等7个企业技术平台,培育孵化一批创新药项目,形成生物创新药项目持续输出能力。

③强化前沿技术竞争优势。聚焦传染性疾病,推进VLP技术疫苗研发上市,布局广谱流感联苗等后续研发管线;搭建国家级细胞药物与基因技术中试转化平台,大力探索前沿诊疗技术,进行细胞储存、细胞制备等基础建设,重点推动产业转化及临床应用。

④制定出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深度发掘烟台市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资源,与科研院所、高校和头部企业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制定出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动烟台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聚力打造区域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①实施顶尖人才领航计划。对顶尖人才,实行“一事一议”政策,以5年为资助周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或1.5亿元直接股权投资支持;创办企业的顶尖人才,可提供最高1000万元安居补贴、5000万元项目资助和800万元产业化奖补资金。

②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对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在中央、省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以5年为资助周期,可再提供最高600万元的配套扶持;在项目补贴方面,按照项目总投资额的30%给予配套,最高360万元。

③实施创业人才托举计划。每年面向海内外遴选100个左右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可提供最高100万元启动资金、100万元创业择优资助、100万元股权投资和1000万元无抵押、无担保信用贷款支持;入选烟台市级重要人才工程的,再提供最高300万元创业资助;留学人员创办企业获得国家和省项目资助,可再提供1:1配套资金支持。

④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企事业单位新引进的博士、硕士、重点高校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生、专科生等五方面人员,每人每年分别发放3.6万元、2.4万元、1.2万元、6000元、3600元生活补贴,补贴3年;分别发放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一次性购房补贴,以真金白银招引青年人才先落户后就业。

统筹建设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

①提升研发能力,建立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体系。加快建设中科环渤海(烟台)药物高等研究院,支持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创建;推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烟台分所、滨州医学院、烟台大学药学院、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绿叶制药研发中心等研发力量集聚发展,引进具备生物医药方面优势专业的高校,强化内外联合,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研究机构。

②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建立成果转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大型高端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临床前药理与模式动物实验平台、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医药大数据服务平台、临床试验服务平台、CRO医药研发服务平台等一批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国际化的合同研发服务(CRO)、合同生产服务/合同生产研发服务(CMO/CDMO)和临床试验现场管理服务(SMO),建立临床机构与生物医药产业联动发展机制。

③提升高端项目承接能力。提供专业化生产厂房,配套专业化基础设施,围绕供应链建设综合服务设施成果转化平台、申报与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产品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为细分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④建设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平台资源的整合,打通数据采集、治理、产业化应用各个环节,形成符合医药产业大数据生态发展规律的支撑服务体系。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感谢两位发布人的介绍和解答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各位记者朋友!

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距离举办仅剩下半个月的时间,希望大家围绕今天发布内容,充分发挥各自平台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做好大会的预热宣传,同时邀请大家届时参会报道,精彩呈现本次大会盛况。为大会的顺利召开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背景材料里提供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两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们。

相关文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