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加强工作保障,教育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二、工作目标
1.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在家能帮助父母做些力所及的家务劳动。在校能完成打扫卫生等基本的劳动。
2.通过到劳动基地的劳动实践,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
3.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研究小学阶段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范围及培养途径。
三、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对个人的发展极其重要,是个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1.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正确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使学生认识劳动是日常生活、发展生产、建设祖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手段,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光荣义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通过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4.培养良好的非智力素质。在劳动实践中使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陶冶情操,体验挫折与成功;增强积极进取、探索创新意识;初步具有质量意识、 效率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劳动教育领导小组
组长:王庆辉
副组长:蔡晓丽 吴战军
教研团队:崔金娴 王霞
1-5年级劳动实践教研组长、班主任(劳动实践教师)
五、课程开发及分工:
梳理主题、带领教师开发课程及备课:王霞
一年级 《物品整理小达人》 孙悦
二年级 《百变彩泥DIY》 季冬霞
三年级 《美味果蔬拼盘》 宋文杰
四年级 《我是小小志愿者》 巩小丽
五年级 《环保我先行》 徐晓丹
一至五年级劳动教育内容 (每学期6课时)
年级 | 主题 | 主题目标 | 课时安排 | 实施策略 | 评价要点 | 教师 | ||
一 年 级 | 物 品 整 理 小 达 人 | 1.学习整理文具盒 | 1 课 时 | 1.观察同学们的文具盒中文具的摆放,选出摆放最合理的文具,讨论这样摆放的好处 2.弄清自己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再说一说,打算怎样整理自己心爱的文具。 3.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整理文具盒 | 1.参与积极性 2.物品整齐度 3.交流发言情况 | 一 年 级 教 师 | ||
2. 学会整理书包。 | 1 课 时 | 1.观察同学们的书包内物品的摆放,选出摆放最合理的书包,讨论这样摆放的好处 2.观察书包内物品,再说一说,打算怎样整理。 3.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整理书包。 | 1. 参与积极性 2. 物品整齐度 3.交流发言情况 4.生生评价 | |||||
3.学会整理桌洞 | 1 课 时 | 1.学会整理桌洞,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掌握知识。 2.学习生活自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1.参与积极性 2.物品整齐度 3.交流发言情况 4.生生评价 | |||||
4.学习摆课桌凳。 | 1 课 时 | 1. 观察同学们的课桌椅,谁的排放的最整齐? 2.采访这位同学,摆放课桌椅有什么好办法?培养学生养成整理课桌的习惯。 3.小组合作整理小队桌子 | 1.参与积极性2.物品整齐度3.交流发言情况 4.生生评价 | |||||
5.叠衣服 | 1 课 时 | 1. 观察叠好的衣物,探究跌义务的步骤和方法 2.握叠衣服的方法和技能 3.叠好衣服。 4.评价、反思 | 1.参与积极性2.物品整齐度3.交流发言情况 4.生生评价 | |||||
6.包书皮 | 1 课 时 | 1.拆开观察包好的书皮,通过研究书皮的折痕,发现包书皮的步骤。 2.学会使用裁纸工具。 2.小组合作创作、欣赏 | 1.参与积极性2.书皮的实用和美观度3.交流发言情况 4.生生评价 | |||||
二 年 级 | 百 变 彩 泥 D I Y | 1.认识彩泥 | 1 课 时 | 1、通过录像、图片、观摩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彩泥的好奇心。师生共同探讨彩泥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这么美丽的颜色?研究彩泥的成分,了解制作流程及色彩系列。 2、学生动手体验彩泥,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彩泥的特点。 3、指导学生掌握捏、压、团、抹、按等彩泥制作的技能,尝试制作简单的作品。 | 1.参与积极性 2.彩泥基本操作技法 | 二年级教师 | ||
2.彩泥果蔬 | 1 课 时 | 1、通过图片、实物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果蔬的特点。 2、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手压一压、搓一搓,制作简单果蔬。 3、师生交流一下制作经验。 | 1参加活动的积极 2.作品精美度 | |||||
3.彩泥植物。 | 1 课 时 | 1、通过录像、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 2、分小组探究制作方法。 3、展示作品,汇报小结。 | 1.参加活动的积极 2.作品精美度 | |||||
4.彩泥小动物 | 1 课 时 | 1、通过图片,观察制作动物的特点。 2、分小组小组探究制作方法。 3、实践活动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展示。 | 1.参加活动的积极 2.作品造型、精美度 | |||||
5.彩泥人物、风景 | 1 课 时 | 1、通过实物观察、图片等方式,分小组探究制作方法。 2、组内讨论颜色搭配。 3、展示作品,汇报小结。 | 1.参加活动的积极 2.作品的造型、精美度 | |||||
6. 设计: 为古诗配画 | 1 课 时 | 1、通过观看视频、欣赏作品等方法,小组内确定诗配画的主题。 2、动手制作。 3、作品小展览。 4、评价、反思。 | 1.参加活动的积极 2.作品的造型、精美度、创意 | |||||
三 年 级 | 美 味 果 蔬 拼 盘 | 1.调查了解我们这里生产哪些水果、蔬菜,了解我们周边的水果。 | 1 课 时 |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周围盛产哪些水果、蔬菜和简单的种植方法。 2.利用家庭、学校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所,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认识跟中水果、蔬菜。 3.引导学生以照片、实物等丰富形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掌握情况 | 三年级教师 | ||
2.研究作品基本技法。(水果、蔬菜) | 1 课 时 |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拼盘的样式和基本的技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等。 2.利用家庭、学校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所,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拼盘技法,能够拼出各种各样的拼盘。 3.引导学生以照片、实物等丰富形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技能掌握情况 | |||||
3.学做水果拼盘 | 1 课 时 |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拼盘的样式和基本的技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等。 2.利用家庭、学校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所,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拼盘技法,能够拼出各种各样的拼盘。 3.引导学生以照片、实物等丰富形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技能掌握情况 | |||||
4.学做蔬菜拼盘 | 1 课 时 | 1.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拼盘的样式和基本的技法以及所需要的工具等。 2.利用家庭、学校及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场所,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学习简单的拼盘技法,能够拼出各种各样的拼盘。 3.引导学生以照片、实物等丰富形式进行分享和交流。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技能掌握情况 | |||||
5.特色拼盘 | 1 课 时 | 融入家乡的八仙文化,让孩子利用水果、蔬菜拼出独具特色的具有家乡文化的拼盘。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技能掌握情况 | |||||
6.拼盘大比拼 | 1 课 时 | 根据所学自己设计制作具有特色的拼盘参加班级的“拼盘大比拼”,最终评选出30%的厨艺之星。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技能掌握情况。 3.自主评价 | |||||
四 年 级 | 我 是 小 小 志 愿 者 | 1.探究什么是志愿者 | 1 课时 | 1.出示有关志愿者服务的图片 2.观看志愿者服务视频 3.探究交流什么是志愿者 (课前搜集有关志愿者资料) | 1.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 2.交流探讨 | 四年级教师 | ||
2.我们可以做什么志愿者 | 1 课时 | 1.了解志愿者的服务方法与技能。(可采用访谈法、实地考察法) 2.探讨自己可以做哪类志愿者。(采用问卷调查) | 1.对服务岗位的了解与认知度 | |||||
3.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志愿者岗位 | 2 课时 | 1.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志愿者岗位。 (课前了解班级都有哪些志愿者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 2.引导学生在校春季运动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结合岗位职责和要求,学习礼仪和服务方法。(课前访谈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 3.模拟练习。(实地考察) |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对服务途径选择的合理性3.岗位目标的达成度 | |||||
4.怎样做社区志愿者 | 1 课时 | 1. 活动前了解社区志愿者都有哪些服务项目和岗位。 (访谈者愿者) 2.走进社区参与志愿者服务,从服务中总结服务经验,反思不足之处。 3.写活动经验总结。 | 1.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对服务途径选择的合理性3.岗位目标的达成度 | |||||
5.社会志愿者 | 1 课时 | 1.活动前了解敬老院的需求服务。 (班干部提前实地考察) 2.引导学生走进敬老院,进行志愿者对敬老院的卫生清理,饮食需求及爱心帮扶等活动。根据自身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岗位。 3.写活动心得。 | 1对服务途径选择的合理性 2.岗位目标的达成度 3.让服务对象参与评价 | |||||
6.志愿者经验交流 | 1 课 时 | 分享活动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手抄报、照片展示) | 1.活动真实有效度 2.活动反思的价值 | |||||
五 年 级 | 环 保 我 先 行 | 1.垃圾的分类 | 1 课 时 | 制作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报告,报告包括:计划表、调查方法、资料整理、结论、建议,垃圾分类法,生活垃圾的危害,活动总结。 | 1.过程性资料2.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 |||
2.废品的价值与利用 | 1 课 时 | 制作海报:回收的意义和利用价值。制作表格:生活中的可回收的垃圾都有哪些,回收之后如何进行再利用。 | 1.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海报的精美性 3.表格设计的质量 | 五 五年级教师 | ||||
3. 我们的行动方案 | 1 课 时 | 1.拟定废旧物品回收计划:时间、地点、成员分工 2.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废品回收,搜集活动。 | 1.拟定计划的可行性 2.行动中的积极性和表现 | |||||
4.“变废为宝大比拼”活动,创意设计。 | 1 课 时 | 作品创作:将废旧的塑料瓶、易拉罐、纸箱子、果皮等通过巧手在创造,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展评。 | 1.作品精美度 2.创造性,作品是否体现了“变废为宝” | |||||
5. 义卖 | 1 课 时 | 利用制作的物品,装饰教室,将物品在学校的跳蚤市场进行义卖。 | 参与情况, 活动效果 | |||||
6.开展“环保宣传员”活动 | 1 课 时 | 将回收的资金用于宣传环保知识, 或购买学习用品支援家庭困难的小伙伴,真正实现勤俭节约。 | 宣传的效果, 活动的有效性 |
六、实施策略
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有效实施劳动教育。
1.开设劳动教育校本课程
学校设置劳动课,老师开发教材、备好每一节劳动课,指导、传授给学生足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课上老师对劳动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演练。然后让学生课上课下结合进行实践。实践后进行反馈。每学期末上交有关劳动课的计划、教学设计、劳动课记录、反思、学生的劳动作业资料。(例如照片、小制作、日记等)
2.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
例如“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列举劳动者的事迹,大的可列举劳模事迹,小的可列举农民、环卫工人等学生日常经常接触的平凡劳动者的平凡实际,通过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使学生从劳模及平凡劳动者的身上学习劳动的精神,体会劳动的价值。举办题为“我为父母做…”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在家多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例如做饭、擦桌椅、清洁自己的房间等,进行劳动后写成日记,谈自己的劳动收获。
3.学科渗透劳动教育
思政课结合教材特点介绍劳动人民的事迹;语文课结合相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结合劳动实际写成文章,要突出劳动的过程和劳动后的收获;科学课研究植物的种植与生长等。
4.结合节日、活动加强劳动教育
三月五日学雷锋日,开展社区服务公益劳动; 三月八日妇女节, 开展“我给妈妈一个惊喜”实践活动;三月十二日植树节,组织学生植树造林,体验劳动的艰辛;结合重阳节、孝心少年评选活动鼓励学生日常坚持有意义的劳动……结合雏鹰杯厨艺比赛、劳动技能赛、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兴趣,加强劳动教育。
5.注重学生劳动课学业评价
制定《学生劳动情况调查表》,督促学生参加劳动并记录,增强学生的自评互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劳动习惯。 学期末,学校组织开展“劳动小能手”“劳动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学生劳动情况计入综合实践成长档案袋,各班级活动情况计入每月文明班队考核。
七、措施保障
1.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充分考虑本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统筹制定实施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评价方案。
成立课程教研组。具体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规划,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2.加强师资保障
配足配齐综合实践课程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全员参与,分工合作。加强对指导纲要和指导意见的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聘请家长和校外活动场所指导教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社会人才资源为兼职指导教师。创设家庭劳动环境,鼓励学生一家长为第一任教师。
3.加强条件保障
综合实践劳动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现有的课程实施条件,基本满足简单实践能在教室里完成。有效利用校外基地、家长的工作单位等社会资源,创造条件保障课程实施。
4.加强评价保障
积极总结综合实践课程经验和教学成果,定期开展校级展评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劳动教育课程优秀案例评选、课题研究成果展示。发挥典型引领的作用。教师个人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情况纳入千分考核评价。学生劳动课程学业水平纳入综合实践素养评价。班级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文明班队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