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小楼里,两位博士、20多位硕士埋头研发应用于衣食住行各大领域的新材料,7年时间里,获得近20项专利,2022年,企业营业收入达1个“小目标”,如今,专注于企业新材料技术研发“量身定制”批量智造。记者日前探访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为智造企业创新发展服务,促进镇街经济扩容提质,激发了城市经济新活力。
“博士楼”批量智造,专项研发“私人定制”
这两天,烟台新特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智奇博士都很忙碌:“接到多家企业的技术定单,新产品正在进行检测,好不好用,材料纯不纯、安全不安全,都需要检测后技术交付再批量生产。”
2016年,从事高分子新材料研究专业的浙大博士蔡智奇作为烟台市招引的领军人才,于2022年入驻高疃镇中南高科产业园,创办烟台新特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了“智造之旅”。
隔着玻璃,无菌研发中心实验室内头戴护目镜、身着白制服的研发人员正在仪器前进行实验,场面犹如科幻大片。
状如粗盐、白砂糖、沙砾小粉末看着不起眼,背后名堂可不小。“这些都是我们研发出来的尼龙新材料,新材料可应用于衣、食、住、行、用这五个领域。”蔡智奇博士笑着说,别看这小粉末可有着大用处。添加了新材料的衣服不变色,耐晒、结实;在电子产品中添加新材料能阻热,现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上;在光伏太阳能背板胶中添加新材料,能提高光伏板的耐晒度,产品耐用。
而谁能想象,不到七年时间里,中南高科这幢楼宇已发展成为福山区小有名气的“博士楼”。40多名员工中有一半是研发人员,2名博士,20多位硕士,1名是留学归国人员。
从最初的专项研发,到如今的“私人定制”,蔡智奇的“博士楼”早已从“小试”变成了“量产”。
“我们新特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今年已立项十多个研究课题,目前正在逐步完成项目。客户需要什么样的新材料,新特路就研发什么样的材料。”关于未来,蔡智奇也有明确方向:“我们将聚焦更加环保、性能更好、客户使用更便捷的方向继续研究,持续取得技术方面的突破。”
扩大“博士圈”,崛起“楼宇工厂”
货运车辆往来不息、园区内行人步履匆匆,相比起其他房地产,中南高科烟台智能制造产业园这个“不冒烟”的产业园,正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蓬勃动力。
“每天有100多辆货车进出产业园区。这说明园区内企业经营状况还是蛮好的。”在中南高科产业服务项目经理徐胜涛看来,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门岗频繁的“抬杆率”预示着企业正良性发展。
“园区内共有66套厂房,目前已售出。入驻企业涉及新材料、仓储运输、机械加工、自动化科技、环保科技、电子科技、精锐模具、金属制品等多类行业。”中南高科烟台公司负责人王汉彬介绍,中南高科智能制造产业园于2020年3月开工,2021年底投用,截至目前已招引55家企业,投产率近80%,计划年底投产达到100%,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精密仪器,新材料研发等无污染高科技产业集群。
同时,产业园招商也将进一步扩大高疃镇的“博士圈”。“项目目前成功引入国高新企业5家, 高纳税企业3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王汉彬透露,中南高科正谋划建设二期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未来将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经济企业,高疃镇将崛起“楼宇工厂”。
坚守“智造”,润泽一流创业沃土
安瓦电池、三和电池、雁岭输变电线路、中质国检、纵二路等13个重点工程激荡澎湃动能,鑫矿服、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东星磁材等10个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这些项目,将为高疃镇打造智能制造高地、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在“未来赛道”上获得先机。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高疃镇是智造芯城的主要承载地和重要功能板块,我们将坚守‘智造’,用一流营商环境润泽一流创业沃土,用最贴心的服务换来企业最顺心的发展,让每一位企业家都能在高疃镇安心创大业、放心做生意。”高疃镇党委书记表示,高疃镇将持续做好“双招双引”,在积蓄产业发展势能上下功夫。紧紧抓住烟台国际招商产业园(福山片区)和北部智造芯城发展契机,为全区“双招双引”工作做好项目平台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高疃一直在行动。高疃镇成立“手续办理服务队”,紧盯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跟踪服务,定向破解手续办理难题。不断强化配套服务意识,从项目选址、土地征迁、土地组卷、项目建设、项目投产等各环节全力做好园区建设服务保障工作。
烟台市福山区高疃镇以人才高地、营商环境高地,培育创新沃土,吸引了照宇电子、同泰模塑、华荣机器人、水山重工等众多标杆性项目落地,烟台顺悦物流、家和有色金属、万捷新材料本土企业增资扩产、转型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增效赋能,智造高疃,硕果累累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