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情况】烟台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活动情况

日期:2023-06-20     

字号: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手脑并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最佳机会。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下,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校的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现将我校2022-2023学年劳动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业质量统计

学校序号

学校简称

教师

学生

2023年7月三年级和五年级各学科学业质量(格式如92.7,%可省略)

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劳动

信息

音乐

体育

美术


总人数

青年数

年级

班级数

学籍数

入测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格率

优秀率

合计

94

74

7

283

283











100

97.5









6

235

235











100

97.4









二、学科发展分析

1. 架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四育三位三课”劳动教育课程,“四育”即“尚劳动、勤实践、乐探究、勇创造”的育人目标,进阶式发展并逐渐内化形成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三位”即学校、家庭、社会形成教育三合力;“三课”即“日常生活劳动课程”“生产性劳动课程”“服务性劳动课程”三方面劳动融合课程内容,每一类课程下设多个任务群。整个体系的构建,“四育进阶”、“三位一体”、“三课联动”,努力实现育人目标“宽”,全面育人、有的放矢;课程内容“深”,深层挖掘、深入探究;课程评价“活”,多元评价、因材施教。

2. 落实学科教学常规建设。每周开设1节劳动必修课,每学期开展一次劳动周活动,另外利用节假日开展家庭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服务性劳动。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劳动意识的增强。劳动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实践,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在教学中,把传授劳动知识技能与培养劳动习惯相结合,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工作的责任心,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 课堂建设,三轨并行。

一是校园劳动多样化。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学生一日常规中,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活动,各班全面设置班级劳动岗位、校内包干区劳动岗位,通过劳动岗位认领,培养学生长期劳动与服务的意识、能力。学校“红领巾监督岗”3大部门,推出了不同的服务岗位,礼仪服务岗、卫生监督岗、纪律监督岗等,为学生提供了服务历练的平台。开辟“红领巾开心农场”基地建设,探索“模仿-操作-分享-创新”的劳动教育模式,让学生体验从播下一粒种子到收获、烹饪成为餐桌美食的全过程;开展“多彩娃娃生长记”劳动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实现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锻炼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植树节”开展以“持‘植’以恒 立德‘树’人”为主题养马岛植树活动,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参与。 “五一劳动周”开展“学习二十大精神,争当劳动小达人”系列教育活动:“弘扬劳动精神,致敬劳模先锋”红领巾宣讲、“致敬劳动者,职业初体验”、“妙用纸杯 变废为宝”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五一劳动节的意义,学会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快乐。“母亲节”开展“情暖五月,感恩有您”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自己的劳动为劳累的妈妈送上一份贴心的礼物。“清明节”开展“劳动忆清明 巧手做青团”劳动实践活动,“端午节”开展绘彩蛋、系彩绳、包粽子等活动,使学生体验节日快乐,收获劳动果实。

二是家庭劳动日常化。对标国家最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设置了每个年级的学生劳动清单。依托家庭作业、无作业日等载体,开展家务劳动打卡活动,实现家校互动,2023年6月被评为市级家务劳动契约制试点学校。

三是校外劳动志愿化。积极开展校外社会劳动教育,申报山东省中小学生优秀研学课程。走进烟台药物研究所,进一步调动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药物知识,拓宽眼界,亲身体会科研。走进烟台市自然博物馆,开展地质研学活动,学国土知识,护家乡资源,开启沉浸式文化探索之旅。走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第513研究所,开展研学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航天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航天人身上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航天精神。

4. 打造劳动教育师资团队。为系统实施劳动教育,学校组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组成金字塔式的专班,由校长亲自挂帅,形成了“校长室——教导处——年级组——各班级”的“管理链”,从决策、组织、执行、实施,层层推进;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要求班主任担任兼职教师,开展劳动教育及实践教学活动,还特地组织赴潍坊、栖霞等劳动教育名校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劳动课程教研组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学习劳动教育课程标准,通过教材解读、观点分享、经验学习等熟悉劳动教育的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强化教师以劳动育人的意识,打造劳动教育核心团队。唐锡招老师在烟台高新区第六届优质课评选中,获小学综合实践学科优质课一等奖。

5. 评价方式丰富化,促进学生发掘潜能。学校建立劳动成长档案,记录下学生的家务劳动、校内外劳动的点滴进步,也记录下学生的劳动荣誉和获奖情况。根据学生劳动过程性的记录,在鼓励学生自己记录收获反思的同时,邀请同伴、家长、教师、校外辅导员、社区多元评价,丰富评价模式,通过举办多彩娃娃、清明节、端午节、节约用水废物利用小发明劳动实践活动成果展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比学赶超,营造良好的劳动教环境通过自主认领、完成校内劳动岗位,评选班级、年级、校级“劳动小明星”、“劳动小能手”,通过举行“劳动技能大赛”评选“劳动小能手”等。2022年12月,2名学生在烟台市第七届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成果展评中分别获二、三等奖。

三、反思与改进

1. 以生活劳动为主体的常规劳动教育活动体系基本形成,但劳动教育的活动内容相对单一,主要以简单的生活劳动为主,复杂的科技类劳动、职业体验类和服务性劳动、公益型劳动等劳动活动组织较少,学生参与不多。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技术类劳动、公共服务型劳动、科技创造性劳动等活动缺乏。

2. 劳动教育教师都是班主任教师兼任,没有专任教师,学科教学压力大,并且缺乏骨干教师,这些教师即使大部分能在劳动技能上给予学生有效指导,在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教育和指导方面也必然有所欠缺。

3. 劳动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的实践阻滞。校内因办学空间有限,急需校外劳动教育资源,特别需要社会各界为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持续的、丰富多样的资源支持,同时也急需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

下个年度通过以下措施改进:

一是加强劳动教育主体的观念更新和意识培养,重视国家发布的劳动教育政策方针及地方政府颁布的配套文件的宣传与解读工作,加强对劳动教育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学习与理解工作;制定可行的全覆盖学习与培训方案: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学习与培训平台,加强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对劳动教育内涵与意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二是建立完善的层级式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体系。建立包含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的独立课程与活动体系,然后再实现不同学段课程与活动体系的有效衔接。完善对劳动教育课程与活动内容的系统设计,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内容的螺旋上升、循序渐进,保证劳动教育实施形成同质的框架。此外,还应该定向研究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学科核心素养,并配套学段课程标准、教材及相关读物,全面、系统地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课程与活动体系建设。

三是建立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深度挖掘校内劳动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家庭劳动教育资源,大力增强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具体而言,在充分调动学校家庭开发劳动教育资源积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大力鼓励社区、工厂、农场、服务机构、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中来,充实评价方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