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3年6月2日举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仪式暨新闻发布会,邀请了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召集人、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伟,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宫云美,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王诗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于庆喜,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各位记者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随着信息通信与电子支付的快速发展,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发展迅猛,已成为主流犯罪,此类犯罪危害严重,手法更新加速升级,诈骗手法迷幻性强,令群众防不胜防。我市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单位,全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部署要求,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合力挤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全力打击涉诈犯罪取得积极进展。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向大家介绍今年以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举措和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四位发布人,他们是: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召集人、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伟先生,人民银行烟台市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宫云美女士,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王诗新先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于庆喜先生。
下面,请王诗新支队长通报2023年典型案例。
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王诗新:
下面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涉案资金返还典型案例。
1.莱山区居民丛某被诈骗案,返还资金197万元。2023年2月16日,莱山区某公司经理丛某,被人通过手机短信冒充其单位领导让其帮忙转账的方式诈骗人民币197万元整。市反诈中心接警后,快速启动紧急拦截机制,在农业银行烟台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冻结涉案资金197万余元。2023年3月,将其中查明权属的涉案资金197万元全额返还受害人。
2.龙口市袁某被诈骗案,返还资金25.9万元。龙口市某公司会计袁某,被人通过QQ冒充单位领导安排其转业务款的方式诈骗人民币30万元。市反诈中心接警后,快速启动紧急拦截机制,在龙口中银富登南山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冻结涉案资金25万余元。2023年3月,将其中已查明权属的涉案资金25.9万元返还受害人。
3.芝罘区居民张某被诈骗案,返还资金24万元。芝罘区某贸易公司会计张某,被两人同时QQ冒充公司总经理、监事的方式,诈骗人民币26万元。市反诈中心接警后,快速启动紧急拦截机制,在建设银行烟台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冻结涉案资金24万余元。2023年4月,将其中已查明权属的涉案资金24万元返还受害人。
4.芝罘区居民江某被诈骗案,返还资金20万元。芝罘区居民江某网上下载“理成资产”APP炒股,被诈骗人民币58万元。市反诈中心接警后,快速启动紧急拦截机制,在建设银行烟台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冻结涉案资金25万余元。2023年4月,将其中已查明权属的涉案资金20万元返还受害人。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谢谢王支队。
2023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与金融部门协作配合,快速止付冻结,梳理权属明晰的冻结涉案资金601万元,现予以集中返还。下面请群众代表上台领取返还资金。
接下来,请李伟副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召集人、烟台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李伟:
这次涉案资金集中返还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主要是通报2023年以来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集中返还涉案资金,金额总计601万元,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打击治理工作,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在全市层面下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市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持续深化“打防管治宣”一体化各项措施,全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有关方面齐抓共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在联席会议引导下,以贯彻落实《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为契机,以“云剑”“断卡”“断流”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打、严防、严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加大侦查打击和人员管控力度,截至目前,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85起,同比上升203.07%,抓获犯罪嫌疑人1209名,同比上升75.98%。
一是打击惩治“两卡”犯罪力度不断增强。公安机关、人民银行、各通信运营商联合建立本地涉诈银行账户快速打击处置机制、“警银协作联动机制”“涉诈用户快速关停机制”等,研发推广“断卡先锋”预警融合治理平台,开展跨行业融合治理、提高防范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对可疑开户人员的发现和处置能力,有效地阻断了各类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非法集资等相关的洗钱犯罪。另外,在全市范围开展“断卡线索清零行动”,对涉“两卡”线索全力开展研判打击,全力挖掘上线,深入扩大战果。今年以来,共计发现和管控涉诈高危风险人员2500多人,封堵高危账户2.3万余个,打掉本地洗钱团伙19个,捣毁电话诈骗窝点30余个,抓获两卡嫌疑人及其组织者400余名,依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84名违法人员予以行政处罚。3月份根据线索抓获购买黄金洗钱犯罪人员30人,现场缴获涉案资金220多万元,黄金3.1公斤,购物卡价值100多万元,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烈震慑,有效压缩了“两卡”犯罪团伙的生存空间。
二是预警反制、止付挽损时效性不断提升。牢固树立“打防结合,以防为先”理念,把有效开展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作为当前压降发案、减少损失的关键举措,统一发布《关于开展资金预警见面劝阻的公告》,提高群众知晓率,不断升级完善预警反制系统,市局主要领导牵头定期研究部署,及时调度推进,狠抓工作落实。通过技术反制、紧急见面等措施,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预警和防范工作,提高反电诈全量资金预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按照“中低危电话劝阻全覆盖、紧急高危见面劝阻全覆盖”的原则,分级分类进行处置,日均有效预警劝阻量4000余人次,在压案降损上取得了良好成效,工作成效持续位居全国全省地级市前列。今年以来,共处置涉诈预警信息71.5万条,止付涉案资金1.26亿元,冻结涉案资金2.92亿元,通过预警劝阻为群众避免和挽回财产损失3.9亿元。其中,2月16日,成功为烟台一企业拦截被骗资金197万元,创造了全市通过紧急止付单次拦截资金最高纪录。
三是防范宣传覆盖面、精准性不断提高。结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普法宣传工作,反诈中心联合金融、通讯、互联网等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单位,通过主题宣讲,送法“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场所”,一对一培训、媒体报道等方式,开展社会面反诈宣传活动60余场,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和反诈的知晓度。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推出反诈超市、反诈小熊、反诈彩铃等创意宣传活动,联合大中院校大力宣传不参与帮信等有关犯罪行为,有效降低学校学生的犯罪率,联合各公司企业开展财务人员的精准宣传。强化各行业部门防诈反诈责任,联合银行、加油站、各大商超在电子屏、单位内部屏幕等等投放防骗宣传内容,在新媒体平台发布预警信息200余条,在社区、村居集中悬挂海报、横幅等3500份,实现社会面全覆盖宣防,大力提升全民反诈意识,形成全社会宣传浓厚氛围。
当前,在持续高压严打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仍然多发高发,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手段,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交织融合,犯罪手段不断衍生变化,严重危害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决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当前犯罪新形势新变化,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上升态势,坚决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重点突出三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破案打击。继续深入推进“烽火”“断卡”等专项打击行动,严厉打击关联犯罪,集中开展大案攻坚,将损失100万以上案件列为督办案件,多批次发起集群战役,精准铲除本地涉诈窝点,严打黑灰产犯罪,挤压犯罪空间。
二是进一步强化预警防范。全方位织密织牢技术反诈防护网络,加强技术反制能力建设,分级分类劝阻,减少或阻断诈骗信息源,最大限度减少发案,减少损失。加强对易受骗群体、案件高发行业和重点地区的精准宣传,开展“创意+”集中宣传月活动,将反诈宣传纳入社区、村庄工作基本内容,提高公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三是进一步抓好行业治理。全面开展涉诈黑灰产业突出地区整治工作,坚决消除本地黑灰产业。深入推进涉诈“资金链”治理,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监测职责,及时通报治理漏洞,严格落实实名制和失信人员的通信惩戒措施。加强互联网监管,督促平台企业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
防范电诈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才能不断提升自身识骗、防骗的能力,形成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工作格局,降低财产损失。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长效工作机制,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开展新一轮的打击、防范、治理攻势,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势头,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烟台、法治烟台。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谢谢李伟副局长的全面介绍。
接下来,进入记者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请大家举手示意。
烟台日报:
6月1日全市公安机关启动了“云剑2023”夏季攻势,此次专项行动在打防电诈犯罪方面将如何开展?
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王诗新:
“云剑2023”夏季攻势是公安机关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护航“烟台迈入万亿级城市”的重要举措。烟台公安机关将以开展夏季攻势为契机,重点围绕“十个攻坚战”,重拳严打突出违法犯罪,深入整治社会治安问题,攻坚化解各类安全隐患,致力打造品质公安,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在打防电诈犯罪方面,将立足“新时代侦查工作战略支撑”目标定位,加快推进“新研中心”升级为“侦查中心”,增强犯罪研究、预警研判、侦查打击、技术反制、防范宣传、社会治理等功能,实现个案侦查向类案侦查、专案行动向集群战役、阵地作战向远程作战“三个拓展”;抓好集约打击,由市局统筹全市,县区统筹本地,针对高发案件、重点地区适时组织驻点侦查、类案打击和破案战役,不断提高规模化打击水平;加强反制系统建设,切实提高对诈骗网站、APP、二维码以及电话、短信的精准预警、精准拦截能力,确保每一条预警信息都能及时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被骗。
胶东在线:
目前公安机关正在全力开展资金预警见面劝阻工作,为群众避免更多财产损失,这项工作具体情况如何,群众遇到被劝阻的情况应注意什么?
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 王诗新: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诈骗手段多样复杂,给人民群众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针对当前形势,国家反诈中心根据电信网络诈骗涉案账户资金交易精准研判,将研判出的潜在受害人信息推送至各地反诈中心,第一时间对潜在受骗群众进行预警劝阻,针对不同类型的诈骗类型和紧急程度,公安机关进行上门劝阻或联系近亲属的方式开展进一步的预警劝阻。如果您接到国家反诈中心96110或者属地公安机关民警打来的预警电话,请务必及时接听,积极配合民警见人见面,听从劝阻、及时止损,因为您或您的家人可能已成为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公安机关在预警劝阻过程中,绝不会要求您点击链接或登录网站,绝不会向您索要验证码、密码,更不会提出任何转账要求。谨防诈骗分子冒充公安机关实施诈骗。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110”或反诈专线(0535-96110)进行咨询,或到就近派出所进行当面咨询。
凤凰网:
随着烟台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不断深入,此类犯罪目前最新的形势和变化是怎样的?
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于庆喜: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AI智能、远程操作、共享屏幕、虚假APP等新技术、新业态实施电诈犯罪,不断升级犯罪工具。一是犯罪主体发生变化。由于高利的诱惑,导致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低学历、低年龄人员成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的帮助犯。二是犯罪方式演变。电诈集团紧跟社会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迷惑性强,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例如先通过刷单返利骗取群众信任,后引流至虚假投资平台实施诈骗的案件高发多发;还有的群众下载语音聊天和远程共享屏幕APP,在骗子的指挥下完成网贷后被骗。三是推广引流等黑灰产规模剧增。诈骗团伙通过网上雇佣人员采取“发小礼品加微信群”、“为境外诈骗团伙远程操控国内移动或固定电话提供帮助”等方式进行推广引流,想方设法吸引群众下载诈骗类APP。
中新社:
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为境外诈骗团伙提供引流帮助,大家该如何鉴别诈骗引流陷阱呢?
烟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 于庆喜:
诈骗引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地推引流。通过发小礼品等诱导群众扫描二维码添加好友、加入微信群或将二维码转入所在微信群、QQ群中,继而推荐参与刷单、投资、贷款等导致被骗。
网上引流。在网上发布兼职赚钱、炒股投资理财、贷款等虚假广告。还有在婚恋交友软件及社交媒体上编造虚假身份,伪装成青年才俊骗取受害人信任后诱导兼职赚钱、投资理财等。
电话短信引流。通过群发短信形式诱导群众进各类微信群、QQ群继而实施诈骗。骗子为了伪装自己,经常会用兼职为幌子招募下线,让“求职者”帮助他们进行引流,他们在各种兼职群广泛撒网,引诱缺钱的年轻人上钩,而这看似丰厚的佣金背后,实际上是严重的违法犯罪风险。区区几百几千块钱的获利,很可能会毁掉自己的一生。在这里提醒广大群众不要为了领取“礼品”或红包等蝇头小利,扫描陌生二维码、加入微信群,更不要将不明情况的二维码、链接转发到自己的微信群中,坚决不做诈骗分子的帮凶。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科科长 赵向阳:
提问环节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发布人的详细解答。
各位记者朋友!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非常重要而且迫切,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新闻媒体的呼吁和参与。希望记者朋友结合今天的发布内容,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好我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举措成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反诈防诈意识和识骗防骗的能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舆论力量。大家如果还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背景材料里留给大家的联系人。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记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