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清洁能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市以实施清洁能源链长制为抓手,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能源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截止到2022年底,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101万千瓦,占全市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2.7%,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三大千万千瓦级基地。千万千瓦级核电基地,总装机容量达到2970万千瓦;千万千万级风电基地,目前已投运510万千瓦,2023年还将有500万千瓦开工建设;光伏千万千万级基地,目前已建成光伏装机容量达到286万千瓦,2023年还将有410万千瓦开工建设,预计到2035年,我市将有1235万千瓦海上光伏投运。
二是产业布局持续优化。在推动新能源开发建设的同时,实施以资源换产业策略,持续抓好配套产业落地。做强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丁字湾双碳智谷、烟台3060创新区、北方风电母港“一谷一区一港”三个特色产业园区,发挥国电投、大金重工等链主企业的整合力量,推动产业链集聚化、链条式发展。组建产业链联盟。围绕风电、核电领域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设备研发制造搭建了中国北方海上风电产业联盟、“国和一号”产业联盟等多个联盟,推动全产业链密切合作,共赢发展。
三是应用场景加快拓展。在海阳核电450万平方米供暖工程成功运营的基础上,深入推动全市清洁供暖建设工作,根据不同区市、区域的供热现状和可利用清洁热源特点,积极利用工业余废热、核能、热泵、燃气、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争取“十四五”期间烟台全域逐步实现城市低碳清洁供暖。目前,海阳核电900MW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建设已正式动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核电供热面积可达到3000万平方米。
四是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制定出台《烟台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烟台绿色设计产品评定办法》《烟台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评定办法》,推动全省第一家“烟台市绿色制造促进会”注册成立,壮大“烟台市绿色制造专家库”专家数量成员,创新“绿色制造+工业互联网”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绿色化建设,确保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有突破、有目标、有创新。加快打造绿色低碳示范,新认定恒邦冶炼、正海磁材、中节能万润、双塔食品、金创金银冶炼5家国家绿色工厂。龙口开发区入选绿色工业园区(山东仅有3家)。中集来福士入选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新时代健康研发生产的竹珍浓缩洗衣液1L、竹珍浓缩洗洁精1L以及道恩钛业研发设计生产的二氧化钛颜料R2型则入选国家绿色设计产品。
五是节能降碳成效显著。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及煤炭压减工作,印发《烟台市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利用的实施意见》,顺利完成2022年能耗压减工作。编制用能预算管理清单,对全市重点用能企业、单位实施清单化管理。加大能耗指标争取力度,累计为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乙烯一期)、万华化学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烃项目(乙烯二期)等3个项目争取到国家能耗政策支持,为后续新上项目争取了空间。
下步,市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吸纳借鉴贵单位的建议,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产业链条式、集聚化发展。
一是推进重点项目,提高存量支撑。抓好44个重点项目建设,总投资26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7亿元。核能领域,加快海阳核电3、4号机组建设,推进5、6号机组和小堆项目前期;招引建设核电装备制造、核能综合利用、运维服务等上下游项目,提升链条竞争力。风电领域,华能上海电气半岛北、三峡半岛北、国电投半岛南海上风场项目并网发电。光伏领域,推进福山、莱州、招远等区市陆上光伏项目建设。加快中广核招远海上光伏、中集海上浮式光伏试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储能领域,推进福山集中式储能电站、国电投海阳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华晟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东德实业氢能装备产业园等13个延链补链项目。
二是培育特色园区,打造发展高地。丁字湾双碳智谷,推进装备制造、核能综合利用、智能制造等20个项目建设,打造千万千瓦级核风光氢储一体化基地。烟台3060创新区,加快新能源设备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持续推动核岛主设备、新材料等7个项目建设。海上风电国际母港,加快东方电气风电制造基地、大金重工风电叶片等10个重点项目建设,带动风电安装运维、配套生产等业态发展。
三是深化链条招商,提升增量质量。建立健全产业链全员招商机制,争取引进投资过5亿元以上的项目10个以上。境外,围绕节能环保、绿能转化等方向,对接三菱电机等企业、院所,推动务实合作。境内,精准登门拜访,吸引上海电气等到烟台设立二级总部、落地产业项目。重大活动,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全球智慧能源高峰论坛,同步举办能源装备展览会等活动
四是创新推动机制,实现联动共赢。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链办定期召开会议、市区部门联动等制度,编制出台《烟台市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绿色金融服务,支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服务,为链条发展进行绿色赋能、资本赋能。搭建科创平台,推进国电投核能总部、烟台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层次。
感谢您对我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2023年4月11日
联系单位:烟台市发改委经济运行科 联系电话:6788790
抄 送: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府办公室。